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原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胶原是组织构建和组织重建的重要材料,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材料之一。介绍近10年胶原作为缝合材料、溃疡、烧伤、骨组织、心瓣膜、血管、食道和气管等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胶原作为皮肤替代品在培养皮肤细胞支持物、胶原真皮和复合移植皮等组织工程皮肤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随着医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希望植入体内的材料只是起到暂时的替代作用,并随着组织或器官的再生而逐渐降解吸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对机体的长期影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单元或降解产物是生物体内自身存在的小分子,比非降解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完成使命后,会自动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从体内代谢排除,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在应用或正在研究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正日益增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化学合成高分子(脂属聚酯、聚原酸酯、聚碳酸酯、聚酸酐等)、生物技术合成高分子(聚羟基烷酸酯)和天然高分子(胶原、纤维蛋白、甲壳素、天然珊瑚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合成高分子,但由生物技术合成的聚酯类高分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前途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聚乙烯醇改良的牛Ⅰ型胶原膜上,观察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②测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浸提液中增殖率:取第2,3代细胞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制成悬液,分为对照组(正常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浸提液)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值率(实验组A490值/对照组A490值&;#215;100%),并参照美国药典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③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胶原膜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 结果: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至第9代。②第1,3,7天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59%,100.95%和82.42%,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胶原膜细胞毒性为Ⅰ级(无细胞毒性)。③细胞在胶原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 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扩增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胶原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该细胞可与胶原膜复合构建成可移植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改造。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希望植入体内的材料只是起到暂时的替代作用,并随着组织或器官的再生而逐渐降解吸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对机体的长期影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单元或降解产物是生物体内自身存在的小分子,比非降解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完成使命后,会自动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从体内代谢排除,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在应用或正在研究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正日益增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化学合成高分子(脂属聚酯、聚原酸酯、聚碳酸酯、聚酸酐等)、生物技术合成高分子(聚羟基烷酸酯)和天然高分子(胶原、纤维蛋白、甲壳素、天然珊瑚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合成高分子,但由生物技术合成的聚酯类高分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前途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5.
周栋  汪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51-1752
目的 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运行患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 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 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 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作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合成支架材料和天然支架材料两大类.文章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皮肤组织工程方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发现天然支架材料可以更好地为细胞的黏附、增殖提供三维支架空间,具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皮肤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软骨组织工程化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的胶原材料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与表达,胶原材料的来源、结构及性质的稳定性决定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可靠性.目的:表征Ⅰ型、Ⅱ型和Ⅲ型胶原的结构,阐明用于软骨组织修复的不同类型的胶原材料的结构特点,指导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取.方法:取来自新生小牛皮的Ⅰ型胶原、来自成猪关节软骨的Ⅱ型胶原及来自新生小牛皮的Ⅲ型胶原,分别将3种胶原材料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法、SDS-PAGE和苦味酸-天狼腥红染色分析,比较结构上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新生小牛皮Ⅰ型和Ⅲ型胶原与成猪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具有相似的官能团,热变性温度分别是104.2℃、99.7℃和92.5℃.SDS-PAGE分析Ⅰ型胶原中Ⅲ型胶原的百分含量为(11.29±0.91)%.苦味酸-天狼腥红染色显示Ⅰ型为红色和橙色的紧密排列的粗纤维,有很强的双折光:Ⅱ型胶原为红色的疏松的网状纤维;Ⅲ型胶原为绿色的疏松的细纤维.3种胶原的官能团结构和重要特征十分相似,但其高级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组织或器官的修复与再建提供了可能,组织工程及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值得探讨。目的:从生物相容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组织工程的研究内容及高分子组织工程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2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Polymers materials, bio-compatibility, bio-compatibility materials , cell-compatibility , cell-compatibility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7-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相容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收集到81篇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文章内容应与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9篇涉及生物相容性,11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共得到论著类文章25篇,综述类文章5篇。资料综合:组织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种子细胞种植、生物材料植入及细胞移植。细胞的研究包括基因重组技术,将同种、自体或异种的组织体外分解成细胞后培养、增殖后进行构建。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将材料与活细胞建成组织工程构建,即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材料,由于组织工程材料应具备最佳的材料与细胞界面反应效果,因此设计具有化学分子水平、三维分子水平的细胞,材料杂化界面,具有宏观三维分子水平、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装置是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核心。高分子材料由于具?  相似文献   

9.
