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观察KTP/YAG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76例(86眼),其中鼻泪管阻塞52眼,慢性泪囊眼34眼。应用KTP/YAG激光泪道机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对慢性泪囊炎加用甲硝唑。结果:其中泪道阻塞患者52眼,治愈49眼,好转3眼,治愈率为94.23%,有效率为100%;慢性泪囊炎34眼,治愈27眼,好转4眼,无效3眼。治愈率为79.4%,有效率为91.2%。结论:KTP/YAG激光泪道机行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疗效可靠,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多种优点,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单纯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KY—P25型KTP泪道激光机治疗慢性泪囊炎,单纯泪道阻塞患者各60例(60只眼)。结果:术后随访1 a。单纯泪道阻塞者60只眼,治愈52只眼,好转8只眼,治愈率86.7%;慢性泪囊炎者60只眼,治愈43只眼,好转6只眼,无效11只眼,治愈率71.6%。结论: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单纯泪道阻塞的疗效明显优于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3.
李志钧 《吉林医学》2010,31(27):4678-4678
目的: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泪道形成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进行激光泪道形成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有效率A组为85.11%,B组为83.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944,P>0.05)。复发率A组为12.77%,B组为32.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22,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无差异,激光泪道形成术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单纯性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L-100Y型KTP泪道激光机治疗慢性泪囊炎,单纯性泪道阻塞各35例(35只眼)。结果:术后随访1年。单纯性泪道阻塞者35只眼,治愈31只眼,好转4只眼,治愈率88.6%。慢性泪囊炎35只眼,治愈25只眼,好转4只眼,无效6只眼,治愈率71.4%。结论: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单纯泪道阻塞的疗效明显优于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的疗效。方法:常规鼻腔泪囊吻合,做好泪囊及鼻腔黏膜瓣,从下泪小点插入硬外腰麻管,硬外腰麻管两端固定。结果:全部病例为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2~36个月。120只眼治愈好转106只眼,占88%;无效14只眼,占12%。结论: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磷酸氧钛钾(KTP)激光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KTP激光治疗,术前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溶液冲洗泪道,术后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使用5~7 d.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服用龙胆泻肝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3.34%,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3月、6月及1年时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KTP激光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泪道逆行插管联合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泪道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76例(205眼),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A组)73例(83眼),对照组(B组)103例(122眼)。局麻下行逆行泪道插管术,A组术后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泪道;根据患者病情或患者要求置管至少保留半年以上,拔管后,泪道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3-5次,并定期冲洗泪道;随访6月至3年,平均1.5年。结果:A组治愈率为77.11%,B组治愈率为66.39%,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1)。结论: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联合鱼腥草注射液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痛苦小、面部不留疤痕,既经济又无明显毒副作用,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的效果及不同时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05例241眼,按月龄分为两组,A组82眼(3个月),B组159眼(>3个月)。两组均采用泪囊挤压按摩治疗2周,无效者再行泪道冲洗每周3次,分析两组的治愈率。A、B组未治愈的患儿(169眼)为C组,行泪道探通术,分析C组的治愈率。结果:综合疗法总治愈率为98.8%。A组与B组治愈率分别为51.2%和18.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治愈率为98.2%。结论:综合疗法是新生儿泪囊炎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月龄小于3个月可试行泪囊挤压按摩及泪道冲洗;月龄大于3个月建议直接行泪道探通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75例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治疗方式为泪道激光成形术、泪囊鼻管吻合术和人工鼻泪管支架术,分作A组、B组和C组,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B、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Nd:YAG激光联合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0例422眼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泪道阻塞性疾病分别行Nd:YAG激光联合植入泪道引流管的治疗及术后处理.结果 本组300例422眼中慢性泪囊炎52例58只眼;单纯泪小(总)管阻塞96例115只眼;鼻泪管阻塞或伴有泪小(总)管阻塞125例205只眼;单纯泪点闭塞或膜闭16例16只眼;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阻塞11例18只眼;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阻塞11例18只眼植入泪道引流管1年者临床治愈率为94.5%;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6个月者临床治愈率为90.2%;植入泪道引流管3个月者临床治愈率为84%;植入泪道引流管1个月者临床治愈率为72.48%.结论 建议植入泪道引流管时间在1年以上,本组观察结果表明:泪道引流管安放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性疾病行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植入泪道引流管的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总的成功率优于以往的单纯泪道激光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57眼接受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55眼接受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联合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6~12个月,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泪道冲洗通畅度、泪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程度),以治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结果泪道浚通组有效率为77.58%。