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种弥漫性胸膜疾病CT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膜转移瘤、脓胸、纤维胸等四种胸膜弥漫性疾病(共63例,其中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24例)的CT特征。结节性增厚、壁层胸膜厚度大于1cm及纵隔胸膜受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受累多见于恶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6%、87%、79%和100%。敏感性分别为62%、33%、38%和33%。胸膜线状粘连增厚和钙化多提示良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2%和100%,敏感性均为46%。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SCTAP)评价肝癌并与超声(US)及螺旋CT双期扫描进行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比较研究。方法:肝癌41例,行SCTAP后分析病灶灌注特征,统计各种方法病灶检出数,计算检出敏感性及定性准确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1例共检出≤3cm病灶45个,SCTAP检出敏感性为95.5%,双期扫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8%、68.8%、91.1%,SCTAP与US(66.6%)和双期扫描门脉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定性准确性为(95.3%),明显高于US(80.0%)。结论:SCTAP能可靠反映小肝癌、肝实质血流灌注特征,明显提高病灶检出敏感性及定性准确性。螺旋CT动脉造影(SCTA)显示病变动脉血管最佳,两者结合可增加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子束CT(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价冠心病(CHD)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50例均为临床疑诊或确诊为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BCT、MP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例患者共84支血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AD)(狭窄>50%),其中14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双支病变,18例为三支病变,另有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BCT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83%、80%及82%,MPI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0%及84%,EBCT与MPI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C血管供血区出现心肌缺血者达65%。结论CAC是预测CAD的有价值指标。在有症状的人群中EBCT检出CAC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MPI相似。有症状人群中检出CAC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应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部CT导向穿刺活检中CT定位、取材方法、病变等因素对本项检查准确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分别计算用不同取材方法,对不同部位病灶检查的准确性,分析各因素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肺部恶性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正确率分别是90%和87%,对肺部良性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正确率分别是60%和84%。对纵隔和胸膜病变组织学诊断准确性高。结论:细胞学诊断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组织学诊断对肺部良性病变的准确性高,对肺部病变应根据影像学诊断决定取材方式。对纵隔、胸膜等处病灶应取得充分的组织学标本方易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时胸膜增厚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病人的胸部CT片,总结出对鉴别胸膜良、恶性病变有价值的CT征象。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胸腔积液病人,利用最大拟然判别法,把它们的征象转化成计分值,并对45例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前瞻性判别。结果:CT对结核性胸膜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67.0%,与主要临床症状结合正确率为87.5%;CT对恶性胸膜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69.0%,与主要临床症状结合正确率达86.2%。结论:CT对胸膜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价值,与主要临床症状结合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对疑难病例,应提倡胸膜穿刺活检,甚至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82例X线胸片与CT扫描表现的分析比较,讨论了胸片检查的限度及CT扫描的优点。说明CT检查对肺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是常规胸片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手段,凡适合作胸部X线检查的,同样也适合于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钙化超高速CT检查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速CT(UF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50%)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9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年龄在27~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8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行UF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逾1个月。UFCT扫描采用单层心电门控触发成像,扫描时间为100毫秒,层厚为3mm。钙化灶定义为CT值>130HU且面积>1mm2者,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常规方法。将UFCT所见钙化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60支发现钙化的血管中,74%有冠状动脉狭窄(>50%),154支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中,77%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年轻组与老年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结论:超高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空气造影后CT扫描诊断滑膜病变:附2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报告了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膝关节空气造影后CT扫描诊断的滑膜病变,其中血管瘤1例、滑膜结核2例、滑膜皱襞综合征4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例、滑膜炎症8例、关节内游离体10例。结果表明,膝关节空气造影后CT扫描在发现滑膜病变,特别对于滑膜血管瘤、滑膜结核的早期改变和关节内游离体位置的显示上要优于单纯膝关节空气造影。其诊断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3.2%;准确性为96.4%。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便肝血管瘤病人经CT、B超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CT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36例,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8例,B超发现1cm以下病灶而CT未能检出4例,CT不能定性2例。结论 B超以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估于CT,CT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描述,依据CT诊断血管 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二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79例胃癌低张水充盈螺旋CT扫描和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检出纺100%,定性准确率94.9%,分期准确性88.1%。结论 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范围及深度等定位诊断上可弥补胃镜的不足,且比常规CT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16层螺旋CT在肝脏多期相扫描设置的优化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技术,以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参照肝脏增强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兼顾肝动脉、门静脉成像及肝内病变检出的最佳时间段设置扫描期相.采用此期相设置对40例经B超发现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CT增强检查.将所得双期血管成像与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作出前瞻性诊断后追踪病理及临床综合资料并作比较.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40例患者病变均能检出,且前瞻性诊断符合率达95%,双期血管成像与DSA比较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肝脏16层CT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的综合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膜腔造影及局部注射硬化剂诊断治疗肺大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8例自发性气胸胸膜腔造影,显示肺大疱25例(89.3%),大疱破口12例,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其中15例于大疱局部注射少量硬化剂,使大疱及胸膜增厚粘连,达到治疗和防止复发的目的,本组13例气胸消失,2例失败,1例复发。无严重副作用。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及不能耐受手术者。笔者对其方法、硬化剂的选用、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Conventional chest radiographs and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s of 70 inflammatory thoracic lesions in 6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scored for diagnostic features. Pathologic confirmation of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available in 42% (5/12) of lung abscesses and 31% (18/58) of empyemas. CT alone was sufficient to correctly diagnose 100% (70/70) of cases. Diagnostic information not available from conventional chest radiographs was obtained in 47% (33/70) of cases; in an additional 34% of patients, CT more accurately defined the extent of disease. The most reliable CT feature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abscess and empyema were wall characteristics, pleural separation, and lung compression. Conventional radiographic features such as size, shape, and the angle of the lesion with the chest wall were less helpful, though also best assessed by CT.  相似文献   

14.
