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秀凤  李国珍 《当代医学》2007,(17):119-121
目的 探讨癌痛治疗不充分相关的患者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评价表,对78例癌痛治疗不充分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癌痛患者陈述病情时,不如实报告疼痛,降低疼痛的等级,导致医务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结论 癌痛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与患者应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关系,向患者进行疼痛的管理宣教,实现癌痛患者不再疼痛,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最重要的一个临床症状即为疼痛。近几年来,在对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研究中得出:肿瘤患者具备的所有自觉症状中,癌性疼痛的发生率最高。在重度疼痛中,癌症患者和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占据50%以上。据国内资料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癌痛的评估不到位、不规范。现将癌痛的评估工具综述如下,以便提高医护人员对工具使用的准确率,从而为癌痛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癌痛患者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癌痛患者进行癌痛知识健康宣教,并用自设的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行为的变化及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变化.结果:与癌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认识与行为水平明显减低(P<0.01);疼痛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进行癌痛知识健康宣教,可明显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临床癌痛控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晓梅  王晓华  周强 《吉林医学》2013,34(23):4833-4833
目的:探讨告知癌症患者病情与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53例恶性肿瘤合并癌性疼痛患者分为病情告知组与对照组,记录癌痛治疗前疼痛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癌痛治疗后癌痛评分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病情告知组与非正式告知组之间癌痛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恰当而合理的病情告知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对于癌痛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癌痛宣教对减轻治疗顾虑的作用。方法调查江西省人民医院100例癌痛病人疼痛顾虑情况,比较疼痛宣教前后的顾虑、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初步分析癌痛顾虑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痛患者平均顾虑分值2.3±0.37,顾虑程度与年龄、疼痛评分和家属顾虑明显相关。宣教前后总顾虑分值和与镇痛药物相关的顾虑分值均明显下降,治疗满意度明显升高,但疼痛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无明显变化。结论癌痛患者对止痛治疗的顾虑普遍存在,疼痛宣教能减轻患者对止痛药物的顾虑,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癌症疼痛认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情况。方法:对湛江2所中心医院76名癌症相关治疗科室的医务人员(医生28名,护士48名)采用自制量表进行癌痛相关知识调查,应用QLQ-C30量表及主诉疼痛分级法对同期门诊住院的114名癌症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及疼痛测评,并将114名癌症患者分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与非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医生得分明显高于未经培训人员;Ⅰ级、Ⅱ级、Ⅲ级癌痛患者的QLQ-C30得分较无痛癌症患者明显增高;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癌痛分级与QLQ-C30得分均较非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低。结论:医务人员对有关癌痛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认识缺乏是阻碍癌痛治疗的重要因素,加强癌痛控制教育是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玉环县2011年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他影响因素。为癌痛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引起政府、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等各方面力量对这一领域的重视。方法预先设计EXCEL表格,联合玉环县5家具有麻醉药品供应资格的医疗单位,对全县办有专用病历的门诊癌痛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和麻醉药品及其他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每次购药时,用疼痛评分尺对门诊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登记,对门诊癌痛患者用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门诊癌痛患者最常用的是吗啡缓释片,其次为芬太尼透皮帖剂。门诊癌痛患者购药次数≤2次占54.41%,其中仅购买1次的占37.74%。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汇总评估,中重度疼痛患者占绝大多数。说明门诊癌痛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有效的镇痛治疗。结论玉环县门诊癌痛患者晚期癌痛缓解效果不理想,癌痛治疗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对癌痛认识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湛江2所中心医院76名癌症相关治疗科室的医护人员(医生28名,护士48名)采用自制量表进行癌痛相关知识调查,应用QLQ.C30量表及VRS法对同期门诊住院114名癌症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及疼痛测评,并将114名癌症患者分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与非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癌痛基本知识基本得分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医生(10.25±1.48)明显高于未经培训人员。2)Ⅰ级、Ⅱ级、Ⅲ级癌痛患者的QLQ-C30得分较无痛癌症患者明显增高;同时Ⅲ级癌痛患者的QLQ-C30得分较Ⅰ级、Ⅱ级患者明显增高。3)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癌痛分级与QLQ-C30得分均较非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组低。结论医护人员对有关癌痛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认识缺乏是阻碍癌痛治疗的重要因素,加强癌痛控制教育是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乐山市相关医护人员对癌痛的认知现状,以期对癌痛的规范化诊治做全面评估及科学指导。方法对本地区18家医院的肿瘤诊治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共318人,以问卷形式进行癌痛认知调查,调查问卷用SPSS 软件行信度分析,Cronbach 阿尔法数值大于0.7,表明问卷信度可靠,问卷涉及各项内容以百分数统计呈现。结果完全相信病人疼痛程度的占31.8%,担心病人使用阿片类药易成瘾的占30.7%,了解并应用疼痛分级数字化评分确定癌痛等级的占46.2%,有26%的医护人员秉持不痛就不给药的观点,使用杜冷丁止痛治疗的占16.4%,对于吗啡类药物副反应有18%的医护人员在症状严重时才处理或不处理,用药后很少或不评估的占23.5%,有31.2%的很少或不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大剂量吗啡缓释片治疗疼痛的只占6.5%。