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代食管治疗下咽癌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胃代食管治疗下咽癌11例的护理经验,认为正确判断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术后交流障碍,减轻恐惧和焦虑感,以及术后的心理支持,管道护理和发声训练等对促进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3例食管癌患者行结肠代食管术及26例行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情况,与围手术期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肠代食管术较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术前准备工作量大;术中肿瘤易游离切除,切除彻底;术后食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率低;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尤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提出:年龄较小,体质好,肿瘤长者宜采用结肠代食管术;反之则采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96%的食管平滑肌瘤病例均可通过开胸或电视胸腔镜下摘除肿瘤[1,2 ] ,获得满意效果。个别病例 ,因肿瘤巨大 ,具有潜在肉瘤样变可能 ,或已含有微小平滑肌肉瘤病灶 ,其治疗和护理不同于常规食管平滑肌瘤剥离摘除术。本文总结 6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 ( giantleiomyomaoftheesophagus ,GLME)的外科治疗和护理经验。临床资料我科 198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经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86例 ,其中 6例瘤体纵径 >12cm ,横径 >5cm ,占食管周经>2 /3 ,属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男性 4例 ,女性 2例。年龄 2 5~5 8岁。平均 42 .5岁。病程长约 5~ 12年。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晚期下咽癌行胃管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效果。方法对20例晚期下咽癌患者行胃管状成形术,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实施营养支持管理。结果患者均未发生胃坏死、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胸胃综合征及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失访2例,死亡6例,余12例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结论对于晚期下咽癌行胃管状成形术患者予以规范化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术后消化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1)
目的探讨残胃代食管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7.2(49~65)岁;5例行弓上吻合,9例行弓下吻合。结果手术时间(2.3+0.4)h,术中失血量(270.0+60.0)ml;术后禁饮食时间(7.3+1.8)d,住院时间(13.7+3.1)d,无吻合口瘘和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4/14),以肺部炎症和心律失常为主。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0.0%和21.4%。结论残胃代食管,将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至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适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中下段食管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张忠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66-567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30%-50%的肝硬化病人死于第1次曲张静脉出血后的6周内。我国由于乙型肝炎高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因此,不断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获痊愈,平均住院11 d,随访6个月-1 a无并发症.结论 做好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9)
目的观察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手术中分别应用管状胃和改良管状胃代食管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变情况,探讨改良管状胃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221例患者分为改良管状胃组和管状胃组。改良管状胃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47~73(63.50±6.75)岁,其中食管胸中段癌62例,食管胸下段癌46例;管状胃组113例,男69例、女44例,年龄49~76(63.38±7.21)岁,其中食管胸中段癌68例,食管胸下段癌45例。观察记录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3 d、术后1周、术后4周记录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术后死亡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改良管状胃组无死亡及吻合口瘘病例。改良管状胃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管状胃组[(150.65±11.88)min vs.(174.58±11.99)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周及术后第4周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管状胃较管状胃不增加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损害,可缩短手术时间,临床制作简易,应用安全,是基层医院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疗效更好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局部皮瓣修复缺损部位的护理经验。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面部基底细胞癌并行局部皮瓣修复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6岁。术前关注患者基础状况全面评估,进行必要心理干预,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伤口换药,仔细护理出血、疼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3例食管癌患者行结肠代食管术及26例行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情况,与围手术期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肠代食管术较胃代食管颈中吻合术:术前准备工作量大;术中肿瘤易游离切除,切除彻底,术后食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率低,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尤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提出:年龄较小,。体质好,肿瘤长者宜采用结肠代食管术,反之则采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的11例长段型食管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3例.入院后行食管造影确诊,其中Ⅰ型2例,Ⅲa型9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1例家长放弃治疗.术后6例有严重肺炎,近期吻合口瘘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吻合口狭窄3例,均行食管扩张术治愈,轻度胃食管反流6例,均未行抗反流手术,采用少量多餐及体位喂养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新生儿期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临床可行,避免了分期手术,缩短了治疗周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正>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冬春两季。该病起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1]。2009-02—2010-02,我们对84例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给予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护理质量。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术后48 h内肛门均排气,72 h后均开始进食。术后7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胃镜复查均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无胃肠漏、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合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疗效,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支持及术后胃肠减压、饮食指导等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发生出血、吻合口梗阻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16 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0~1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做好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整体护理,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食管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切除术因手术复杂,耗时较长,手术创伤大,故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随着麻醉、外科技术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的进步,食管切除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下降.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死亡极其重要.我们通过收集国外文献,对近年来在食管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和观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对2型糖尿病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随机将104例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手术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空腹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