MRI在良、恶性胸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胸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胸膜肿瘤患者(良性8例,恶性37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评估分析良、恶性胸膜肿瘤的CT和MRI形态学特点及其分别在T1WI、T2WI和增强T1WI上的信号特点。结果:在CT图像上,共出现弥漫性胸膜增厚30例(恶性29例,良性1例),纵隔胸膜受累28例(恶性27例,良性1例)、环绕或不规则胸膜增厚23例(恶性22例,良性1例),胸壁或膈肌浸润9例(全部为恶性);在MRI上,共出现弥漫性胸膜增厚32例(恶性31例,良性1例),纵隔胸膜受累29例(恶性27例,良性2例)、环绕或不规则胸膜增厚24例(恶性23例,良性1例),胸壁或膈肌浸润1例(全部为恶性)。根据前述形态学特点,CT与MRI对诊断胸膜恶性肿瘤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3.8%和86.5%,总特异性均为62.5%。结论形态学及信号特点,MRI对诊断良、恶性肿瘤病变的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100%。结论:单纯依据其形态学特点,MRI对胸膜肿瘤的发现与诊断价值与CT相仿。但当MR信号与形态学特点结合时,其对良、恶性胸膜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对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 颖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了CTP检查,其中经手术治疗者47例,常规血管造影者12例,以此为对照,对肝脏肿瘤定位及门静脉癌栓、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和不同疾病的CTP表现做一分析。结果 CTP能清晰成像门静脉系统,精确定位肝内病灶(100%)。CTP原始图像的CTP表现做一分析。结果 C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DHTC)寻找CT未能发现原发灶的胸腔积液或肺不张患者的肺癌原发灶,及其对肺癌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10例CT未发现肺部原发病灶但疑为肺癌及肺癌转移可能的胸腔积液或肺不张患者(其中胸腔积液8.4例,肺不张26例),进行^18F-FDG DHTC检查。结果38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肺癌,其中伴有胸腔积液30例,伴有肺不张8例;另72例为肺部良性病变。^18F-FDG DHTC对CT未能找到原发灶的胸腔积液或肺不张患者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78%和85%。30例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中,21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18F-FDG DHT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性为8/9例。结论^18F-FDG DHTC是寻找胸腔积液或肺不张患者肺癌原发灶灵敏可靠的方法,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腮腺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3例,结核4例,慢性腮腺炎6例。结果52例中,48例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区肿块,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占82.8%(24/29);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占76.9%(10/13);腮腺结核表现为密度不均、边界较模糊的结节或肿物,并有结节样钙化和腮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病灶及肿大淋巴结均呈环形强化;4例弥漫性炎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增高;2例为局限炎症,呈形态不规则肿块状,边界不清。结论CT扫描对腮腺病变定位敏感性为100%,对各类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可提高其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巴氏涂片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与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方法:妇科门诊中628例接受TCT,927例接受巴氏涂片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宫颈病变包括ASCUS以上病变及HPV等特殊感染。诊断结果与宫颈活检组织学对比。结果:TCT628例中宫颈病变检出98例(14.45%),巴氏涂片927例中只有27例(2.9%)。组织学检测宫颈癌、CIN2、CIN3符合率100%,CIN1符合率91.43%。结论:TCT检测宫颈病变优于巴氏涂片法。  相似文献   

19.
肺胸疾病影像学误诊的教训和对策(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总结肺胸疾病影像学误诊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以期提高对疑难疾病和罕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以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手术 (活检 )病理或临床确诊的X线、CT、MRI和介入活检曾误诊的肺胸疾病 10 0例 ,回顾性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肺胸疾病影像学总误诊率为 15 .6%。 (1)误诊病种 :肺癌最多见 ,其次是肺结核球 ,炎性假瘤 ,良性肿瘤或囊肿 ,少见病有肺肉瘤、肺淀粉样变、高位肺段隔离症及横膈病变等。 (2 )误诊的主客观原因有四种 :①观察分析欠准确有 18例 ;②病灶形态不典型或属罕少见疾病共 2 7例 ;③没有及时运用CT增强扫描等较新技术致误诊 3 0例 ;④诊断思维上的孤立片面性为主因 2 5例。结论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降低误诊率 ,提高正确诊断率 :(1)坚持以传统X线照片和透视为基础 ,同时注意应用能进一步揭示病变本质的其他手段如CT等。 (2 )认真磨练基本功 ,不断积累病例诊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提高发现病变和分析鉴别诊断的能力。 (3 )坚持影像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的综合诊断方法 ,注意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4 )对未能作出确诊或鉴别的病例 ,应明确建议选用进一步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对18F-FDG的摄取是否均匀,分析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并探讨其是否有助于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18F-FDG PET/CT检查的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患者60例,测量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目测分析病灶对18F-FDG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将不均匀形态分为不规则形摄取、部分不摄取、中心结节状摄取和边缘环状摄取,并分别作记录。同时观察指标还包括病灶部位、是否与邻近胸膜广基底粘连。 结果 60例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单独以SUVmax≥2.5作为鉴别诊断标准时,误诊率为56.7%,PET/CT综合性诊断的误诊率为38.3%。其中40例18F-FDG摄取不均匀,包括不规则形摄取15例,部分不摄取17例,中心结节状摄取5例,边缘环状摄取3例。14例结核病变中,有10例病灶部位位于两肺上叶尖后段。24例病灶与邻近胸膜广基底粘连,在感染性病变中的比例更高(14/21)。 结论 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出现18F-FDG摄取不均匀的比例较高,在鉴别诊断时可以作为观察指标之一。病灶存在胸膜广基底粘连时应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