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关林 《新医学》1998,29(11):565-56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我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6/10万人。尽管发病率低于白血病,但其危害性并不亚于白血病。我国学者将再障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型(约占再障的1/5)起病急骤凶险,病势难以控制者常于短期内致命。慢性型(约占4/5)病程迁延,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与生活质量。国外学者将再障分为重型与轻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比较了国内外分型标准,认为国外的重型,包含了我国急性型全部病例以及部分严重的慢性病例。为区别这两种情况,将急性再障称为重型…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免疫抑制疗法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简要综述其主要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合理用量及疗效、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所综述的药物包括抗人胸腺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菌素A(CSA),ALG/ATG与CSA联合应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联合造血生长因子(IIST HGFs),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VIG)。本综述目的是指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和评价外周血T细胞亚群、骨髓T淋巴细胞内IFN-γ表达、Th1/Th2及Tc1/Tc2值及HLA-DRB1*1501表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抑制疗法(IST)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探讨建立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多变量AA患者IST疗效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骨髓T细胞IFN-γ、IL-4、并分析上述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所评价的指标中,CD8^+细胞内IFN-γ的预测值最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6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和83.3%,细胞内IFN-γ阳性且Tc1/Tc2〈50能提高阳性预测值达92.3%。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骨髓T细胞内IFN-γ染色、Tc1/Tc2分层和HLA-DRB1*1501表型4个指标建立一个多变量模型,可用于诊断点的确定和个体患者治疗有效概率的预测。结论 骨髓CD8^+T细胞内IFN-γ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但对细胞内IFN-γ阳性的原发性AA患者预测价值受限;CD8^+细胞内IFN-γ阳性且Tc1/Tc2〈50预示患者有更多的机会通过IST治疗获得缓解;提示多变量AA患者IST疗效预测模型较单一预测指标更加适合临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尽管再障的病因不明,并且是一组不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的异质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证据表明,免疫机制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免疫抑制治疗已成为再障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1 再障的免疫抑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1.1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 再障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但至少部分再障患者存在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上的增加,这种T淋巴细胞已被证实可对造血前体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或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现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一类病死率很高的疾病 ,目前认为免疫机制在再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来 ,随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 (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ST)的广泛开展 ,本病的预后有了极大的改善。1 IST药物机制1.1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LG/ATG) :T淋巴细胞可对造血前体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干扰素γ(IFN γ)抑制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 ,诱导CD3 4 + 细胞表达Fas抗原而凋亡[1] 。ALG/ATG能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溶解途径直接杀伤…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其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IST)方案仍为ATG+CsA,在此基础上增加免疫抑制强度并未能提高疗效.目前倾向于联合采用反映免疫发病机制及残存骨髓造血的参数进行重型再障IST疗效预测,获得治疗反应后缓慢减量CsA可能降低再障复发.儿童难治性重型再障二次治疗应选择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复发和成人难治性重型再障二次治疗仍可选择IST.再障IST后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可能主要与残存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7.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孙关林陈惠仁李晶邬维礼钱六妹史冬梅吴裕忻王振义尽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病因众多,且有的尚不明确,然而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我们应用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方法,结合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AA)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疾病 ,特别是重度 AA病情凶险 ,以往 1a死亡率达91.6 % [1 ] 。目前 ,主要有效治疗 AA的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着近 10 a余免疫抑制治疗方法的进步 ,对不适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得到了充分肯定 ,已成为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最佳方法 ,并取得了显著疗效。1 免疫抑制治疗的基本理论研究表明 AA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失调 ,骨髓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2 ,3] ,介导异常免疫反应 ,攻击骨髓造血组织。其中细胞毒 T淋巴细…  相似文献   

9.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ST)是重型AA(SAA)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手段。缺乏合适同胞供者S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首选IST。近期文献报道标准一线IST治疗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CsA)可获70%~80%的治疗反应和80%-90%的5年生存率,现就其研究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防治。方法总结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胞菌素A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将SAA患儿随机分三组:单一免疫抑制治疗组(SIST)、联合免疫治疗组(CIST)及强化免疫治疗组(IIST),对比各方案疗效。结果SAA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1.69%。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用免疫治疗SAA在提高疗效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药免疫抑制剂治疗(P均〈0.05),但IIST组与CIST组的有效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俨均〉0.05)。