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探讨甘草剂量的变化对于芍药甘草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对芍药106g、甘草159g配方;芍药与甘草各自106g配方;芍药106g、甘草53g配方;芍药106g、甘草26.5g配方;芍药106g、甘草13.25g配方以及芍药106g单煎液和芍药106g单煎液给药后的小鼠血浆进行分析,并使用DAS软件计算各个移行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通过计算可得,甘草的剂量不同对于芍药甘草复方制剂的血成分AUC存在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移行入血成分随着甘草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该范围后,甘草的吸收随着剂量的增加反而减少.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证明,古方中采用芍药与甘草1∶1的配伍比例符合科学性与合理性,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最佳.说明甘草和芍药存在最佳配伍比例,当超过该配伍比例时,甘草的吸收不增反减.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海南医学》2008,19(1):110-112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在止咳、平喘、抗炎方面的疗效.方法 运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豚鼠枸椽酸引咳实验、豚鼠整体引喘实验、豚鼠气管片法以及抗炎实验对芍药甘草汤在止咳、平喘和抗炎方面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芍药甘草汤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咳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良好的抗炎作用.结论 芍药甘草汤在止咳、平喘、抗炎作用方面疗效肯定,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芍药甘草汤为基方,随证加味.于月经行经前3天开始服药,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65例患者,治愈187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达96.2%.结论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荧光脂质体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PL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方法 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等为主要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超声-膜挤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冷冻干燥的联用技术制备包封羧基荧光素的脂质体;利用PLA2能水解磷脂破坏脂质体造成羧基荧光素渗漏的原理,将药物、PLA2和荧光脂质体共同温孵,检测从脂质体渗漏的羧基荧光索的荧光强度,该强度反映药物对PLA2的抑制强度.结果 芍药甘草汤、甘草、甘草酸和对照药氯丙嗪对PLA2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芍抑制作用较弱,而芍药苷几乎无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复方对PLA2的抑制作用强于单味甘草和白芍.结论 芍药甘草汤对PLA2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白芍与甘草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系仲景《伤寒论》中之名方.方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芍药具有养阴和营、解痉、止痛作用、性酸,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芍具镇痛、解痉,并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萄葡球菌有抗炎作用.其镇痛直接作用于中枢系统.甘草具有甘缓止痛,其药理亦同白芍.我们运用此方治疗2例肛裂患者,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活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活用经验。方法观察芍药甘草汤应用于治疗腓肠肌综合征、肾结石、尿路结石、坐骨神经痛、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芍药甘草汤治疗上述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只要配伍得当,芍药甘草汤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骨盆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和黄芪等)治疗本病气滞血瘀型6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加味芍药甘草汤在临床疗效比较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前列腺液WBC计数变化上加味芍药甘草汤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结论:加昧芍药甘草汤治疗CPPS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梳理古代及现代本草、医家经验等文献中关于芍药甘草汤以及芍药、甘草治疗便秘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芍药和甘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通下作用,芍药善于调和腹中气血,"除血痹,破坚积",除腹中邪气,从而发挥通便作用;甘草解毒,去肠中燥屎糟粕之毒邪,解毒通便。芍药甘草汤用于便秘多用生白芍和生甘草,比例为3:1至2:1,一般白芍用量在30g左右。[结论]芍药甘草汤具有较好的通下功效,以其为主方结合辨证加减适合于临床常见的多种便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间质细胞的影响,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AM的分子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AM原代间质细胞,制备芍药甘草汤SD大鼠含药血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正常血清组、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AM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AM间质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间质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AM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通路。结果 与干预24 h后比较,干预48 h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各组AM间质细胞增殖率均降低(P<0.05),筛选出48 h干预时间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正常血清组比较,干预24 h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AM间质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干预48 h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AM间质细胞增值率降低、迁移距离缩短、凋亡率升高(P<0.05)。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比较,干预48 h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AM间质细胞增殖率降低、迁移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芍药甘草附子汤中芍药苷和甘草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5℃。结果 芍药苷和甘草苷芍线性范围分别为0.204~0.714 mg·mL-1、0.098~0.343 mg·mL-1;两成分的加样回收率的均值分别为99.87%、100.40%。在此条件下,芍药甘草附子汤中芍药苷和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26.720 mg·g-1、7.712 mg·g-1。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芍药甘草附子汤中芍药苷和甘草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比例按1∶1配比,不同浓度芍药甘草汤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方法,选择生理盐水组为阳性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和阿司匹林为西药对照组。