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高眼压下状态下,药物降眼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行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4眼,术后一周所有患者眼压均在6~10mmHg之间,术后一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12眼,局部用药可控制者2眼,无一例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未见脉络膜脱离。结论: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药物常规降眼压,为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的损害,应尽快行青光眼手术,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而且还能取得和正常眼压下青光眼手术相同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78 例(85 眼)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了小梁切除术,并与同期眼压控制正常后手术的93 例青光眼进行比较.结果 经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μ检验,两种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部分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5例施行抗青光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15例患者术前眼压 <=21mmHg 者92例,22-30mmHg 者23例.术后2周视力提高者90例,保持不变者22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发生前房积血2例.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前要将眼压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同时注意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沟通,使医患双方达到一致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6例44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结果:36例手术顺利术后无脉络膜下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随访6~24月,35例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其中一眼眼压波动在25~28mmhg之间需局部点降眼压药物.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临床手术治疗原则是将术前眼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正常眼压状态下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手术成功率高[1].但临床上部分患者通过全身和局部的降眼压药物应用仍不能降低眼压,对此情况如不采用手术治疗,将使视神经不可逆损伤,甚至丧失视力[2],因此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成为眼科界难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滤过性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7—2008本院收治的145例(185眼)青光眼手术患者有30例(33眼)发生术后眼压升高,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内滤口阻塞1眼,术后炎症反应强烈9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滤泡不形成6眼,滤泡疤痕13眼。通过处理,随访1年,眼压控制正常水平25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眼压6眼,使用药物仍不能控制眼压2眼。结论造成滤过性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很多,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征,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及时恰当的处理将明显降低术后眼压升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20眼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手术顺利20眼,术后随访2~12个月。术后1月,眼压控制≤21mmHg者16眼(8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3眼(15%),1眼眼压未控制,患者不愿再次手术放弃治疗。术后视力5例未提高(其中4例高眼压持续时间长)、3例下降,12例(60%)视力明显改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暴发性脉络膜大出血、眼底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1眼、虹膜前粘连1眼、眼压或高或低1眼。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这类青光眼病例应积极手术,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38眼)药物降眼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出血和视力等情况。结果:38例手术无一例发生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未见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药物常规降眼压,为挽救视力、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持续损害,应尽快手术,且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为今后临床此类情况提供应对措施和参考.方法:对在本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6例40眼青光眼患者眼压不降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统计后发现其中恶性青光眼有9例11眼,滤过泡扁平瘢痕化有16例18眼,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有4例4眼,术前有持续高血压的3例3眼,术后白内障2例2眼,手术方法不佳1例1眼,手术操作失误1例1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泡扁平瘢痕化,比其他情况造成的眼压不降概率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对青光眼患者控制眼压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8月-2010年6月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7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中药治疗,其他术中、术后处理相同.结果 对照组术后1年眼压升高的阳性率为18.2%,治疗组术后1年的阳性率为9.09%,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降眼压的效果更好,其机制为中医认为青光眼为肝肾阴虚、目失滋养,中药可以降低眼压并能对抗手术后局部眼络受损,补肝肾兼活血化瘀中药配合手术疗治疗青光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抗青光眼与白内障分步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平均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6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联手术创伤小,可达到与分步手术相近的视力疗效,降眼压效果明确,可避免二次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依据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低于40 mmHg。观察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高于40 mmHg,均给予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对比两组术后效果、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房积血、浅前房眼、虹膜炎症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疗效,术前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入院时、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眼压(58.2±13.1)mmHg(1 mmHg=0.133 kPa),术前眼压(48.6±6.8)mmHg,出院时眼压(11.5±3.9)mmHg;14例中仅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经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2眼,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治疗眼压难以控制到正常,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20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2眼;术后观察前房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通过评估远期眼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随访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10眼(50%),条件性手术成功2眼(10%),手术失败8眼(40%),术后7眼发生了浅前房(3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24眼(75%),条件性手术成功8眼(25%),没有手术失败眼,术后4眼发生了浅前房(12.5%)。根据眼压控制的结果,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是一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不可逆致盲性常见眼病。据最新流行病资料表明,青光眼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在我国为第三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提示,至2000年全球约有6680万患者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0万患者展患继发性青光眼,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一般情况下,青光眼患者应在眼压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但临床上有很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应用多种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在高眼压的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1]为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临床效果,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7例,87眼,术后随访3个月~36个月。结果:术前视力光感~手动,术后视力0.05~1.0,其中≥0.6者占53眼,占60.9%,术前眼压27~58mmHg之间,平均眼压33mmHg,术后眼压11~21mmHg,平均眼压12.8mmHg。结论: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有效及时的降低眼压,减轻病人痛苦,恢复有用的视力,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博爱眼科教学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0例经手术治疗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患者分为恶性青光眼组10例(14只眼)以及非恶性青光眼组290例(424只眼),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房角结构等方面分析恶性青光眼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恶性青光眼组术前眼压、晶体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恶性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青光眼类型。结论:年龄较小、术前出现持续高眼压的情况、房角完全关闭、晶状体较薄、眼轴较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关,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治疗,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术式选择及预后。方法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35例(35只眼),术前均采用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其前房角粘连和晶状体脱位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包括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的组合使用,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28例房角有粘连的患者中,有25例的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另外3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眼压增高,加用降眼压药物后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房角开放的患者仅去除脱位晶状体,未实施小梁切除手术,眼压降低效果理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根据患者晶状体、房角、眼压及视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闲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在对49倒急性闲角型青先眼患者进行降眼压等急救措施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4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降低眼压等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挽救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降眼压、保护视神经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38眼)青光眼患者根据其病程所处具体阶段和类型分为3个组: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术后。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记录针刺前和针刺3个月后患者的眼压,通过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探索针刺疗法对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3个月后,各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疗效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有效率可达到100%,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3.3%,青光眼术后的有效率为60%。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尤其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