结论免疫抑制方案确为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疗法。尤其是联用免疫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谢晓恬王耀平刘振荣石苇刘兴元近年来一些国外文献报道,同时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联合免疫抑制(I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尤其是治疗重型再障(SAA)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2]。现介绍我们应用联合IS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至2013年09月接受IST的39例SAA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有效率及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时间,长期随访并计算1年的生存率。用χ2检验比较接受IST治疗者与未接受者的1年总生存率、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及血小板悬液量。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5个临床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SAA患者1个月的有效率为29.73%,3个月的有效率为70.27%,6个月的有效率为75.68%,1年的有效率为86.49%;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中位时间为61.5 d(10-344 d);接受IST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31%,与未接受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第1年平均月红细胞输注量为1.04(0.13-2.78)×400 ml/月,血小板1.38(0.17-5.10)×200 ml/月,与未接受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个临床因素中,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P0.05)。结论:接受IST治疗患者的1年有效率为86.49%,其长期生存情况优于未接受者,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治疗(IST)应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已有近40年历史.这一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数个重要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单药环磷酰胺与标准的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孰优孰劣;IST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利与弊;马源性ALG与兔源性ATG的疗效差异性;难治、复发SAA患者的挽救性治疗策略等.只有全面地回顾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IST治疗SA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大的突破.现就IST应用于治疗SAA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小群  李顺娟 《现代护理》2004,10(4):328-329
目的探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行深度免役抑制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对4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行深度免疫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4例病人经治疗后均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深度免疫抑制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是确保病人能顺利度过感染关。并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最佳状态下有效配合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病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病理机制夏长青综述储榆林审校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三种学说,即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紊乱及造血微环境异常。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表明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AA最常见的病理机制。我们就AA的免疫病理机制进行概述。1...  相似文献   

16.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e animin,SAA)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感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结果表明,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SAA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IST)已成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animin,AA)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on therapy,IIST)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SAA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简介男 ,5 2岁。于 1984年 8月 3日入院。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疱疹 ,破溃后流出淡黄色液体 ,反复分批出现 ,无疼痛及发热 ,仅有搔痒感。入院前两个月出现头昏 ,面黄 ,乏力 ,气短 ,全身水肿。查体 :贫血貌 ,慢性病容 ,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皮肤可见片状色素沉着斑 ,散在大疱和脓疮 ,余无异常。 RBC0 .5× 10 1 2 /L,Hb2 0 g/L,网织红细胞0 .3% ,WBC 12× 10 9/L ,N 0 .72 ,L 0 .2 8,BPC 14× 10 9/L ,出血时间 1.5分钟 ,凝血时间 1分钟 ,AST>8.335μmol· s- 1 /L ;脑磷脂絮状试验 ( )。骨髓象 :细胞…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脂肪化、造血增生不良(或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导致严重感染、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综合征.AA分为遗传性AA和获得性AA,后者包括特发性AA和继发性AA.免疫功能异常及端粒缩短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特发性AA的治疗主要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HLA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AA的首选.无HLA相合的同胞时可采用非血缘相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非重型AA患者可选择免疫抑制治疗.笔者就儿童特发性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HLA-DR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评价HLA-DR B1*15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SSP-PCR方法对40例(特发性33例,继发性7例)获得性AA儿童和107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HLA-DR位点基因检测,其中32例AA患儿接受了免疫抑制治疗(其中强化免疫抑制治疗24例,单纯CsA治疗8例),比较AA患儿和健康人群HLA-DR基因表达差异,观察AA儿童HLA-DRB1*15表达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疾病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特发性AA患儿HLA-DRB1*15(+)率为51.5%(17/33),较正常对照人群(20.6%)显著增高(p<0.01),7例继发性AA患儿均为HLA-DRB1*15(-).HLA-DRB1*15(+)组AA患儿经免疫抑制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和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3.8%、87.5%,而在HLA-DRB1*15(-)组分别为56.3%和3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5例复发患儿均为HLA-DRB1*15(+).结论:AA患儿HLA-DRB1*15基因表达频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HLA-DRB1*15(+)AA患儿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疾病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