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R-MRI检查,根据3D-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成像(WI)上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预后,计算各组患者好转率、稳定率和加重率,分析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21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15.9个月,无失访。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好转率、加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加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BAD动脉瘤壁内血肿高信号组和等-高信号组患者预后较优于等-低信号组患者,术前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可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2.
碘化油肝动脉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
4.
家犬肝动脉热化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家犬肝动脉灌注热化疗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心肺肾的耐受能力,以及术后肝脏的生化;组织学改变。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水浴式加温箱和输液泵。家犬10条,分为A、B两组,各5条,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A组灌注5%葡萄糖液(GS),液温43℃,时间30min,流量30ml/min;B组灌注热化疗液温45℃,时间30min,流量40ml/min,于5%GS液中回入丝裂霉素(MMC)按0.2mg/kg3条,加入顺铂(CDDP)发1mg/kg2条。结果:动物肛门温度比术前升高0.3-0.5℃,肝脏温度升高0.5-1.0℃,术中心率、呼吸与术前变化不大。灌注15min时造影4条,肝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灌流增加现象,灌注30min时造影6条,5条肝动脉有收缩及灌流减少现象,另1条变化不大。术后转氨酶轻、中度升高,1周内基本恢复。病理学上心肺肾没有出现急性反应,肝组织的损害轻策而可逆。结论:液温43℃和45℃,时间30min经肝动脉热化疗方案可为健康家犬所接受,这为肝动脉热化疗治疗肝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静脉皮瓣静脉瓣膜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动脉化静脉皮瓣中静脉瓣膜对血流的影响及其组织结构的演经,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设计制作了以与股动脉吻合的股静脉为供血血管,隐动脉为回流血管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检测。结果发现,附着于管壁的静脉瓣膜纤维组织在对血流压力的过程中出现“疲劳性”损伤、断裂,静脉瓣膜顺血流方向开放,逐渐与下方静脉管壁贴合。提示高压、快速的动脉血流对静脉瓣膜有“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6.
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方法学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兔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 大耳白兔 168只 ,随机分为股动脉插管组(n =2 0 )及剖腹下直视穿刺组 (n =148) ,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手术及X线下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动物存活率。结果 股动脉插管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 145 .4± 2 4.6min ,X线透视时间 44 .3± 10 .7min ,手术成功率为 2 0 % ( 4/ 2 0 ) ,动物在术后 3天内均死亡。剖腹直视下穿刺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 49.8± 12 .7min ,X线透视时间 7.9± 4.3min ,手术成功率为 97.3 % ( 144 / 148) ,长期存活率为 91.2 % ( 13 5 / 148)。经统计学检验 ,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直视下兔肝动脉细针穿刺行化疗栓塞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明胶海绵栓塞肠系膜上动脉 (SMA)分支后肠壁缺血改变程度 ,探讨最佳可栓塞动脉级别、最大可耐受栓塞范围以及栓塞剂颗粒的大小。方法  2 0只犬随机分为 4组 ,采用 3F微导管以明胶海绵 (GEF)作为栓塞材料超选择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A、B两组分别采用直径 5 0 0~ 1 0 0 0μm ,1mm× 2mm的GEF颗粒在SMA二级分支末梢段水平栓塞。C、D两组分别采用 1mm× 2mm的GEF颗粒在 2、3支毗邻的SMA二级分支末梢段水平栓塞。术后 2d处死动物 ,取栓塞动脉供血相应肠段及系膜 ,测量其长度 ,并行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 1 0 0 %。A组肠壁呈重度缺血坏死性改变。B组肠壁各层未见缺血性改变。C组肠壁各层呈现轻度缺血性改变。D组肠壁缺血呈移行改变。A、B两组栓塞范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栓塞范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GEF作为栓塞剂 ,其大小应控制在 1mm× 2mm左右 ,栓塞部位最好选择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末梢 ,最大栓塞范围为相互毗邻的 2支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  相似文献   

8.