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0.70%。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9.09%,联合术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浚通术组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中,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及泪道浚通术疗效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成本低廉,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崔秀成  马英慧  徐辉  马琳丽 《西部医学》2008,20(6):1245-1247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联合置管及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85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成激光组和手术组。激光组40例(42眼)行泪道KTP激光术并留置硅胶管3个月;手术组38例(43眼)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激光组和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7%和97.6%(P〉0.05)。术后36个月,激光组和手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8%和95.2%,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联合置管及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相近,临床上可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环形置管治疗难治性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就诊顺序排序号,随机将74例难治性上泪道阻塞患者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单纯激光治疗.B组40例采用激光联合环形置管治疗,患者行KTP-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然后硅胶环形泪道置管,保留3个月后拔管.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及拔管后随访期间溢泪症状变化及泪道冲洗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表示,A组治愈率为35.3%,好转率为17.6%,总有效率为52.9%;B组治愈率为65.0%,好转率为25.0%,总有效率为90.0%(P〈0.01).两组均无术中并发症,B组术后3个月拔管时发现3例泪小点息肉.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环形置管治疗难治性上泪道阻塞创伤小、疗效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充气球囊作为支撑物防止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泪囊炎患者120名120眼,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60眼,行泪囊鼻腔吻合术;A组支撑物采用石岩人民医院自行研制的可充气球囊,B组支撑物选用直径4mm硅胶管。结果 A组治愈率100%,B组治愈率9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充气球囊作为支撑物,防止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阻塞非常有效,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广,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利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822例(910只眼),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21只眼)、泪小(总)管阻塞(122只眼)、鼻泪管阻塞(402只眼)、慢性泪囊炎(228只眼)。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点阻塞、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75%,79.4%,82.3%,70.1%,有效率为87.5%,89.7%,90.2%,75%.经Ridit分析,4种疾病激光泪道成形术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泪小(总)管阻塞、泪小点阻塞、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泪道置管术联合口服中药方剂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5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36例(241眼),对照组用泪道置管术治疗;治疗组用泪道置管术加中药方剂口服,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和阻塞发生率。结果两者治愈率及阻塞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置管术联合中药方剂口服,能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拔管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7.
齐晓芸 《当代医学》2014,(13):59-60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两种不同鼻腔粘膜瓣的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将61例(6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半随机法分为A、B 2组,术中2组分别采用不同鼻腔黏膜瓣的处理方法,A组:将泪囊粘膜瓣与鼻腔粘膜瓣以银夹对夹;B组:将鼻腔粘膜瓣自前向后切开,形成“Y”形粘膜瓣,覆盖裸露骨创面。随访1年以上,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 A组治愈82.7%,好转7.0%,无效10.3%,总有效率89.7%;B组治愈96.4%,好转0.0%,无效.3.7%,总有效率96.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时,鼻腔横“Y”形粘膜瓣能有效覆盖裸露骨创面,防止吻合口狭窄及闭锁,提高吻口开放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全程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对53例(63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全程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12个月。结果在53例(63眼)患者中,治愈52眼(82.54%),好转8眼(12.70%),无效3眼(4.76%),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率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4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50眼)给予泪道逆行插管治疗,术后冲洗,通畅后放置3~6个月拔管,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冲洗泪道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10~15 min内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访结果为治愈41例(43眼),好转3例(4眼),无效2例(3眼),总有效率高达94%。结论:该方法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显著,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患者的依从性好,是一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0.00%;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治愈38眼,好转6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7.78%.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泪道插管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