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改变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其中TNFα和IL-6是2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在血管性痴呆的免疫炎症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6的变化,并与同龄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将32例VD分为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AE)2个亚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D的发病率随年龄直线上升。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VD占68.5%[1]。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技术,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小脑代谢的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对40例卒中患者进行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的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分为卒中后痴呆组(VD组)和卒中后非痴呆组.对VD组、卒中后非痴呆组和20例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1 H-MRS检查,测定小脑半球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并分析卒中后小脑代谢改变与认知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VD组病灶对侧小脑NAA/Cr、Cho/Cr比值与病变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卒中后非痴呆组病变对侧小脑和对照组左侧小脑比较,VD组病变对侧小脑NAA/Cr比值降低(P<0.05),而Cho/Cr比值升高(P<0.05).③VD组病变对侧NAA/Cr和Cho/Cr比值与MoCA评分具有相关性(r =0.590,P=0.004;r=0.569,P=0.006).结论 VD患者病变对侧小脑代谢物质NAA/Cr、Cho/Cr的比值发生了改变,并进一步证实小脑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血小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有关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少。本工作自 1999年 1月起至 2 0 0 1年 7月止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PAF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 ,探讨VD患者PAF和血小板功能变化的特点及与脑梗死面积、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血管性痴呆组 (VD) :4 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6 1~ 78岁 ,平均 6 6岁。病程 4~ 2 3月 ,文化程度 :大学 5例…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析王江桥,冯周琴,李哲成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MS、癫痛、脑萎缩、急性脑血管病等,在其病理过程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1~5]。为探讨血管性痴呆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我们从1991年来,共观察我...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证候特征,研究VaD发病机制。方法应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版(BMDC-NPTB-CR)和B lessed行为量表(BBS)筛选VaD患者(n=66)和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卒中组,n=51)。VaD诊断基于《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标准及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量表和Cornell抑郁量表(CSDD)用于鉴别诊断。定式表格调查证候,《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诊断证候。结果VaD组比卒中组的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单证阳性率增高;SDSVD证候总分以及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积分显著性增高。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在VaD患者中出现频率高、表现严重,是Va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D)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老年痴呆症,血管性因素主要是脑内血管本身的病变,造成与记忆、智能有关的结构破坏,导致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降低.相关脑结构主要有额叶,颞叶、丘脑和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乙酰胆碱,还有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类老年痴呆症症在欧美占老年痴呆症症的15%~20%,而我国其比例高达60%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可与老年性痴呆同时发生.其中预后相对好,治疗途径广,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VD)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状况,探讨执行功能障碍与记忆等VD常见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对40例VD患者及30例血管性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检查,选择40名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结果 VD组的执行功能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Stroop测验反应时间外,V-CIND组的其他执行功能测验成绩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项执行功能测验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记忆测验成绩相关性好(P<0.01).结论 VD患者具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在尚未到达痴呆水平的V-CIND阶段也可发现执行功能损害.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等认知域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患者做必要的生活调整,劳逸结合,调整好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关系,失眠者可适当应用催眠药,为防止耐药可几种催眠药交替间段使用,以改善睡眠。可通过个别与集体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耐心细致地了解致病的前因后果,消除精神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EEG对VD患者进行早期检查,讨论EEG在诊断V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6年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VD患者分别进行EEG检查,分析患者EEG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与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进行对比.结果:84例VD患者中有79例出现异常(占比94.05%),突出表现在α节律的异常,偶见低波幅θ波,更有甚者会在各导联频繁查见低中波幅θ波出现或混合性θ波与σ波活动占优势.此外,VD患者MMSE评分与EEG检查异常程度成相反的趋势.结论:VD患者EEG检查结果与相应的MMSE评分值有着显著相关性,因而可以客观评估VD患者脑功能水平及脑损伤程度,有利于VD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脑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改变特点,PI与痴呆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VD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对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对36例VD患者和32例对照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将PI与MMS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D组患者中左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PI异常例数均明显增加(P〈0.05)。左右侧MCA、ACA、PCA、VA和基底动脉(BA)的P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出正常值范围,且VD组MMSE评分与左侧MCA(r=-0.784,P〈0.05)、ACA(r=-0.747,P〈0.05)、PCA(r=-0.692,P〈0.05)之PI呈负相关,与右侧MCA(r=-0.704,P〈0.01)、ACA(r=-0.793,P〈0.05)、PCA(r=-0.688,P〈0.05)之PI也呈负相关。结论:VD患者脑血管PI值增高,超出正常范围,通过TCD检测MCA、ACA、PCA的PI可有效反映VD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有助于对VD早期作出诊断,判定痴呆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痴呆Ⅲ,临床表现为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病程越长,发生痴呆的概率越大,且痴呆者脑血管病多次发作比率亦大。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中好发的一种大脑退行性疾病。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对72例住院的VD患者,分组对照开展了痴呆训练活动。我们通过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鼓励患者参与我们安排的语言、记忆、思维、定向能力的训练活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个人训练,经过5个月的训练,患者的智能、体能、和自理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控制和延缓血管性痴呆的病情发展,大有好处。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据头颅CT、MR I、SPE-CT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2,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对着组32例,两组性别、年… 相似文献
16.
庹玉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0,(1)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迈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资料表明,在85岁以前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估计我国患此病者不低于300万人。其中,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居首位。血管性痴呆患者是由于患者多次反复发生脑梗塞或一次严重的卒中造成的精神及智能明显下降,常伴有情感障碍,且呈进行性发展。笔者就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所致的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VD占所有痴呆的15%~20%,我国VD为68.7%.为促进老年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行为记忆水平,改善认知和社会交流能力,因为对VD时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所致的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VD占所有痴呆的15%~20%,我国VD为68.7%。为促进老年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行为记忆水平,改善认知和社会交流能力,因为对VD时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和模型组(M)。造模2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两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造模后变性水肿明显。结论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可能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