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胶质瘤居颅内肿瘤首位,不同期脑多中心胶质瘤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肖某某,女性, 53岁。阵发性头痛一年,近来增剧,伴呕吐及右侧肢体力弱。于1985年3爿24日入院。检查:右侧下肢肌力4级.Babinski's 征( ),Chaddock's征( )。头颅 CT 增强扫描显示:在20  相似文献   

2.
多个脑内损害的多中心胶质瘤少见足以使人忽视.作者经历了2例,错误地诊断为脑多个转移性病变或多个脑脓肿.由于CT扫描对多发性颅内病变的发现有了明显改善,鉴别诊断时需要着重考虑多中心胶质瘤,例1,61岁男性,3周前有短暂的精神错乱与言语障碍.检查有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侧同侧偏盲与左侧中枢性面雍.CT扫描示右侧视丘、右侧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王守森,王如 ,张锡增,余英豪多发性脑胶质瘤临床上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转移瘤。我院1985年4月~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7例,现报告如下,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18~48岁,平均37...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34岁。因头痛、精神障碍于1989年8月16日入院。患者1个月来,自觉头痛,无恶心呕吐。近半个月来记忆力减退,有时欣快或淡漠。查体:血压16/1lkPa(120/82mmHg)意识清楚,注意力不集中。双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头颅 CT:O-M 线上50~60mm 层面上双额叶、顶叶可见略圆形低密度灶,其大小分别为3.0cm×3.0cm,4.0cm×4.5cm,3.0cm×3.5cm,2.0cm×2.0cm,增强效应不明显,中线结构无移位。初步诊断:颅内多灶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7岁。1984年4月17日晨突觉右指麻木,后即抽搐,约半小时停止,但逐渐感觉右手无力,三天后觉说话费力,言语不畅,口角左斜。两周后右侧肢体又有间歇性抽搐约半小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后停止。患者因头痛,呕吐,偏瘫及局灶性癫痫收住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及头部外伤史。检查:血压116/68,神志清楚。瞳孔对称,视乳头无水肿,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  相似文献   

6.
南方脑胶质瘤中心胶质瘤治疗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成为颅内最难攻克的肿瘤.外科手术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理是目前主要手段.制订符号国情的治疗路径有助于规范胶质瘤的诊治,从而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 水痘性脑脊髓炎临床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九岁,学生。1996年1月8日因发热,全身皮疹在当地拟诊为“水痘”。  相似文献   

8.
例1,男,60岁,以突然头痛、呕吐、四肢抽搐一天入院,无高血压史。体检血压17.3/10.7kPa(130/80mmHg),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近事遗忘,右下象限同向性偏盲,余颅神经、运动、感觉均无明显异常。次日做头颅CT,示左前额及左枕叶各有一高密度影,直径分别为1.8×1.1cm及2.3×1.4cm,诊断“多发性脑叶血肿”。  相似文献   

9.
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脑胶质瘤2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报告25例脑胶质细胞瘤用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注入和羟甲基无环鸟苷(GCV)全身给药治疗脑胶质瘤2~5年随访观察(失访1例)的结果,并拟申请Ⅱ期临床试验。方法 选择大脑半球侧脑室外区确诊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在直视或显微镜下行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残腔周围脑组织内每隔1cm、深1.5cm用微量注射泵注入预制的基因工程细胞,10~14d后开始每天2次静脉内滴入GCV5mg·kg-1·12h-1,共14d,术后4~5周按常规给予化疗药物氯乙环已亚硝脲(CCNU)和(或)表鬼臼毒噻吩糖苷(VM26)。同时,与我院以往病情相近的经常规治疗的30例恶性胶质瘤(间变型29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的生存率相比较。结果25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在22个月以前,基因治疗组的情况均优于手术加化疗(ACCNU和VM26)的常规治疗组。基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0±93.17)d,12个月的生存率为0.6,18个月为0.35;常规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5±93.15)d,12个月的生存率为0.5,18个月为0.33。1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瘤患者至今已正常生活60.3个月;1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已正常生活25个月,尚未见再发征象;另有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2年时MRI才见有肿瘤扩增(47.9个月后失访);4例星形细胞瘤术  相似文献   

