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对胸膜外脂肪显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对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MRI化学位移同相位成像、反相位成像、T1WI、T2WI及STIR序列扫描,并对胸膜外脂肪的绝对信号强度及信号强度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对20例累及胸膜外脂肪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MRI各序列中,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显示胸膜外脂肪最佳,各序列绝对信号强度没有差别,而信号强度比存在差异。异常的胸膜外脂肪可以表现为移位、受压、中断、增厚及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作为观察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膜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胸膜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起主要作用。近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与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开发,以及MRI新的成像序列的进步,评价胸膜及胸膜疾病的手段日益丰富。本就胸膜及胸膜外脂肪解剖、生理及主要胸膜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5 4岁 ,公司干部。主因乏力、纳差、尿黄 7天入院。否认肺结核等肺部疾患和石棉接触史。查体 :身高 175cm ,体重 91kg ,腹围 110cm ,体态肥胖。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无肝掌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部明显膨隆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于  相似文献   

4.
恶性胸膜间皮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胸膜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胸膜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起主要作用。近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与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开发,以及MRI新的成像序列的进步,评价胸膜及胸膜疾病的手段日益丰富。本文就胸膜及胸膜外脂肪解剖、生理及主要胸膜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35岁.胸痛、胸闷、气短2个月余,加重1周.体检:左下胸部叩诊浊音,左肺听诊呼吸音减弱.  相似文献   

8.
9.
10.
支气管壁增厚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支气管壁厚度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照分析 5 7例中央型肺癌、2 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及 10例支气管腔内肿瘤的支气管壁厚度 ,测量支气管壁厚度 (T)及管壁增厚长度(L) ,计算出T/L比值。结果  5 7例中央型肺癌能够显示支气管壁增厚 4 5例 (占 78.9% ) ,T/L为 0 .6 4。 2 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表现支气管壁增厚 6例 (占 2 1.4 % ) ,T/L为 0 .2 2。 5 7例中央型肺癌与 2 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1)。 4 5例中央型肺癌与 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壁厚度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L及T/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4例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表现腔内结节伴有支气管壁增厚 ,5例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及 1例支气管转移瘤表现支气管腔内结节不伴支气管壁的增厚。结论 支气管壁增厚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和鉴别支气管腔内良恶性肿瘤的依据。T/L比值有助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 394 70 2 2 1)目的 探究左膈下脂肪浸润 (leftsubphrenicfatinfiltration ,LSFI)与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能用Ranson、Balthazar标准进行分级的连续性AP病例 (分别为 1 4 4例、1 88例 )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 ,对每例进行分级 ,并观测记录各病例的LSFI厚度 ,将 3mm以内的定为LSFI阴性 ,厚度记为 0。然后分别作每一例LSFI厚度与Ranson及Balthazar分级的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结果 Ranson临床分级 1~ 3级中LSFI出现率分别为 30 86 % ,54 90 %及75 0 0 % ,LSFI厚度与Ranson分级的等级相关系数为 0 41 79,P <0 0 1 ;BalthazarCT分级A~E级中LSFI出现率分别为 0 ,0 ,31 52 % ,71 0 5 %及 80 76 % ,LSFI厚度与Balthazar分级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 630 1 ,P <0 0 1。结论 LSFI厚度与Ranson评分及Balthazar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可一定程度反映临床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扩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胸膜病变CT引导下不同穿刺活检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胸膜病变不同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经x线和cT发现的l14例胸膜病变,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包括:(1)与胸膜相对垂直的进针方法;(2)与胸膜相对平行的斜向进针方法;(3)经过积液的胸膜腔的肺外进针方法,同时抽取胸液。用Chiba18-22G抽吸针和Tru—cut18—2lG切割针取样,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切片。结果l14例胸膜病变,穿刺成功率94.7%(108/l14),准确率93.0%(106/l14),假阴性率1.8%(2/l14),无假阳性。穿刺病理结果,恶性病变占70.4%(76/108)。并发症,气胸6.1%(7/l14),伤及肋间血管4.4%(5/l14)。结论(1)CT导向是目前胸膜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穿刺活检的最佳引导手段。(2)3种进针方法各有优缺点,应合理选择。(3)并发症与不同的穿刺方法有关,总体上少而轻。对于胸膜病变,CT引导下选用合理的方法穿刺活检,较为安全可靠,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左膈下脂肪浸润:急性胰腺炎一种有价值的CT征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左膈下脂肪浸润(left subphrenic fat infiltration,LSFI)是否为急性胰腺炎的1种CT表达及其形态学特征和出现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LSTI的密度、厚度及其CT表现特征。同时对照观察了正常腹部50例及胸、腹腔积液各30例左膈下区域的CT表现。结果:LSFI出现率为40.96%。表现为左侧肾上腺上方、左膈肌下表面前方呈软组织密度浸润或局限性的新月形水肿、浸润带,其前方存在或不存在1层正常脂肪组织投影;LSFI的厚度为3-50mm,中位数厚度为8mm。本组资料对照组110例中,仅1例出现相似征象。结论:LSFI是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中的1个新征象,随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转归而变化。大部分最终可以吸收消散,小部分则表现为慢性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胸腔积液和56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良性积液中,双侧占41.1%,胸膜增厚占19.6%,呈弥漫均匀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占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71.4%,厚度>3 mm占41.1%,平均厚度5.7 mm;恶性积液中,双侧占15.8%,胸膜增厚占57.9%,主要呈不规则弥漫或局限性增厚,累及纵隔胸膜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显示占60.5%,>3 mm占26.3%,平均2.9 mm.结论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相似文献   

