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he F  Zhang FC  Wei FJ  Mao JM  Guo LJ  Li HY  Niu J  Feng XH  Zhao YM  Lü JQ  Guo JX  Gao 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5-2837
目的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程度,探讨其对2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77例连续AMI患者急诊PCI后,即刻联合应用TMP与sumSTR方法评价心肌灌注程度;随访术后2年内死亡、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心力衰竭事件;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后72h、2年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LVEF)。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MP分级为0~1级合并sumSTR<30%为PCI术后2年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13·186,95%可信区间2·149~80·917,P=0·005);心肌灌注不良组术后2年LVEDD增大值(7·1mm±1·9mm)大于心肌灌注良好组(1·5mm±1·2mm)(t=15·777,P<0·01);卡方检验显示TMP与sumSTR方法联合应用的评价结果与PCI术后2年心功能水平密切相关(χ2=50·58,P<0·01)。结论TMP与sumSTR联合应用对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2年的心脏事件和心功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心电图方法包括ST段最大偏移 (maxSTE/sumSTR)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方法 :77例AMI患者接受PCI治疗 ,每例于PCI治疗术前、术后 90min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maxSTE/sumSTR ;术后 1个月内做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记录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及 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maxSTE预测心肌灌注敏感性 80 % ,特异性 85 . 7% ,准确性 83 1% ;sumSTR(70 )预测心肌灌注敏感性 4 6 . 6 % ,特异性 77 1% ,准确性 6 3 .1% ;sumSTR(5 0 )预测心肌灌注敏感性 5 6 . 7% ,特异性 5 4. 3% ,准确性 5 5. 4 %。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仅maxSTE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6个月心脏事件独立危险因子。Kaplan -Meier过程分析曲线显示maxSTE高危组 6个月心脏事件高于中低危组 (P <0 . 0 5 ) ,sumSTR 70 %有明显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心电图ST段变化方法评价AMI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maxSTE方法优于sumSTR方法 ,临床应用更为准确 ,方便 ,灵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和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结果72例(65.8%)QTc延长;AMI时不同临床状态下(有无心律失常、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预后),QTc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QTc间期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QTc间期延长可作为评估和判断AMI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部分指标即PTFV1数值异常,病理性Q波多少,ST段弓背抬高程度,是否有心电图交替现象,是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借以探讨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取本院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分别描记入院时心电图,出院后随访2年的完整资料作为分析对象,观察其在急性心肌梗死1周的PTFV1值,ST段弓背抬高程度,病理性Q波多少,是否有心电图交替现象,是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中PTFV1≤-0.03mm.s,ST段弓背异常抬高,病理性Q波出现于多导联,有电交替现象,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近期病死率较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心电图指标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51-52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即刻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相关性。方法:对2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生化指标检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h,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无复流者ST段抬高总和高于正常者(P<0.05);无复流者C型ST段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均高于正常者(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者发病时间、ST段抬高导联数目低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者(P<0.05);术后24hCK-MB、cTnT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术前ST段抬高导联数目(r=0.542、r=487,P<0.05)、抬高总和下降幅度(r=0.563、0.539,P<0.05),与CK-MB、cTnT术后24h水平较术前下降幅度呈正相关;A组、B组、C组、D组无复流率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再灌注与术前心电图有关,术后即刻心电图较术前是否改善,可作为再灌注心律失常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体温升高的预后意义,我们得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热与较差的临床预后及梗死区心肌扩展相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结局与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PCI)后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AMI(ST段抬高)病人9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于术前5min,术后6h、12h、24h分别抽取动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sICAM-1及IL-8。PCI术后1mo做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DISA SPECT)检查,根据心肌灌注程度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心肌灌注良好组。结果:IL-8在PCI术前5min两组均已呈现升高趋势(P=0,728);术后6h心肌灌注不良组进一步升高达峰值(P=0.001);术后12h(P=0.009)、24h(P=0.023)心肌灌注不良组仍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sICAM-1在PCI术前5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99);术后6h、12h、24h均持续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P〈0.05)。