10.
多灶性脑出血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CT的应用,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更为确切了,以前认为罕见的同时发生多灶脑出血也日益被发现。我科自1984年8月至1985年5月计10个月间就收治同时发生的多灶脑出血6例,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多灶性脑出血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自1989年~1996年我科收治脑出血870例,其中多灶性脑出血23例(2.64%),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性10例;50岁以下2例,51岁~60岁10例,61岁以上11例;高血压20例,冬春两季发病18例,有脑血管病史8例,动态发病22例,静态发病1例。 主要表现:意识清醒能述头痛12例,呕吐20例,其中呕吐物为咖啡色5例。嗜睡3例,昏迷11例。言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0岁。头痛,恶心,呕吐3月,双眼视力下降1月就诊。查体:双眼外展不充分,无眼震。双眼瞳孔散大,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眼视力眼前1尺指数,左眼眼前10cm手动。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张力、生理反射正常,病理症未引出。CT提示:右枕囊实性占位病变,周围有指状水肿。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受压闭塞,向前移位,中线结构左移3mm。MRI:T1呈不均匀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水肿灶。MRI增强扫描提示:肿瘤为典型囊实性,实性部分均匀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肿瘤内侧邻近大脑镰,向下达到小脑幕。术…  相似文献   

13.
脑活检诊断弥漫性脑胶质瘤病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胶质瘤,约占脑胶质瘤7%,其起病隐匿,症状复杂不固定,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常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两年来我院对2例疑难病例做了脑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此病。1病例报告例1:男性,2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力3个月,加重伴饮水呛咳20天,于1996年11月4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在活动中出现左手无力且持物困难,半个月后渐感左下肢无力,行走困难。2个月前出现右睑下垂,右眼活动受限,视物成双。曾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做头部MR检查疑为“脱髓鞘脑病,脑梗死”,住院期间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病例报告女,28岁,住院号(19149)。因头痛40天,左上肢麻木,无力一周,全身抽搐半小时入院。病人于40天前不明原因自觉头痛,睡眠时减轻,不发烧,时有恶心,无呕吐。入院前一个月头颅CT检查“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脑室系统正常,中线居中”,因同时觉右眼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中心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血管中心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女性患者,12岁。主诉右手持物不稳2年,发作性晕厥伴四肢抽搐1年。头部MRI显示左侧颞顶叶交界区边界不清、椭圆形病变,无明显占位效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血运较为丰富、质地柔软,分块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主要由形态单一的双极细胞围绕血管生长,部分呈放射状排列并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但呈侵袭性生长,侵犯脑实质及软脑膜;无或极少见核分裂象,无微血管增生和坏死。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表达呈弥漫强阳性;上皮膜抗原呈特征性点状阳性;细胞角蛋白、E-钙黏蛋白、突触素、神经微丝、神经元核抗原、P53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结论血管中心型胶质瘤兼具室管膜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中心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血管中心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女性患者,12岁。主诉右手持物不稳2年,发作性晕厥伴四肢抽搐1年。头部MRI显示左侧颞顶叶交界区边界不清、椭圆形病变,无明显占位效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血运较为丰富、质地柔软,分块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主要由形态单一的双极细胞围绕血管生长,部分呈放射状排列并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但呈侵袭性生长,侵犯脑实质及软脑膜;无或极少见核分裂象,无微血管增生和坏死。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表达呈弥漫强阳性;上皮膜抗原呈特征性点状阳性;细胞角蛋白、E-钙黏蛋白、突触素、神经微丝、神经元核抗原、P53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结论血管中心型胶质瘤兼具室管膜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极为罕见。现报告我们收治的1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间歇性右侧口角抽动1年半加重3个月于1999年5月18日入院。MRI示:双侧颞顶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肝脏B超检查示第Ⅵ肝段内单个实质性占位病灶,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于5月28日行左侧颞顶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右侧偏身麻痛4个月,加重伴呕吐2个月收入院。入院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痛苫,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A:V=1.3,余颅神经(-)。右侧偏身痛温及轻触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双侧巴氏征(-)。CT示左丘脑后部占位,约2.5cm×2cm×2cm大,边界清,低密度,CT值5~15Hu,增强扫描示肿瘤边界环状强化,三脑室及双侧脑室扩大。入院诊断:左丘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胶质瘤一例余新光,段国升,张纪脑胶质瘤与脑动静脉畸形(AVM)在同一部位伴发虽属少见,却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我科曾遇一例。患者女性,22岁。1988年9月8日入院。入院前2年内曾有三次突发剧烈头痛,脑脊液呈血性。1个月前头痛呈持续性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颅外转移复发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肿瘤切除后颅外转移复发的脑胶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右颞顶少突胶质细胞瘤切除术25年后切口附近皮下异位复发,切除术后9个月后再次复发,并向腮腺、头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经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部分缓解。结论脑胶质瘤可发生颅外转移复发,涉及机制复杂,应尽量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