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许多患者因并存多系统疾病,其病情复杂,需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同时滴注不同的药物。不仅给患者带来穿刺时的疼痛,还带来诸多不便,鉴此,我科于2002年开始在原有的静脉通道上另插入一套输液系统,应用近4年,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操作方法:遵医嘱将所需药物配毕,插入输液器,常规方法排气后行静脉穿刺并固定。需同时输入另一组药物时,在原有输液管下端的一段软橡皮管上,常规方法消毒软橡皮管后,将另一套输液系统再次排气,将头皮针头全部刺入已消毒的软橡皮管内;打开调节器开关调节合适滴…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手术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其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是肝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从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行肝移植术 13例 ,全部成功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因肝移植手术难度大 ,出血多 ,风险高 ,且患者肝功严重受损 ,凝血功能障碍等 ,故术中须建立多条快速而有效的静脉通道 ,准确地应用各种药物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 术中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其用药1.1 静脉通道的建立肝移植手术时须建立 4条输液通道 ,静脉穿刺针头要粗 ,一般用 16G留置针 ,连接处都接三通 ,以利术中加药和排气 ,输液器最好选用分装袋。输液通道建立的位置 :①患者上肢外展 ,与躯干呈 90度角 ,在右上肢近肘…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8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广泛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对广泛动脉闭塞无流出道的慢性缺血患者88例(104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结果104条肢体中,随访82条,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夜间疼痛好转,创面愈合良好,下肢无肿胀.结论本术式可使动脉血流通过大隐静脉通道,改善或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4.
刘晚艳 《护理学杂志》2006,21(12):15-15
未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需双管输液时,如新建静脉通道往往延误救治时间,且增加患者痛苦。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笔者对160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素帽行双管输液,效果好,无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新术式。方法:在对大隐静脉、胫后静脉瓣膜进行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两种新术式,治疗动脉广泛闭塞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71例(74条肢体)。结果:随访1~8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32例),静息痛消失率96.5%,间隙性跛行消失率93.7%,截肢率降至2.7%,获得满意效果。结论:两种新术式通过静脉通道,逆行灌注动脉血,确能改善或重建严重缺血下肢的血循环,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 结果: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穿刺置管误入腹腔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8岁,体重105 kg.2009年2月入院,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人手术室时BP210/140 mm Hg,HR 128次/分,心电图及其他化验结果正常.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仅有一条输液通道.行股静脉穿刺,股静脉触摸不清,但腹股沟韧带上2 cm处动脉搏动明显,在腹股沟韧带下2 cm,估计股动脉所在位置内侧1 cm处进针,多次穿刺不成功.  相似文献   

8.
肝素帽临床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在许多情况下需同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为避免反复穿刺,我们采用普通头皮针加肝素帽用于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和短暂静脉留置,经临床应用效果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7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治疗210例(255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167例,女43例:年龄22~67岁,平均50岁。左侧120例,右侧45例,双侧45例。病程2~30年。静脉曲张程度按照美国静脉论坛CEAP分级国际特别委员会临床分级:C2 67条,C3 25条,C4 113条,C5 30条,C6 20条。患肢均经Trendlenberg和Perthes试验及下肢静脉多普勒、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结果210例255条肢体下肢针孔均于术后3d基本愈合,无继发出血及感染。25例术后2d出现一过性小腿水肿,1例术后3d出现膝下重度水肿,均经对症处理后消退。200例获随访6个月~6年,平均5年。皮肤色素沉着不同程度减轻,皮肤溃疡无复发,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3年,局部静脉曲张复发3例,复发率为1.4%。结论采用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以及皮肤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1997~2004年收治的78例(92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76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8例(10条)术后症状减轻;3例(4条)术后无改善;2例(2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86/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2)。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张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57-58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入术后最为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8例(56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C2 56条肢体,C3 30条肢体,C4 26条肢体,C5 8条肢体,C6 7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4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曲张静脉团块消失,肿胀明显缓解,足靴区色素沉着变浅消失,溃疡愈合。术后并发症:皮下淤斑30条肢体(53.57%),皮肤灼伤7条肢体(12.5%),皮肤麻木5条肢体(8.93%),皮下条索/硬结50条肢体(89.29%)。淋巴渗漏1条肢体(1.79%),局部残留/复发4条肢体(7.14%)。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发生。结论: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多数并发症在术后3个月左右自行消失缓解,根据CEAP分级个性化处理,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防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报道62例(65条患肢)手术治疗的经验。指出静脉造影是可靠的诊断方法;深静脉主干有病变者,必需按病情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畸形的外侧静脉和病变的交通静脉,都是血液倒流的通道,均应予以结扎。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1月至2000年6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级患者189人,245条肢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3条肢体和对照组11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试验组同行行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为87%,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为3.3%,症状及体征有极大的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单独进行浅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在治疗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的血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例患者,共9条肢体血管受损(3例因外伤、2例因肿瘤切除手术)。5例患者共 8条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动脉5条,静脉3条)置入受损血管快速重建肢体血运,然后再行创面的处理及骨折手术;转流时间2~3 h,移除转流管后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血管重建术。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缺血肌挛缩,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可快速重建肢体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为其他合并损伤的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烧伤休克期患者液体复苏通常采用一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进行不同成分液体快速交替输入.由于不同成分的液体有着不同的渗透压[1],有造成早期复苏不稳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最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易固定,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对1例因车祸发生急性严重复合外伤患者不能行外周浅静脉穿刺及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采用6F血管鞘股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结果成功完成输血、补液,患者住院27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