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行TACE治疗22例(手术+TACE组)、仅行手术切除而不行TACE治疗患者20例(单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TACE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前者肿瘤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但两组2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TACE组1年及2年生存率(76.1%,48.2%)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52.8%,23.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近期复发率且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RFA)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的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肿瘤缩小、曲清AFP改变、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率及血清AFP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O.05),而观察组12个月和24个月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体温升高(t≥38℃)、消化道反应、肝区疼痛、腹水增加及转氨酶升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术中超声在肝癌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术中超声在肝癌和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超声诊断为肝癌的患者51例和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患者65例,采用术中超声进行重新检查和定位,并结合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1例肝癌患者术后病理柃查共发现肝内肿瘤结节70个,术中超声发现率97.1%(68/70),高于术前超声82.9%(58/70)(P〈0.05);其中小于2cm肿块的发现率术中超声为90.5%(19/21),明显高于术前超声47.6%(10/21)(P〈0.01);静脉瘤栓的发现率术中超声为92.3%(12/13),高于术前超声46.2%(6/13)(P〈0.01)。胆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时,术中超声发现了5例术前未能准确定位的结石,鉴别了4例肝内钙化,并有9例于肝叶(段)切除术后经术中超声证实结石残留而获进一步处理。结论术中超声对肝脏细小病变显示率高,定位准确,对指导术者正确把握切除范围和界线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肝癌组织和外周血液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二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标本17例(TACE+手术组)和未经TACE单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标本30例(单纯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DCs含量。另选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7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7,15天采集周围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DCs的含量。结果TACE+手术组肝癌组织中DCs数量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P〈0.05);经TACE治疗后第7,15天,患者外周血DCs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均为P〈0.05)。结论TACE治疗后,患者肝癌组织和血液中DCs数量的减少可能是TACE后肝癌易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并分析其随访结果。方法:75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行根治性手术45例,姑息性手术23例,保守治疗7例。根治性切除的45r例中,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分为Ⅰ型5例(11%),Ⅱ型25例(55%),Ⅲa型3例(7%),Ⅲb型9例(20%),Ⅳ型,3例(7%)。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月,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存活率达68.7%,3年存活率21.8%;姑息性手术组1年存活率为56.5%,3年存活率为0;保守治疗组1年存活率为15.0%,3年存活率为0,根治性手术组明显优于姑息胜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病例应给予姑息性切除,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外科治疗手段,分析肝脏切除同时进行门静脉或肝动脉重建在进展期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51例(49.O%),其中合并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13例,姑息性切除25例(24O%),引流手术28例(26.9%)。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引流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8%;姑息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61%,3年生存率35%,5年生存率21%;引流手术组1年生存率33%,3年生存率2.1%,5年生存率为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板切除法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对96例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内板切除法行包皮环切术;同期对10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出血、感染、系带水肿及阴茎外形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出血均为2例(P〉O.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内板切除组术后发生2例系带水肿,而传统手术组术后22例系带水肿.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板切除组阴茎外形满意度96.9%,传统手术组为89.8%,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内板切除应用于包皮环切术疗效理想,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口服谷氨酰胺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后两组患者都接受同样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排气后予流质饮食。术后3d起谷氨酰胺组口服谷氨酰胺(30g,d),对照组只给予流质饮食,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谷氨酰胺组术后7d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切口裂开、胸水、膈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谷氨酰胺有益于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门阻断钳夹法与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切肝55例(非阻断组),肝门阻断钳夹法切肝50例(对照组)。结果非阻断组切缘距离大于对照组[(1.1±0.3)cmVS.(0.7±0.5)cm,(P〈0.05)],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VS.4%,P〈0.05;和0%VS.6%,P〈0.05),切缘以外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非阻断组切肝时间比对照组长.失血量比对照组少。非阻断组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术后补充白蛋白量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与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7.3%和80.0%VS.90.0%、74.0%和66.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疗效优于肝门阻断钳夹法肝癌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失血量少、肝损害小、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结核性无功能肾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将36例结核性无功能肾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手术中转开放手术2例,开放手术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10天。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2.79天(P〈0.05);镇痛剂使用平均0.71次,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1.87次(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切除结核性无功能肾创伤小,恢复快,有学习曲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静脉剥夺术(LVD)同期联合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因残余肝脏体积不足接受LVD联合精准TACE治疗的12例原发性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病人LVD联合精准TACE成功率、并发症、肝功能水平、总肝脏体积(TVL)及剩余肝体积(FLR)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例病人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联合栓塞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术后2 d转氨酶水平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FLR为(33.1±6.3)%,术后第1、3周FLR体积比分别为(41.5±16.2)%和(50.0±16.1)%,FLR动态增长率为6.2 mL/d。