胶原材料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学术背景:牙周病治疗的目的是重建丧失的牙周组织,形成新附着及牙槽骨再生.在牙周组织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胶原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而被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目的:针对胶原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 数据库1996-01/2007-10关于胶原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应用方面的文章,检索词"collagen,tissue engineering,periodontal diseases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7-10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胶原、组织工程、牙周病、牙周组织工程"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书籍.纳入标准:胶原及其在组织工程和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对具体研究的回顾调查.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初检得到63篇文献,排除33篇重复性研究,纳入30篇.其中8篇论述了胶原的生物学特征,22篇论述了胶原在组织工程和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资料综合:在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载体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胶原不仅可生物降解, 促进细胞生长代谢, 还可与其他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无机或有机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复合, 这些优点使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优势明显.结论:胶原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因此被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并可通过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复合改善其部分性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eular contact 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免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人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人家兔皮下后4周材科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g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长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于2006年完成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胶原/壳聚糖组织再生支架及其在修复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的研究,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聚乙烯醇改良的牛Ⅰ型胶原膜上,观察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②测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浸提液中增殖率:取第2,3代细胞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制成悬液,分为对照组(正常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浸提液)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值率(实验组A490值/对照组A490值×100%),并参照美国药典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③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胶原膜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至第9代。②第1,3,7天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59%,100.95%和82.42%,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胶原膜细胞毒性为Ⅰ级(无细胞毒性)。③细胞在胶原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扩增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胶原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该细胞可与胶原膜复合构建成可移植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改造。  相似文献   

13.
基因疗法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基因疗法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改变创伤组织微环境,刺激伤口愈合等,其在临床中应用已展开,但还有许多物理化学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cular contact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 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 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 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兔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一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入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入家兔皮下后4周材料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 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④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材料种类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适合人体的替代物.方法:以"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tissue engineering,Artificial skin,intravascular sten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人工皮肤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及其性能.结果: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将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增后,接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上,经体外培养,形成含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表皮和真皮结构的皮肤替代物.然后将其移植于皮肤创面处,以实现创伤的修复和重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间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功能成为目前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结论: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工材料能完全符合组织工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支架材料的微观渗透性和生物活性,促进毛细血管的长入;制备结构仿生支架材料及高活性复合支架材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临床康复》2011,(38):7148-7148
在医学领域,生物降解材料已被广泛用于药品缓释包衣、外科医用植人材料、麻醉抗拮用材料、药物释放载体、非永久性植入器械等医学用品,及组织修复替代物等组织工程的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方跃  项舟  杨志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69-172