“Z”型支架术对实验犬食管壁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实验犬食管支架术对局部粘膜血流量、PEG400通透性以及电镜下局部粘形态的变化。选择成年健康犬均分为2组,置入“Z”型食管支架,采用多谱勒血液仪检测局部粘膜血流量的变化。支架术后2h选择第1组实验犬进行食管持续恒压PEG400灌流,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组织中PEG4004的含量。第2组实验犬于术后24h同样方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支架术后2h及24h粘膜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支架术后局部粘膜流量较正常食管明显减少;术后2h食管组织中PEG400的含量较正常明显升高,术后24h则进一步增高;电镜发现支架术后食管上皮细胞间接连接及基底膜破坏,术后24h较2h变化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支架入可导致食管局部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支架术后上皮细胞间连接及粘膜结构破坏明显,对PEG400通透性显著增高。这些均说明支架对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组方作为血管栓塞剂栓塞肝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以期获得理想的肿瘤血管栓塞剂。方法根据药典提供的数味具有抗癌和促凝作用的中草药,制备成栓塞剂。对其进行一系列有关特性的研究和鉴定,并应用其进行8头健康猪的肝动脉栓塞实验。结果中药组方栓塞剂为一种混悬剂,有一定黏滞性,不透X线,易经各种介入用导管注射;该栓塞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致热原性及毒性作用;栓塞部位主要是末梢小动脉,栓塞牢靠,维持时间可达5周,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微,仅出现栓塞部位的肝细胞变性和胞质灶性坏死。结论中药组方栓塞剂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MR成像引导下治疗猪脑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10只美国产的雌性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经皮穿刺股动脉,在实时MR成像的引导下,将3 F主动追踪微导管分别插至双侧咽升动脉内.经3 F微导管注入血栓堵塞咽升动脉,30~60 min后,经3 F微导管注射50万~75万u尿激酶溶栓.动脉增强MRA和冠状位压脂的MR冠状位T1成像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MRA证实,猪主要由双侧咽升动脉在颅底形成微血管网供应脑的血供.在实时MR成像引导下,10只猪的双侧咽升动脉经股动脉插管均获得成功,并完全被血栓堵塞.经动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内的血栓被溶解,堵塞的咽升动脉完全再通.结论 在实时MR成像的引导下,进行猪的动脉溶栓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椎体供血动脉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实验犬进行选择性椎体供血动脉栓塞的研究,旨在建立椎体急性缺血模型以及探讨影响栓塞结果的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实施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明胶海绵对12只实验犬分别行单节段和多节段选择性腰动脉造影和栓塞,栓塞后1-7d内观察后肢功能情况、靶节段椎体、脊髓MRI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 栓塞单节段(双侧)或多节段腰动脉者均引起椎体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改变。栓塞单根腰动脉者,不管靶动脉是否发出根髓动脉其靶椎体未见明显变化和未发生瘫痪;栓塞多节段腰动脉者有1只犬发生不全。在栓塞单节段以上腰动脉的脊柱节段水平可背部肌肉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表现。结论 (1)选择性动脉栓塞可用于椎体急性缺血模型的制作,为椎体缺血性病变的实验性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可能。(2)单节段动脉栓塞难于使整个椎体缺血坏死。(3)多节段动脉栓塞时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特别是栓塞范围内存在根髓动脉时。(4)在作选择性脊柱动脉检塞时,必要时应行保护性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作犬颈内动脉的选择性灌注模型,验证可取出式动脉滤器对犬脑的保护效率.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滤器组及对照组.以明胶海绵栓塞颈外动脉,制作犬颈内动脉的选择性灌注模型.滤器组每只犬于颈总动脉内滤器近侧注入1m×1mm×1mm大小的血栓5个,对照组犬则不用滤器,直接注入栓子.术后观察动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情况,术后24h行犬脑MR检查,术后7d将犬脑取出、固定,行大体病理检查.结果栓子注入后血管造影,对照组犬中,5只显示颈内动脉分支闭塞,滤器组犬均未见颈内动脉栓塞表现.对照组犬中,5只术中出现对侧肢体及颈部强直,其中2只在注入栓子后于术中死亡;滤器组犬中,2只术后出现栓塞对侧肢体轻瘫,12~24h后症状消失.对照组犬中,4只术后MR显示栓塞侧大面积脑梗死;滤器组犬中,除1只犬术后MR显示术侧外囊点状梗死灶外,其余5只犬术后MR显示正常.术后大体病理表现与MR结果相符.