结论:AMI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组血浆IL-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提示细胞因子IL-8,sICAM-1参与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改变和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择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发病之后,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且依据心电图QRS终末波形改变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即A组(20例,QRS波形改变组)与B组(34例,QRS波形未改变组),对其并发症与预后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等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形发生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预后效果往往较差,因而,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QRS波形发生改变者,应予以严密的观察,以便提高临床疾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ST段变化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F)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男101例,女79例,年龄37~73岁(55±12岁),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PCI前后进行连续12导联心电监测,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后即刻和第48小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分别计算PCI后48小时内ST段变化指数(STindex,STI)和心肌灌注积分变化(ΔF)。分别以ΔF≥4分、STI1≤30%和30%0·05),特异性分别为88%vs80%(P>0·05)。结论PCI后48小时内的STI是判断NRF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指标,尤以STI≤3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与相关梗死冠状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萍 《医学综述》2011,17(7):1102-1103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与相关梗死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6月瑞金医院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心肌蛋白检测,根据需要加作18导联心电图;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结果 19例右冠状动脉病变中,ST段Ⅲ>Ⅱ19例,ST段Ⅰ、aVL下降15例;左旋支病变中,ST抬高Ⅱ>Ⅲ8例,ST段Ⅰ、aVL抬高7例。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引起,V1~V5ST段抬高8例;左前降支中远端狭窄引起,V1~V3ST段抬高6例。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可以预测相关梗死血管,有助于预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RVI)的心电图变化较快 ,临床上常记录不到其典型变化。我院近年收治 2例急性下壁合并RVI,其RVI的心电图变化典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6 0岁。因突发前胸部憋闷 1h ,伴头晕急诊入院。体检 :血压 14.0 / 6 .93kPa ,全身皮肤湿冷 ,两肺无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 48次 /min ,律齐 ,无杂音。肝肋下未扪及 ,两下肢不肿。发病 1h时心电图为急性下壁合并RVI,Ⅲ°AVB ,交界性逸搏心律。病程中出现明显右心衰竭、低血压等急性RVI典型表现 ,心肌酶谱峰值均明显升高 ,其中CKMB 80 2U/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即刻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404例,按急诊PCI前WBC水平分为3组:≤10×109/L为A组,>10×109/L~≤15×109/L为B组,>15×109/L为C组.以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评估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并观察住院期间发生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B、C组较A组年轻,B组吸烟率高于A组,C组CK-MB峰值高于A、B组,C组EF值低于A组,TMP灌注不良及住院死亡,MACE事件发生率高于A、B两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MP和前壁心梗、年龄、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术前CK-MB 峰值、WBC升高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WBC 水平的升高与介入治疗后TMP不良及院内病死率的升高明显相关,是预测院内生存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诊断中,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重要无创检测方法。AM I早期ST段抬高不仅是急性心肌缺血/梗死早期诊断和定位的重要依据;并且,在2009年AHA/ACCF/HRS“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1]中已明确指出可依ST段抬高出现导联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和判断闭塞部位。在梗死相关动脉分析中最复杂的是下壁心肌梗死,现结合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超 《吉林医学》2011,32(28):5911-5912
目的:分析心电图QTcd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按照QTcd数值分为两组:QTcd≥60 ms组,QTcd<60 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d≥60 ms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均高于QTcd≥60 ms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cd≥60 ms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会较大,且与急性心肌梗死30 d死亡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心肌组织灌注的关系。方法将PCI再通后1小时的18导联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ST段回落和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相关临床因素的观察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LVEF、室壁运动异常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明显好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再通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示心肌水平有效再灌注,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陆欣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1):951-9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照分析33例糖尿病与35例非糖尿病患者伴发AMI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远离区心肌缺血、PtFv1<-0.02mm·s和复杂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糖尿病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x2=4.72~6.52 P均<0.05).结论:这些心电图改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弥漫性多发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方辉  聂晓红  陈桂芬 《吉林医学》2002,23(4):233-233
<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与闭塞动脉的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心电图改变初步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相关动脉(IRA),对AMI病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收集了1990年~1999年64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冠脉造影与心电图,对IRA与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笔者于1998年~1999年于日本国松江市立病院循环内科研修时收集了该院1990年~1999年收治的急  相似文献   

20.
杨苏萍  岑梅 《微创医学》2002,21(5):653-654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技术的不断深入开展,为体表心电图(ECG)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提供了可靠依据.先将我院1997年11月至2001年4月收治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ECG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