背景:I型胶原抗原性低,具有为细胞移行、增殖和分泌提供支架结构的特殊功能。 目的:利用I型胶原观察转化人胚腱细胞与人工材料复合后的形态学变化,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1998-07/09在华西医科大学移植免疫室完成。实验设立人发复合胶原组、碳纤维复合胶原组、聚羟基乙酸复合胶原组作为实验组,设立人发未复合胶原组、碳纤维未复合胶原组、聚羟基乙酸未复合胶原组作为对照组。人工材料:健康成人头发(长约30cm,80g左右),碳纤维编织带(兰州碳素厂提供),聚羟基乙酸纤维束(美国Johnson)。 方法:①人发复合胶原组选9根健康成人头发,经处理后3根为一股编织成腱,长约0.8cm,直径约0.4cm,两端自身打结。②碳纤维复合胶原组将购买的碳纤维编织带分开,制成直径及长度与人发腱相同的人工材料,两端用5/0丝线捆扎。③聚羟基乙酸复合胶原组将3根聚羟基乙酸纤维束互相编织成柬,直径及长度与人发腱相同,两端用5/0丝线捆扎。④各对照组编织支架材料过程与其对应实验组相同。⑤各组支架材料均制备5根。实验组支架材料。^60Co灭菌后,无菌条件下置于I型胶原溶液中0.5h,取出后室温干燥备用。对照组支架材料均不与I型胶原复合。⑥各组分别与细胞密度为3&;#215;10^6/mm^3的转化人胚腱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联合培养,于培养后不同时间点对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情况及附着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②细胞形态及与材料附着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①细胞生长情况及附着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培养2h后,各实验组均可见细胞向材料周围聚集,附着于材料的部分细胞呈圆形;培养3d后,附着于材料上的细胞开始增多,形态由圆形向椭圆形演变,可见圆形与椭圆形细胞“共存”现象;而各对照组培养2h和3d后,3种材料上细胞附着均较少。培养5d后,各实验组材料上细胞形态向梭形演变,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多,且碳纤维材料之间可观察到大量梭形细胞生长;而各对照组细胞形态大部分仍为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数量少于各自对应实验组。②细胞形态及与材料附着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5d后,各实验组材料表面腱细胞绝大部分呈梭形,同时腱细胞伸出突起,沿材料纵轴生长,其间有丝状及片状物质,相互交织。而对照组细胞明显较各自对应实验组附着少,细胞也呈梭形或圆形,但未见材料间的丝状及片状物质。也未见细胞伸出突起。 结论:人发、碳纤维、聚羟基乙酸表面复合I型胶原后,有利于细胞附着,材料周围的细胞不仅数量增多,且出现圆形与椭圆形细胞“共存”现象,细胞形态向梭形演变,说明外源性胶原有助于细胞对材料的附着以及细胞自身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情况,寻找新的组织工程替代物.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检索1993-01/2009-10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剂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胶原材料,组织相容性,药物缓释载体,临床应用".排除内容重复、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一步评价.结果:胶原材料在临床应用于皮肤损伤修复、软骨损伤修复、创伤止血等,并做为工程支架材料构建心肌组织.胶原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和低细胞毒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性能.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载体.由于生长因子的半衰期通常较短,而胶原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而不宜直接被作为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其水不溶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缓释载体的构建中.结论:胶原材料虽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载体,但在各种临床应用和药物载体的使用中效果差异很大,这是源于缓释载体构建中的很多问题仍没得到解决.虽然目前天然生物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如何使胶原材料更符合药物载体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解决载体构建的问题,最终实现胶原材料的充分应用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体外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各环节中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分析胶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述胶原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所具备的巨大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胶原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网)、CNKI数字图书馆1995—01/2004—12相关胶原的文献。检索词“组织工程,Ⅰ型胶原”.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组织工程相关文献。②不排除是否为随机、盲法等论证推荐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与骨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文章,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通过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将胶原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按组织工程三要素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综合:支架、微载体和接种媒介。另外,Ⅰ型胶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细胞信息载体,具有类似生物因子的作用。虽未对其进行归类,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结论:胶原及其产品以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可降解性、弱的抗原性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对胶原进行改性和复合,将有助于克服天然胶原的不足,生产出更多的、符合骨组织工程需要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乙烯醇是一种亲水性水凝胶物质,具有与人体组织相近的含水量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但细胞亲和性较差:糖胺聚糖和胶原是天然生物材料,能促进细胞生长,但单独使用时,机械性能较差。目的:观察胶原对聚乙烯醇-糖胺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多组对照选择,于2007—03/2008-06在广州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完成不同配比设计的材料对照实验。材料:聚乙烯醇124(广州市医药公司),糖胺聚糖(BS Chemical Technology),胶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aOH为国产分析纯。方法:聚乙烯醇、糖胺聚糖与0,0.01,0.02,O.03,0.04,0.05g胶原复合,制备聚乙烯醇-糖胺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测定复合支架的含水率、孔隙率和透光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胶原用量对复合支架含水率、孔隙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①糖胺聚糖用量为0g和0.01g时,加入胶原,复合支架的含水率升高;而糖胺聚糖用量为0.03,0.05,0.07,0.09g时,含有胶原的复合支架含水率较不含胶原时下降。②含有胶原的复合支架,其孔隙率均比不加胶原时增大。③复合支架的含水率和孔隙率均随胶原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孔隙率在胶原用量为0.02g时出现最大值。④胶原的加入使复合支架的透光率下降,并且随着胶原用量的增加,透光率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改变胶原在复合支架中的含量,能制备得到具有较高含水率、适宜孔隙率和透光率的聚乙烯醇糖胺聚糖胶原复合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