15.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附1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其中横断位11例,冠状位87例,横断+冠状位26例。平扫88例,平扫+增强36例。结果:鼻息肉多位于筛窦+上中鼻道;单发息肉呈圆形、卵圆形,多发息肉充满鼻腔呈不规则形;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值约25-50HU,增强后多呈轻至中度强化,CT值约35-70HU。阻塞性炎症可为全副鼻窦炎或上颌窦炎+筛窦炎。分型以息肉型和OMC型居多;鼻息肉常伴有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及板障型筛窦等解剖变异。结论:螺旋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毗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指导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确计算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例胸部标准CT片,取其左、右支气管分叉层面作为标准图像,再以患者实际胸廓的大小,将图像放大于坐标纸上。根据各种前、后支气管斜位体层公式中的角度绘制出对应的各条径线,进行测量分析。获得新的体层差值公式及取层方法,并据此设计出智能体层计算仪。应用新的体层取层方法,随机对486例患者896张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片进行效果分析,选择以传统取层方法摄影的567例患者2208张支气管体层片为对照组。结果 改良前567例,使用胶片2208张,优良片1174张,优良片率53.17%。改进后486例,使用胶片896张,优良片881张,优良片率98.33%。欲断支气管在1-2张片内完成。两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24.10,P<0.01)。结论 改进后的支气管斜位取层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准确、速度快等优点,2-3级支气管显示清晰,在质控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进展期胃癌术前CT表现的TNM分期,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地4手术探查。方法:对88例胃癌患者进行普通CT扫描,对无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者进行手术,手术所见和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率达84.6%,民见与CT表现的符合率为90.6%。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胃癌进行CT分期。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早期颞叶型天幕疝的标准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诊断早期颞叶型天幕疝的标准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8例偏侧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及100例无颅脑症状及体征的志愿者,应用斜坡垂线扫描法进行CT扫描,研究早期颞叶型天幕疝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结果:斜坡垂线扫描图像上,74例显示天幕疝的直接征象即小脑幕内侧环池内软组织块,与颞叶组织相延续。颞叶疝至幕下3.0mm以内者5例,疝至幕下3.0-6.0mm者28例,疝至幕下6.0mm以上者41例。100例正常人中98例颞叶组织位于小脑膜外侧,仅2例在小脑幕切迹层面上见到颞叶位于小脑幕内介。结论:①早期颞叶型天幕疝的CT诊断标准为:颞叶伸入幕下≥3.0mm可诊断为颞叶下疝;<3.0mm应视为可疑。以颞叶下移3.0mm为阈值诊断颞叶下疝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7%;②早期颞叶型天幕疝的影像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少脂肪性肾AML 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性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