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肺鳞癌组 40例 ,肺炎性假瘤组 10例。用免疫组化双染色和单染色法观察组织中VEGF C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比内部明显增高 (P <0 0 1) ;肺鳞癌组织周边部VEGF C阳性细胞数比内部明显增多(P <0 0 1) ;VEGF C表达阳性细胞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 (r =0 90 5 ,P <0 0 1) ;在肺鳞癌组织中VEGF C异位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 ,而在血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淋巴管生成产生在肺鳞癌组织内 ,VEGF C是肺鳞癌淋巴管生成的有力诱导剂。VEGF C异位表达提示 :在肺鳞癌组织内淋巴管内皮细胞促进肺鳞癌淋巴管的病理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成瘤过程中淋巴管形成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选用裸小鼠27只,进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皮下接种,接种后10—30天内处死小鼠,取肿瘤进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淋巴管分布情况及存在状态。结果 ①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生成过程中周边部淋巴管密度大于内部;②周边部淋巴管可能是从事先存在的淋巴管中发芽出来的或可能是由增大的淋巴管分裂产生的;③内部淋巴管可能是产生于间充质前体细胞即叫做淋巴母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移动和转分化过程得来。结论 肺腺癌裸鼠模型肿瘤形成过程中存在淋巴管生成,在肿瘤周边部及内部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在淋巴管生成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起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凯  王珂  潘宣  吴妹娟  马映霞  龚攀 《海南医学》2016,(10):1575-1578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淋巴管密度(LVD)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搜集的舌鳞癌标本60例和正常舌体标本12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中VEGFR-3和LVD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VEGFR-3与肿瘤LVD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VEGFR-3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6.67%,对照组为25.00%;LVD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8.33%,对照组为16.67%;舌鳞癌中VEGFR-3和LV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和LVD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VEGFR-3=0.043,PLVD=0.019)、临床分期(PVEGFR-3=0.006,PLVD=0.015)及生存状态(PVEGFR-3=0.028,PLVD=0.015)之间均具有相关性;VEGFR-3和LVD在舌鳞癌中具有正相关性(r=0.916,P<0.001)。结论 VEGFR-3和淋巴管密度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舌鳞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直肠腺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观察63例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C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直肠腺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比内部明显增高(P〈0.01);直肠腺癌组织周边部VEGF-C阳性细胞数比内部明显增多(P〈0.01)。VEGF-C表达阳性细胞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C异位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而在血管中未见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VEGF-C促进直肠腺癌淋巴管的病理生成,淋巴管生成提示在为肿瘤细胞提供养分的同时,也为肿瘤转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郑飞  和钢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39-14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LYVE-1表达进行检测,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分析LYVE-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他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间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9.35±3.37vs1.31±1.02,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YVE-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有关,LVD可作为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对乳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D2-40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63例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癌旁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LV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7.21±2.30)及癌旁(9.71±2.07)L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5±1.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0)。癌旁LV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778;P=0.000)。②癌组织内LVD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癌旁LVD与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宫颈浸润鳞癌内的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新生淋巴管形成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起重要作用,且癌旁淋巴管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在人肺癌细胞的表达,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肺癌手术材料30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在癌细胞、血管及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癌细胞的E-cadherin、β-catenin呈阳性表达;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表达减弱.淋巴管的LYVE-1阳性表达,E-cadherin阴性表达,β-catenin弱阳性表达.各分子在血管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LYVE-1在淋巴管特异性表达;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呈负相关;E-cadherin/β-catenin复合物在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阮政  王新立  郑伟 《医学综述》2008,14(4):553-555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LYVE 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 Ⅱa)和12例正常子宫颈存档组织蜡块中LYVE 1标记的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管腔小,多呈闭塞状态。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ILVD)明显高于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PLVD)(P<0.01)。ILVD和PLVD与正常子宫颈组织LVD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②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者ILVD和PLVD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无淋巴管浸润者相比,有淋巴管浸润者ILVD和PLVD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组织学分级G2、G3与G1相比,ILVD和PLVD均明显增高(P<0.05),而G2、G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ILVD和PLVD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明显增加,并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在早期子宫颈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情况。方法:收集16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手术切除肺鳞癌标本,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并与8例非化疗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化疗组肺癌组织内胀亡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明显多于非化疗组,MVD则明显缺乏。化疗组中MVD高表达者OI低于低表达者,而AI则高于低表达者。结论:肺鳞癌的辅助化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胀亡和凋亡。  相似文献   

12.
人胰腺癌组织LYVE-1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管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LYVE-1的表达,为研究癌淋巴管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LYVE-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LYVE-1来标记淋巴管,检测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胰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LYVE-1不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LYVE-1阳性表达,经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LMVD的表达与VEGF-C、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LYVE-1可选择性的表达在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上,能明确的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由于LMV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胰腺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喉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喉鳞癌组织(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5例,Ⅳ期4例.伴颈淋巴结转移13例,无转移18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8例)、17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8%(17/31),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5.9%(1/17))(P<0.05).喉鳞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喉鳞癌预后的重要分子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in1和mTOR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关联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1蛋白、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0.0%、62.5%)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2.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in1=4.762,P=0.027;χ2mTOR=6.036,P=0.014)。Pin1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病理学参数无关;mTOR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1与mTOR的蛋白表达呈正关联(rP=0.389,P=0.008)。结论:Pin1和mTO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in1可能与mTOR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周期,从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均为阳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均<0.05).②淋巴结转移者食管鳞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③浸润至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深肌层及浅肌层(P均<0.05).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均呈低表达,Syndecan-1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酯酶CE1(PLCE1)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正常肺组织中PLCE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LCE1的阳性表达率为81.3%(39/48),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2.5% (6/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7例ESCC组织、3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4.4%(31/57)、38.2%(13/34)和19.3%(11/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4.9%(37/57)、47.1%(16/34)和22.8%(13/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Caveolin-1蛋白及mRNA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ESCC的一种标记物,联合检测Caveolin-1蛋白及mRNA在评估ESCC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