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确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96例,其中出血性胃炎137例,应激性溃疡59例。其治疗应首先去除与本病有关的致病因素,纠正循环量的不足,控制胃内pH值,增强胃粘膜的防御能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则行手术治疗。应激性溃疡手术组死亡率为6.3%,出血性胃炎组为33.3%。因此,对出血性胃炎的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对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手术治疗则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
急性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胃粘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90例分析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610041)郑吉祥,吕青,彭德恕我院近10年来经纤维胃镜或手术探查证实为急性胃粘膜病变而致大出血者190例,其中出血性胃炎137例,应激性溃疡53例。本文就其病因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3年期间我院治疗的32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手术治疗4例。奉组患者总的治愈率为87.50%.死亡率为15.62%。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止血治疗,应激性溃疡大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选择于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15 例,烧伤面积(38 ±15) % ,出血部位12 例位于十二指肠,3 例位于胃。手术时间在伤后4 ~12 天,手术方式为缝扎止血、幽门成形、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溃疡外旷置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 15 例中13 例治愈,2 例死亡,其中1 例死于术后败血症,另1 例死于再出血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手术治疗是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对符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时间,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1997年9月-2001年9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589例,对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长期服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1例患者抗凝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34%,临床表现为排柏油样大便,呕血、低血容量休克、贫血,急诊胃镜显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弥散性出血,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在于有效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对重要脏器的保护,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外科手术治疗。对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胃粘膜损害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应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 急性胃粘膜损害(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亦称应激性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等。多继发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休克、严重感染以及胃肠道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其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广泛糜烂、溃疡和出血;多发生于胃底及胃体部,也可侵及食管下段和十二指肠粘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约5%的病人可合并大出血。1990年~1997年间我们共收治了3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合并大出血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采用胃大部血流阻断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病人治愈17例(占90%)。治愈率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5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胃大部血流阻断术治疗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效果显著,可靠,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急性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又称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或出血性胃炎(Haemorrhagic gastritis)、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和休克等严重应激状态下,胃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胃近端发生急性多发性浅表性胃粘膜糜烂和溃疡。但严格地说,应激性溃疡并非就是急性胃粘膜病变。而是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其中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手术治疗游贵芳我院自1986年以来,对25例烧伤后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止血无效的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6例。年龄1~52岁,6岁以下20例。烧伤面积12%~70%,平均32%±18%,Ⅲ度10...  相似文献   

10.
胃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烧伤、感染以及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溃疡。为了正确地解释该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文献多称此类病变为急性胃粘膜糜烂(Acute erosive gastritis),或急性胃粘膜病变(Ar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包括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出血性胃炎,硷性反流性胃炎,药物性胃炎,Cushing溃疡以及Curling溃疡。  相似文献   

11.
1932年Cushing发现颅脑损伤可并发急性胃溃疡出血及穿孔。1936年Selye首先采用应激性溃疡的命名,并提出应激三联证(肾上腺肿大,淋巴腺、胸腺、脾脏萎缩,胃肠道急性溃疡或糜烂)。40年代后又出现不少其它名称,如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损害、急性胃粘膜糜烂等。 应激性溃疡(SU)泛指休克、严重创伤、大手术、重度全身性感染等危重病人发生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故以应激性溃疡的命名较为合适,如称之为应激性胃粘膜损害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重创伤、感染、外科手术或某些药物等因素.导致机体应激性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坏死或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曾被命名为出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溃疡等。近年来多数作者认为统称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较为合适。在纤维胃镜未用于临床以前的文献报告AGML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约占临床上消化道出血的5%~10%。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发现因AGML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36%。近年来AGML的研究和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创伤必然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尤其腹部大手术直接创伤或骚扰胃肠道容易发生AGML。…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又称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或出血性胃炎(Haem-orrhagic gastritis)、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和休克等严重应激状态下,胃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胃近端发生急性多发性浅表性胃粘膜糜烂和溃疡。但严格地说,应激性溃疡并非就是急性胃粘膜病变。  相似文献   

14.
溃疡旷置治疗烧伤应激性溃疡大出血三例蔡炜文锡基张世萍胡新佳临床资料本组女2例,男1例,手术年龄最小3岁半,最大14岁,烧伤总面积1例14%,2例35%,均为Ⅱ~Ⅲ度烧伤。创面感染较重,有明显的休克及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女,3岁半,沸水烫伤右下肢,少尿...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祖光  陈正煊 《腹部外科》1999,12(3):112-1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点和治疗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1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镜及手术探查,发现出血病因101例,原因不明15例。结果:80例行急诊手术,治愈68例(85%),死亡12例(15%);择期手术33例,治愈30例(90.9%),死亡3例(9.1%);3例胃粘膜病变行非手术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35例(30.9%)。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不易非手术止血;若非手术和内镜下不能止血,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应注意防治休克和并存的心肺肾等器官的病变,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esion,AGML)系指机体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下,发生以胃粘膜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和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病征。临床上曾有许多不同命名,如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药物性胃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等。目前认为,从病理学的角度,将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和浅表性溃疡统称为AGML更为合适。但“应激性溃疡”一名,人们熟知并使用已久,冠以“应激”一词反而比较能够反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现许多文献仍沿用“应激性…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出血性胃炎见于各种危重病例。脓毒血症、大手术、严重创伤、饮酒过度和类固醇过量为常见的发病因素。通常笼统地用“应激性溃疡”一词来叙述此病并不恰当。病理上,弥漫性出血性胃炎系发生在胃粘膜层的表浅性疾患,极少穿透粘膜肌层,病变多在胃底和胃体为其特点,也可漫延至全胃。虽有种种病因解释,但其发病机理不清。治疗上针对着消除原发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胃粘膜出血是胃粘膜急性糜烂,常併发于严重外伤,败血症,大手术,呼吸衰竭,尿毒症,黄疸和某些药物作用之后,在临床上往往伴有频发出血及很高死亡率,近年来发病率亦有增加,故这一严重疾患已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有关进展综合如下。急性胃粘膜出血的命名由胃粘膜急性表浅糜烂和溃疡及其所致之上消化道出血在文献中命名甚多,有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糜烂,急性表浅性溃疡。糜烂性胃炎等又常与应激性溃疡相提并论或明确这些病名都是同义词。也有根据发病机理、病理改变而命名为急性胃血管收缩综合征,急性胃肠道局灶性坏死综合征或应激性溃疡综合征,各种报道中虽命名不一,但更多以应  相似文献   

19.
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和治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性溃疡是指由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以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常并发大出血而威胁病人的生命。根据Desmond 的统计,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大出血约占整个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0%。自从70年代早期,纤维胃镜、胃内照相发明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不仅提高了对此病的确诊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对应激性溃疡的认识。因此,很多医师都认为应激性溃疡这一名称并不能正确反映此病的病因和病理损害。首先从纤维胃镜可发现的胃粘膜病变而言,绝大多数是胃粘膜的浅表损害,从点状的分散  相似文献   

20.
奥曲肽治疗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大出血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虹 《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0):524-524
应用生长抑素8肽治疗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大出血13例病人。经常规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拮抗剂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3-5天仍出血不止者,应用生长抑素8肽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4.6%,2例出现再出血,经反复应用奥曲肽后在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