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阿霉素(PAD)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评价疗效,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接受2~6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35例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8.6%,8例复发难治患者总反应率为75%。PD方案组(27例患者)总反应率为81.5%,PAD方案组(16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3.8%。所有患者获得疗效平均需1.2个疗程(1~3个疗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个月(1~3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1%,2年总生存率为62.6%。1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腹泻、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治疗措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38,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且有部分逆转肾功能不全的作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及6例难治复发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硼替唑米1.3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mg,第1~4、8~11天静脉滴注或口服;3周为1个疗程)1~6个疗程,根据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AE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2~11个月),12例初治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1例无变化(NC)。6例难治复发患者中2例CR,2例PR,1例NR,1例死亡。总反应率(ORR=CR+PR+MR)83.33%,总有效率(CR+PR)72.22%。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病变和阵发性房颤,经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例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加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在每一疗程的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m2,每3周为一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除1例患者在2疗程治疗后因疾病进展而终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完成6个疗程VD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0/11例);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27.3%(3/11例),接近CR(nCR)率为27.3%(3/11例),部分缓解(PR)率为36.4%(4/11例)。最常见的≧2级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36.4%(4/11例),便秘及肌肉疼痛均为27.3%(3/11例),和乏力18.2%(2/11例)。结论硼替佐米加地塞米松为一安全﹑有效的MM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商品名Velcade)联合地塞米松(Velcade-Dexamethasone, VD)与改良VAD(Vinorebine+Pirarubicin+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6例患者为VD方案治疗组,20例患者为改良VAD方案治疗组。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EBMT)标准判定疗效,按照NCICTCAE(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VD方案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5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为25%,轻微缓解(minimal response, MR)为18.8%,无变化(no change, NC)为6.2%,疾病进展(progress disease, PD)为0%,总有效率为93.8%。改良VAD方案组CR为5%,PR为25%,MR为15%,NC为35%,PD为20%,总有效率为45%。χ2检验显示,两组方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案比较显示:VD方案副作用较轻,未见明显血液学及心脏毒性,对肾功能受损患者安全性好。结论:VD方案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MM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阿霉素联合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接受硼替佐米、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2.92%),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磷及IL-17、IL-6、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MM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钙、磷及免疫抑制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12例患者(5例初治及7例复发/难治)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每例至少接受了2~6个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定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2例患者总效率75.9%(9/12),其中初治患者CR40.0%(2/5),PR20.0%(1/5),MR20.0%(1/5),有效率80%(4/5);复发难治患者CR14.3%(1/7),有效率71.4%(5/7)。主要不良反应有全身周围神经痛,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感染等,经过对症的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60例,其中改良组28例采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常规组32例采用硼替佐米常规方案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48(平均23)个月后,改良组有效率为78.6%,与对照组有效率7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PN)、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疱疹、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等。改良组PN发生率10.7%,明显低于对照组PN发生率31.3%,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方案不影响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7,(23)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分为初治组(43例)与复发难治组(19例),同时又根据化疗周期将62名患者分为化疗<4个周期组(25例)与≥4个周期组(37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2年无进展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初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发难治组(P<0.05);化疗≥4个周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4个周期组(P<0.05)。患者化疗周期越长,治疗总有效率越高,2年总生存率越高,总生存率与患者治疗前的状态及所发生的髓外病变无显著相关;而患者髓外病变越严重,2年无进展生存率越高,无进展生存率与其治疗前状态、治疗总有效率及化疗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和福州总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马法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初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难治复发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肾功能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97%;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例,占55.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例,占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8-13
目的探讨改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40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改良BD方案治疗组17例,VAD(长春瑞滨+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23例。疗效判定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制定的统一标准评价,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NCICTCAE)观察毒副作用。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的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改良BD组总有效率为88.24%,VAD组总有效率为5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且与VAD组相比,改良BD组患者化疗后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D组出现的毒副作用轻微,均为≤2级毒副作用,经积极症状治疗后均可缓解,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改良BD组中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V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D组在消化道副作用、乏力、感染、周围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方面发生率均低于V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与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疗效相似,优于传统VAD化疗方案,并且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设计2种剂量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23例,1O例患者应用硼替佐米1.0 mg/m2,第1、4,8、11天给药,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标准剂量组(13例):硼替佐米1.3 mg/m2,地塞米松40 mg/d,第1、4、8、11天给药,均21 d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合作组织(EBMT)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9.5(3-15)个月.硼替佐米1.0 mg/m2组与1.3 mg/m2组相比:有效率分别为70.O%和61.5%(P>0.05);缓解率分别为20.O%和38.5%(P>0.05).硼替佐米1.0 mg/m2组仅1例CTCAE 3级以上不良反应,硼替佐米1.3 mg/m2组感染性发热发生率38.5%(5/13),治疗相关死亡率15.4%(2/13).结论 硼替佐米1.3 mg/m2与1.0 mg/m2组相比有效率相似,缓解率较高,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17.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MM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35例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采用BD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14例采用BCD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方案化疗。结果35例患者中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4.3%。BD方案组完全缓解8例(38.1%),部分缓解4例(19.0%),微小缓解2例(9.5%),有效率为66.7%;BCD组完全缓解6例(42.9%),部分缓解5例(35.7%),微小缓解1例(7.1%),有效率为85.7%。BCD方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D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感染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显著,耐受性好,BCD方案可提高缓解率,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吡喃阿霉素及沙利度胺(DTT)方案与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DT)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例MM患者分为病例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小剂量硼替佐米(1.0 mg/m2)联合DTT方案和常规剂量硼替佐米(1.3 g/m2)联合DT方案。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7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治疗,病例组中23例有效,有效率79.2%;对照组中22例有效,有效率7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腹泻等,大多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或停药后缓解或消退,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DTT方案是治疗MM的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疗效欠佳.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作为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阻滞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增强肿瘤细胞对皮质激素和传统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或初治的MM,有硼替佐米参与的联合化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MM患者74例,接受P-CT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硼替佐米皮下注射37例,对照组硼替佐米静脉注射37例。上述患者共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耐受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