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及E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恢复期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复发、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训练,入院后、出院时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能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促进其肢体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启动整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入院时即启动整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入院时、住院14、30 d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住院14、30 d,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好于对照组(P 0. 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整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随访对脑卒中出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信随访,比较两组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Rankin评分及ADL均优于出院前(P0.05,P0.01);且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ADL及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微信随访能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ADL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机体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治疗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提高康复科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科室护理满意率,值得在康复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延续性护理在肢体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肢体偏瘫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采用出院后为期半年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在出院日和出院后半年对患者进行 ADL 评分,调查患者或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 ADL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半年后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组的 ADL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肢体偏瘫患儿的护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活动能力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1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建立系统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管理方案,包括住院期间实施疾病管理计划、出院后护士-康复治疗师-照护者-患者共同参与的连续疾病管理;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及出院回访,分别在患者发病时、发病后第14天、1个月、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测定。结果实验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自身对照提示发病后1个月、3个月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发病时(P<0.05)。结论系统的疾病管理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出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3、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量表计分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标准(FMA)、Barthel指数法(BI)、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EMS)比较2组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BI评分及E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入选时,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升高(P0.05);实验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可提高脑卒中患者ADL及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82-284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实施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与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9月脑卒中患者103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仅院内进行ADL评定与训练;试验组则于出院后继续给予社区ADL评定与训练。观察两组患者ADL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洗澡、上下楼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增加对脑卒中患者ADL评定与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实施基于ADL评分的生活能力训练的护理研究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ADL情况,针对评分实施针对性的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计划,出院后跟踪患者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对照组ODI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实施基于ADL评分并实施针对性的生活能力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I)和身体移动能力(EMS)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BI评分及E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子午流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为风痰阻络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化痰通络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和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电针治疗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前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电针治疗能有效促进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出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影响,实验组继续进行心理、运动训练等护理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6个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0.01),而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6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持续进行护理干预更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训练对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合理实施下肢功能训练,可显著恢复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