结论乐山地区癌痛治疗尚存在医护自身判断疼痛程度、担心病人成瘾、阿片类药剂量不足及对副反应处理不及时等情况,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护工作者的癌痛相关知识的不断培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癌痛诊治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进行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彩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403-140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后对癌痛患者口服镇痛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综合干预条件的中、晚期癌痛患者58例,给予口服镇痛药物止痛、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行为及疼痛缓解的程度均有不同,对癌痛治疗的顾虑明显减低,疼痛缓解比例增加.结论: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降低癌痛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用药合理性、准确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癌性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因此正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由于癌痛个体差异相当大,且与癌的性质、癌的大小、癌变的程度、全身状态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因此,在对癌痛评估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相信病人,取得可靠的依据。在我国,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这些患者40%~50%发生癌性疼痛,其中25%的患者未得到治疗,63.4%的患者治疗不充分。由此可知,大多数的癌症患者忍受癌性疼痛的折磨。WHO已将癌症疼痛的控制列为癌症综合规划的4项重点之一。1临床资料分析临床上原用的是以疼痛标尺来表示疼痛的程度,0…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世界范围癌症高发,且70%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会遭受癌性疼痛(简称癌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成为患者求医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是因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一种疼痛感觉~([1])。在临床上,对癌痛普遍存在镇痛不充分的现象。为更好地控制疼痛,卫生部出台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2]),以促使我国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癌痛患者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及疼痛健康教育的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疼痛治疗效果和癌痛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癌痛患者采用疼痛健康教育及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癌痛患者采用传统的疼痛剧烈服药的方法。结果两组癌痛患者的舒适度、疼痛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癌痛患者提供疼痛健康教育及癌痛规范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大大的增加了癌痛患者疼痛治疗的效果、提高了癌痛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提出癌痛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癌痛的原因及减轻癌痛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循证护理工作中,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疼痛有效率相似(94%、90%),但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癌症病人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癌症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及其疼痛缓解情况.方法 对204例病人止痛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合理有效的止痛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结论 癌痛护理是癌症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护士有关知识培训、预防及处理癌痛,并对癌痛病人进行有关知识介绍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肿瘤治疗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癌性疼痛,其会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当前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WHO三阶梯癌痛止痛方法,其虽然能够收获明显效果,但是有一定副作用存在。相关研究认为在癌性疼痛患者中开展环境、家庭、心理、舒适、饮食等方面护理,能够使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基于此本文将对癌性疼痛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8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依从性好组(50例)和依从性差组(68例)。观察两组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两组癌痛患者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是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χ2=80.57、93.65、100.33、103.43、110.17、96.07、89.66、88.57、87.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等均是影响疼痛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Waldχ2=3.918、4.926、6.306、4.456、4.898、6.259、4.207、4.291、4.410)。结论明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护理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痛、镇痛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中晚期癌症病人的免疫指标CD3 、CD4 、CD8 、IL-2,其中对24例伴有癌痛患者在疼痛期和疼痛缓解期分别检测对比;对镇痛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加用免疫治疗,观察免疫治疗对癌痛的影响.结果:癌痛患者与无痛患者比较,疼痛期与疼痛缓解期比较,前者机体免疫指标显著降低;镇痛治疗效果欠佳加用免疫治疗的6例病人中5例疼痛缓解,1例完全缓解.结论:癌痛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关系,癌痛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镇痛治疗可改善免疫功能;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控制癌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现状及原因分析.方法 调查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48例,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Ⅲb~Ⅳ期,用简单易行的工具:长海疼痛尺动态评估患者疼痛.从疼痛的基本情况、疼痛对患者功能、心理情绪的影响,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的态度,以及社会、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中81.2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医护人员及病人对疼痛的认知不够.结论 综合分析疼痛的原因,针对主观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癌痛相关知识,让病员和家属认识癌痛,敢于说痛,从而有效控制疼痛,使患者享受到无痛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刘纪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67-168,F0003
目前随着原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提出,癌痛规范化管理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规范癌痛管理,能有效控制癌痛,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心理功能,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癌痛管理的规范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出发,对癌痛管理的认识、癌痛患者的发展现状、国内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