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压以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入选对象1个月内未服任何降脂药物,停用降压药1周以上,禁食10h后,次晨抽取血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则升高.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PAI-1与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和vWF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50~100mg/d治疗,疗程6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AI-1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PA活性较治疗前升高;ISI和vWF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凝血、纤溶功能紊乱.氯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血压,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研究心肌梗塞后早期压力反射敏感试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预后意义,并与其他几种新的预后测试法进行比较。病人和方法研究122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患者,除外伴存瓣膜性心脏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动脉高血压(>160/90mmHg)、心房纤颤或窦房结疾病的病例。研究组不使用洋地黄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而且研究前至少48小时停用β阻滞剂。研究终点为心脏性死亡和致命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源性猝死。梗塞后的7~10天期间,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期试验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肾脏是糖尿病中最常受累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糖尿病肾病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分为两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Ⅰ型糖尿病)和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Ⅱ型糖尿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具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的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能力。 40名非肥胖型男性患者(31岁前发病)均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年龄在18~50岁,均无非糖尿病肾病史和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接受常规胰岛素治疗,但不服用其它药物,也无其它疾病,无酮酸  相似文献   

5.
确定糖尿病的类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能解决治疗方针的选择问题。其实按临床标准远非能有把握地把所有病人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测定血胰岛素和C肽也并非都能解决诊断问题,因为有些Ⅰ型仍残存着β细胞的功能;而Ⅱ型往往有胰岛损害,发生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肾病目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在于延缓其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治疗方法包括严格控制血糖、降压疗法、限制蛋白质之饮食疗法、必需氨基酸疗法、纤溶疗法、抗血小板疗法、口服吸附剂疗法等。病人和方法观察对象为病程在3年以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301236 糖尿病患者C肽和胰岛素的研究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杂志62(11):651,1982 对Ⅰ型(胰岛素依赖型)80例,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53例(用胰岛素治疗31例,不用胰岛素治疗222例),正常成人216例进行研究。结果:(1)Ⅰ型患者C肽空腹值仅为正常人的1/6,在馒头餐兴奋后反应微弱,提示β细胞分泌功能严重  相似文献   

8.
血液动力学和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阿司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用治疗可降低ACEI疗效,这种影响是否也发生于冠心病病人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对登记参加“链激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全球应用疗效研究(GUSTO-I)”和“PTCA并阿昔单抗(Abciximab)GPⅡb/Ⅲa阻滞对长期预后影响的评估(EPI-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急性心肌梗塞经溶栓治疗后施行冠脉成形术的时机和效果,近年来进行三项大规模随机试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 Ⅱ),溶栓治疗和心肌梗塞(TAMI)以及欧洲协作研究组(ECSG)。三项试验中,病人年龄<70~75岁,胸痛至少20~30分钟,伴 ST 段抬高≥0.1mv,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4~5小时;采用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mg),另予肝素和阿司匹林。对于急性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压以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入选对象1个月内未服任何降脂药物。停用降压药1周以上,禁食10h后,次晨抽取血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则升高,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PAI-1与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和vWF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50-100mg/d治疗,疗程6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AI-1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PA活性较治疗前升高;ISI和vWF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病人存在一窍不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凝血、纤溶功能紊乱,氯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血压,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
NIDDM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水平的临床观察潘建新,俞茂华,朱禧星,何德华,杨秀芳为探讨糖尿病病人纤溶活性改变及与高胰岛素血症的联系,我们观察了50例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  相似文献   

12.
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经饮食、口服药物不能维持适宜的血糖水平时,胰岛素常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虽然对缺乏胰岛素的病人说来,胰岛素治疗似乎是必然的,但如以胰岛素抵抗为其特征时,采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合适则值得考虑。某些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12月,我们应用北京天安制药集团与中华医学会共同研制的糖泰Ⅱ号治疗Ⅱ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186例,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14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就糖尿病病人的脑血管病变的发现情况、病程变化及其预后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美国 Joslin 糖尿病中心从1978年起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易患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高血糖的频数、验尿糖的频数、FILA-DR 表现型和屈光不正这4个PDR 的危险因子。方法选择65岁以下,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后2年内到门诊就诊并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和到眼科中心就诊前已患糖尿病15年以上的病人。实验组111例均经眼底照片证实有明显的视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Ⅱ型糖尿病(NIDDM)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对改善纤溶受抑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分非糖尿病AMI组23例,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22例,中医介入NIDDM+AMI组24例。中医介入患者按证属与溶栓同步给与生脉或参附注射液,与抗凝治疗同步给于葛根素注射液。检测各组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血浆水平并计算PAI-1/D—dimer百分比。观察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后纤溶的指标和临床预后。结果:Ⅱ型糖尿病AMI患者PAI-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5,D—dimer上升幅值则显著低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PAI-1/D-dimer比值百分数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1。中医介入NIDDM+AMI组,中医介入溶栓后,PAI-1,D—dimer及PAI-1/D—dimer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AMI组比较无显箸差异,P〉0.05,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介入治疗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临床预后。D—dimer及PAI-1/D-dimer百分比能反映Ⅱ型糖尿病AMI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机制从脂代谢紊乱、糖基化与氧化、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胰岛素原样分子、微量白蛋白尿、宫内及婴儿期营养状况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30%~50%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5%~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伴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可能影响纤溶.为评价ACE抑制剂治疗对Ⅱ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原水平的影响,共96例合格患者入选.  相似文献   

20.
PAI-1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控因子。近年研究发现,PAI- 1的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核心特征,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内脏脂肪的蓄积。因此,对PAI—1的直接抑制不仅为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也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等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