结论动脉滤器对约1mm大小的较大栓子有令人满意的捕获能力,能有效防止严重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但此种动脉滤器对小于1mm的栓子的捕获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土贝母皂甙微囊的特性及其用于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中药土贝母皂甙囊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方法:以中药土贝母皂甙为囊心,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成微囊。用30只新西兰兔行肾动脉栓塞实验。结果:土贝母皂甙微囊为白色光滑的圆球形微粒,直径40~180μm,载药量为36%(W/W);在40%泛影葡胺溶液中县浮分散性最好,经3F导管注射无堵管现象;在34℃生理盐水中约20d左右微囊全部破裂;栓塞后30d栓侧肾重量和体积均比对侧明显小(tw=102.1,tv=38.0,P<0.001),主要栓塞在直径110~350μm叶间和弓形动脉,术后20d未见肾动脉再通及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土贝母微囊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和缓解特性,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了解尿道粘膜对内支架置入后的反应。材料与方法:雄性犬5条。球囊扩张式钽丝支架(Streckerstent),内支架扩张后内径6mm。先行逆行尿道造影后,支架置入前列腺部位尿道内,术后3天、2周和1个月造影复查,取病理检查。结果:造影复查显示尿道通畅,有1例内支架移位。病理巨检见支架与尿道结合紧密,支架网眼内粘膜增生,镜检示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小血管增生,电镜下钽丝表面光滑。结论:粘膜上皮对该内支架无明显炎性反应,适用于前列腺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髓核消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激光消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只健康成年犬的C3-4、C4-5椎间盘行激光髓核消融术。激光消融条件:髓核内裸露光纤长度为5mm,输出功率15W,单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C3-4椎间盘1s、C4-5椎间盘5s,总能量为1000J。消融过程中用针式温度计测量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及椎间孔处的温度。术后即刻、2周及4周分别处死犬2只、4只、4只,于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下观察激光消融椎间盘的病理变化。结果 在激光输出间隔时间为5s时,连续脉冲输出11s时,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及椎间孔处的温度可达41℃。2只犬术后即刻处死,大体标本显示其激光消融的椎间盘髓核内出现椭圆形空洞,长轴直径5-6mm,短轴直径2-4mm。术后2周处死4只犬,大体标本显示其髓核内空洞消失,组织切片显示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开始增生。术后4周处死的4只犬髓核组织切片显示空洞被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填充。结论 在适当的消融条件,颈椎间盘激光消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CT灌注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病灶的可靠性 ;定量研究急性梗死灶伽玛(γ)曲线的参数特征 ,以期指导临床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分析、诊断。方法 使用ImatronC 15 0型电子束CT(EBCT) ,灌注扫描程序 ,扫描对比剂流动模型 ,观察拟合的曲线以及在不同灌注量中的变化 ;选取 6只健康家犬 ,麻醉后经开胸手术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旋支分支 ,使左心侧壁部分梗死。通过EBCT灌注扫描 ,观察正常和梗死区的形态及其灌注曲线变化 ,分析正常和梗死区的曲线特征和各参数 ,经统计学处理 ,提出其差异和鉴别点。有 2只同时经单光子发射体层计算机(SPECT)扫描 ,所有标本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处理 ,与扫描图像比较 ,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结果 不同灌注量的模型扫描曲线上升斜率不同 ;犬心肌的正常灌注曲线为一上升稍快 ,继之平缓下降的γ 曲线 :其上升时间约 10~ 13s,上升CT值约 34~ 37HU ,峰值CT值约 70~ 81HU。而梗死心肌的上升时间延长 ,平均 19 9s左右 ,上升CT值和峰值CT值降低 ,平均分别为 2 0 0和 5 3 8HU ,与正常心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与梗死心肌的灌注曲线有显著性差异 ,CT灌注扫描能够检测、发现心肌梗死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犬模型上评价不同的造影动脉、对比剂剂量及血管扩张剂应用与否对经动脉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 imaging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MRAP)图像的影响,总结出MRAP的最佳技术参数,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做准备.方法健康成犬16条,通过随机化分组表法分配到造影动脉、对比剂剂量及有无血管扩张剂3个研究组中.每条犬行腹腔麻醉后,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行MRAP检查.计算增强前后肝实质信号强度的相对增强值,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相对增强值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时间-增强曲线,总结MRAP的最佳技术参数.