LVD联合TACE术后3周,9例(75%)病人FLR达到外科手术标准。结论 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原发性大肝癌病人,术前LVD同期联合精准TACE创伤小、安全性高,对控制肿瘤进展、促进残肝增生、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42例(精准组),非规则性肝切除33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和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435)ml和(1325±5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25±157)ml和(856±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385±296)U/L和(442±403)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05),AST分别为(132±115)U/L和(306±35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TBil分别为(28±12)mmol/L和(32±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3±3.5)d和(14.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1%(3/42)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27.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8.6%(12/42)和42.4%(14/33),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37/42)和78.8%(26/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纤维化指数(F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FI水平分为高纤维化程度组(FI>5.4,n=45)和低纤维化程度组(FI≤5.4,n=37)。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的1、3、5年的无瘤生存率为79.7%、68.2%、32.7%。其中高肝纤维化组、低肝纤维化组的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8%、32.5%、21.6%与93.8%、45.3%、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AFP-L3≥10%、FI>5.4、有脉管瘤栓及术后肝功能不全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FI>5.4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8月43例精准肝切除与3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相比,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结石清除率高(P<0.01),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右肝叶(段)精准切除是提高右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高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114例早期高龄(≥60岁)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乳腺癌局部扩大泛切除术组,即保乳手术组(57例)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组(5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保乳手术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总引流量少,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4.74%,远高于传统手术组(3.51%);保乳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机体损伤小、恢复快,可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因此,保乳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可在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外科个体化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10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严重脾亢的患者资料,57例行联合肝脾切除(联合组),44例行单纯肝癌切除(肝切组),4例行局部肝癌切除加脾动脉结扎术。 结果:联合组术后1~2周血小板及白细胞均恢复至正常,联合组与肝切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03.62±139.24)ml和(802.56±146.52)ml(t = 3.535,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分别为14例和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02,P 〉 0.05),两组围手术期死亡各2例。 结论:联合肝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亢可作为首选,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是安全的,建立个体化治疗措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217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113例伴肝转移,104例无肝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77/113)和27.9%(2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是否伴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OR=8.29,95%CI:3.37~20.37,P〈0.01)。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R:1.97.95%CI:1.10—3.53,P〈0.05)。结论SNCG在肝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NCG表达不仅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示因子,也是同时性肝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因为肝硬化或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2)手术方式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3)首次接受肝移植。排除标准:(1)年龄≤16岁;(2)多次肝移植手术;(3)术前或术中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或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本前瞻性随机单盲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医疗小组行肝移植手术且符合上述标准的52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的不同分为FTS组(21例)和传统治疗(NFTS)组(31例)。FTS治疗包括完善的术前教育、术前不行肠道准备、术前不放置鼻胃管、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术中预防低体温、微创切口、早期运动并加强营养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FTS治疗和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分析FTS治疗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结果与NFTS组比较,FTS组手术时间和无肝期时间均明显缩短,同时FTS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亦明显减少(均为P0.05)。此外,FTS组患者恢复较好,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NFTS组明显缩短(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S治疗是缩短术后ICU住院时间(比值比为0.301,95%可信区间为0.184~0.494,P=0.000)和总住院时间(比值比为0.148,95%可信区间为0.085~0.257,P=0.000)的有利因素。结论 FTS治疗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回顾分析25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随访至2009年12月31日,(1)≥50岁者行转移灶切除16例,存活≥5年者2例,3~5年者4例,〈3年者6例,另外4例随访不满3年仍存活。(2)〈50岁者行转移灶切除9例,无存活≥3年者,2~3年者2例,〈2年者5例,另外2例随访不满2年仍存活。结果表明,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7月我科20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与2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复发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3±20.3)min vs.(150.3±28.4)min,t=-6.533,P=0.000],术中出血量[(85.5±48.2)ml vs.(146.5±48.8)ml,t=-3.978,P=0.000],术后住院时间[(6.2±1.4)d vs.(11.1±3.8)d,t=-5.411,P=0.000]均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2组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15±0.17)万元vs.(2.13±0.22)万元,t=0.322,P=0.749;0 vs.5.0%(1/20),P=0.500]。22例肝癌(腹腔镜组12例,开腹组10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例)术后14~23个月经CT检查证实为肿瘤复发,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2/12)、20.0%(2/10),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632)。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