结果: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比例按1∶1配比,不同浓度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比例按1∶1配比,不同浓度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比例按1∶1配比,不同浓度的芍药甘草汤具有很好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 40 例(利培酮)、B 组 40 例(芍药∶甘草= 1∶1,利培酮)、C 组 40 例(芍药∶甘草= 2∶1,利培酮),观察治疗前、治疗4 周、治疗 8周、治疗12 周后3 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4 周、8 周、12 周后,B 组、C 组与A 组患者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下(P<0.05),C 组与 B 组患者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芍药甘草丸(芍药∶甘草= 2∶1)相对于芍药甘草丸(芍药∶甘草= 1∶1)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 结论 芍药甘草丸能降低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但芍药甘草丸尤以 2∶1的配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且不影响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家兔正常、梗阻给药后各时期的输尿管内基础压力的变化,来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输尿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方法:采用周水生等结扎家兔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输尿管急性梗阻的动物模型,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输尿管内基础压力变化。结果:结扎给药后各时间点与结扎给药前比较:输尿管内基础压力均显著升高(P〈0.01);与绞痛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大、中剂量组、阿托品阳性对照组输尿管内基础压力显著降低,并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甘草汤大、中剂量组与阿托品阳性对照组比较:芍药甘草汤大剂量组输尿管内基础压力值较阿托品阳性对照组略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能明显降低梗阻输尿管内基础压力,对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解痉作用。而此作用与芍药甘草汤剂量有一定依赖性,大剂量芍药甘草汤作用最强,小剂量芍药甘草汤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36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对36例(72只眼)干眼症患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26只眼,好转32只眼,无效14只眼,有效率80.56%。结论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干眼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x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 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芍药甘草汤中没食子酸、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建立芍药甘草汤指纹图谱,探究芍药甘草汤中间体关键质量属性,为其药材基源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来自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18批芍药甘草汤冻干粉作为中间体样品;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进行检测,评价多批次芍药甘草汤中间体质量属性差异,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结果 5种成分线性关系(R2>0.999)、精密度(RSD≤0.89%,n=6)、重复性(RSD≤1.35%,n=6)、稳定性(RSD≤1.87%,72 h)均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4±1.85)%~(104.88±1.38)%(n=6)。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同批次芍药甘草汤中间体中仅没食子酸的含量波动范围较小(4.74~5.92 mg/g),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和...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对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方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的对应性。方法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方)为载体,用5个不同配伍组分的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陈列检测法测定含量。结果不同配伍的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为(mg/ml):《伤寒论》方为1.92、0.90、3.51、0.53、8.35、3.16、0.77、0.77和0.15;《传信适用方》为0.92、0.45、1.62、0.37、0.78、0.34、0.06、0.10和0.01;《朱氏集验方》一为1.59、0.82、3.28、0.49、3.15、1.10、0.27、0.44和0.08;《朱氏集验方》二为1.14、0.52、2.12、0.41、2.92、0.97、0.22、0.36、0.06;《魏氏家藏方》为1.38、0.59、2.70、0.43、2.40、0.35、0.06、0.10和0.01;《医门八法》方为1.52、0.67、2.91、0.45、3.00、1.07、0.24、0.42和0.07。结论 1.9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为:《伤寒论》方>《朱氏集验方》一>《医门八法》方;《朱氏集验方》二中的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魏氏家藏方》,而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魏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方中9种药效组分含量最低。2.配伍不同,药效组分总量和比例也不同,临床疗效也各异:《伤寒论》方药效组分总量为20.06 mg/ml,用于止痛;《朱氏集验方》一药效组分总量为11.216 mg/ml,用于消渴;《朱氏集验方》二药效组分总量为8.72 mg/ml,用于治脚弱无力;《传信适用方》药效组分总量为4.65 mg/ml,用于治湿气腿脚赤肿疼痛;《魏氏家藏方》药效组分总量为8.02 mg/ml,用于治湿热脚气;《医门八法》方药效组分总量为10.35 mg/ml,用于治胃气痛。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加味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文献中芍药甘草汤治疗胫足挛急等进行概述,对现代医家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肌肉疾病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辨证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痛、肌肉痉挛等疾病。方法:整理历代文献专著,提炼与归纳历代文献中的相关论述。结果:对临床表现出胫足挛急等症状的疾病,历代医家多使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有所创新,颇具疗效。结论:神经肌肉方面的诸多疾病临床表现为胫足挛急、疼痛等症状,凡属阴伤筋脉失养此种病理机制范围的,概以和血养阴,濡养筋脉为治疗原则,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有缓急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实验。选取k(3^4)正交表,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芍药甘草汤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拓展应用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拓展应用四则袁洪举,黄志孝,傅玉兰,阎相民(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足跟痛;胃脘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其原文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里,此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