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成像特点与血管内超声(IVUS)相似,但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其分辨率可达10μm。有报道显示,血管内OCT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体外试验显示通过OCT检查判断斑块特点,与组织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猪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行OCT检查可以发现微小的夹层。人体试验中显示OCT能够显示不同种类斑块的不同影像特征。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OCT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它将光学相干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1].自2001年国外首次报道OCT在冠脉内获得高清图像以来[2],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推广,可检测到撕裂的内膜、腔内血栓、夹层的深度、切割球囊的切口、组织脱垂、支架是否充分扩张、支架贴壁情况和内膜增生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OCT检测中为排除红细胞对光的散射需用低压阻断球囊阻断血流,同时用盐水冲洗球囊远端血管,造成较长时间的心肌灌注不足,风险较高,限制了OCT的应用.本文回顾分析了12例OCT检测过程和结果,探讨了OCT临床应用价值和术中监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自发破裂及继发性血栓形成。而斑块是否破裂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将那些濒临破裂进而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斑块成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目前对易损斑块的检查方法有实验室指标、非侵入性检查(超声、多层CT、MRI)和侵入性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内窥镜)。各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易损斑块特征的识别能力也不近相同,造成了与斑块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随着激光技术、X线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一门新兴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其利用近红外线的光波作为光源,由于光波的波长明显短于声波波长,故OCT具有高分辨率(10μm),约为血管内超声(IVUS)分辨率的10倍,且OCT的成像速度快,无需换能器,因此OCT的内径较小,可使用内径更小的指引导管,也易通过病变.近年来,OCT逐渐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玮  王敏  罗福全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59-1560
目的:探讨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肺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报告了首例将OCT应用到肺动脉闭塞患者的病例,并进行了有关文献复习。结果:结合肺动脉的OCT影像特点和临床资料,患者最终诊断为血检性肺动脉病。结论:OCT作为微创检查,可以显示一种动脉血管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有助于肺动脉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值得在肺动脉疾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影像诊断技术其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报道始见于1991年~1998年8月本研究起始时可见国外相关文献30余篇,多为小样本实验室研究阶段,缺乏公认的相关结论与操作规范。国内无相关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这项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完善,其在临床的应用渐渐普及。O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重复性好,已成为诊断和监测青光眼进展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青光眼的随访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心血管青年工作者论坛主办,北京电力医院承办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暨病例回顾及演示会”于2005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电力医院副院长陈步星博士主持。来自国内部分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的专家及同行约20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是国内外首次举行有关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 μm的分辨率,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又称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较新的高分辨率、非接触性、无创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OCT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眼部的光学特点,OCT技术在眼科临床应用发展得最快。近年消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包括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31例病人,男27例,女4例,年龄38-76岁,平均50.4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心绞痛8例,非典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3例。使用德国西门子DIMA-UNIT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使用Ultravist370。经造影筛选出12例Ⅲ级以上狭窄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23例,阳性率23/31(74.2%)。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急性心梗和陈旧性心梗均显示有冠脉病变,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者6例(占6/8,75%),非典型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2例(占2/6,33.3%),心律失常者有冠脉病变1例(占1/3,33.3%)。在23例冠状动脉病变中,选出A型病变9例,B型病变2例,C型病变1例,共12例进行了PTCA和支架置入术。成功11例,置入支架10枚,1例PTCA后未置入支架,术后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另有1例C型病变因引导钢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手术未成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对冠心病作出准确的诊断,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恢复冠脉血运的有效方法,它应成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凡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都应开展这项技术工作。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尽量克服因经济等原因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 CT)及共焦激光扫描断层成像(cSL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量化定位及检测黄斑水肿的能力。设计:前瞻性、对照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138只眼(97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存在黄斑水肿的45只眼(32.6%),对照组为无黄斑水肿的93只眼(67.4%)。所有患者的黄斑部均接受O CT及cSLT检查。比较O CT检查的视网膜厚度与cSLT测得的信号宽度及水肿指数。结果:O CT检查结果与cSLT水肿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1)。随测量直径的增加,相关系数逐渐下降(P<0.001)。黄斑水肿组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6.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基础是节段性室壁运动功能异常。而传统的室壁运动分析主要观察局部心室壁收缩功能,具有较大局限性。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心肌功能。但TDI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脱机分析,处理时间长,心肌运动速度受临近心肌牵拉和心脏扭转运动的影响。应变(Strain)和应变率(SR)成像是在TDI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庆顺  田丰  刘永庆 《中国医刊》2001,36(8):19-19,59
我院从 1999年开展了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治疗工作 ,累计病人 31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为住院病人 ,共 31例。男 2 7例 ,女4例 ,年龄在 38~ 76岁 ,平均 5 0 4岁。病因构成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4例、心绞痛 8例、非典型心绞痛 6例及心律失常 3例。1 2 方法  采用Judkin法行冠状动脉造影 ,使用Ultrav ist370为造影剂 ,德国西门子Dimaunit10 0 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依据美国ACC/AHA提出…  相似文献   

1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近视、弱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栎安 《医学综述》2013,19(18):3363-336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活体生物组织切面显微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非接触性、无损害性、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除被广泛应用于黄斑部裂孔、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黄斑水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缺损及眼前后节的检查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OCT应用于正常视网膜、近视及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检测结果证明,正常视网膜的视盘越大,神经纤维厚度越大;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应的RNFL的OCT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度近视眼黄斑RNFL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高度近视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出现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水肿和RNFL轻度变薄与负压吸引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类型的弱视,视网膜的厚度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4-46+50+封三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仑分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结膜正常者80例(80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分析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患者临床诊断为睑裂斑患者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0眼),以及眼表鳞状细胞瘤的患者20例(20眼)。与病理学诊断相比,UHR-OCT诊断睑裂斑诊断符合率为100.00%(30/30),翼状胬肉诊断符合率100.00%(98/98),眼表鳞状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2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裂斑患者图像特征:生长在角巩膜缘处停止,且角膜上未见隆起,与前弹力层间未见高反射信号,与巩膜间未见明显分界。翼状胬肉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厚度轻度增厚,上皮层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高反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间表现为较高程度的高反射信号。OSSN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增厚,呈高反射,结膜正常上皮与异常上皮转变突然,无过渡区域,深部组织间上皮内可见瘤变。结论 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影像特征明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其联合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9例患者分别行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39%。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联合,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进行检查,两者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结论: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灵敏度较高,无创、价格较低,临床可用作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门控心肌断层显像联合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可使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