结果在16条犬上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MRAP图像.肠系膜上动脉组肝实质相对增强峰值为29.3%~106.0%,脾动脉组为29.5%~105.0%,肠系膜上动脉组达到肝实质相对增强峰值的时间为24~27 s,而脾动脉组为24~28 s,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03,P>0.05).0.025 mmol/kg组的相对增强峰值为29.3%~30.9%,与0.050 mmol/kg组的95.5%~98.8%,0.100 mmol/kg组的102.0%~106.0%和0.200 mmol/kg组的104.0%~105.0%比较,除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有血管扩张剂组达到肝实质相对增强峰值的时间为21~27 s,早于无血管扩张剂组的24~28 s(P<0.05),但两组肝实质相对增强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MRAP是一项新的安全可行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技术,20 ml 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混合液(0.050~0.100 mmol/kg)以1 ml/s注射速度经造影动脉注入,在注射开始后21~28 s即可获得实验动物肝实质的最佳门静脉增强MRAP图像.(2)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作为造影动脉,在MRAP影像和时间-增强曲线上无差别.(3)0.050~0.100 mmol/kg的Gd-DTPA剂量完全可以引起肝实质足够的增强(95.5%~106.0%).(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并不影响MRAP图像肝实质增强峰值达到的时间和峰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99 Tcm-HL91脑缺血半暗带显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灿胜  蒋宁一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3):183-187,I004
目的 观察^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在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组织中分布特点。方法 建立31只大鼠避部脑缺血模型,对^99Tc^m-HL91在正常大鼠体内以及在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研究,同时对动物模型脑组织行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 ^99Tc^m-HL91静脉注射后主要分布于肝、肾、小肠,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较低。患/健侧大脑中动脉主要供血区(靶区)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动物模型脑组织自显像图像均可见靶区放射性明显高于对侧镜像部位,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后,同一时相靶与非靶区单位面积净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各时相靶/非靶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且随注射药物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99Tc^m-HL91能够选择性地浓集于缺血缺氧的脑组织中,清除延缓,可用于急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探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动物模型,探讨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 18只Sprague-Dawly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A组(6只),非再通组;B、C、D组(各4只),分别是于MCAO30分钟、1小时、2小时后再通,于不同时间点作DWI和T2WI,通过后处理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像并计算感兴趣区的ADC、相对ADC(rADC)及DWI  相似文献   

20.
99Tcm-HYNIC-fMLFK用于小鼠炎症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99Tcm 标记的趋化肽类似物fMLFK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以及用于炎症显像的可能性。方法 以固相方法合成趋化肽类似物fMLFK ,经HYNIC衍生化后以99Tcm 标记。经小鼠尾静脉给药 ,观察99Tcm HYNIC fMLFK在正常和炎症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炎症小鼠于给药后6 ,12及 2 0h进行显像。结果 99Tcm HYNIC fMLFK在小鼠心脏、甲状腺、肌肉和胃肠道中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 (%ID g)较低 ,且随时间延长清除较快 ;炎症病灶 %ID g相对较高 ,随时间延长清除较慢。同时 ,其在血液中清除迅速 ,给药后 3h %ID g降低为 0 5h的 2 4 %。给药后 2 ,3和 2 0h的炎症病灶肌肉 正常肌肉比值 (T NT)分别为 2 8± 0 4 ,3 1± 0 3和 14 3± 2 0。给药后 12h显像可见炎症病灶 ,2 0h延迟显像病灶更加清晰。结论 99Tcm HYNIC fMLFK能够选择性浓聚于炎症病灶 ,可用于急性炎症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