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2013年广州及西双版纳暴发流行性登革热(DF)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探讨两地患者的病情差异、治疗情况及其病因病机。【方法】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登革热流行期间收治的255例患者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78例患者及西双版纳州医院120例患者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9例患者之中医证候分型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总结,对登革热流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物候学分析,并根据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探讨登革热的病因病机。【结果】(1)201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时间约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西双版纳登革热流行时间约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广州流行时间为夏末及整个秋季,消失于冬天来临之时。西双版纳流行时间为秋季,消失于比较寒冷的深秋。(2)两医院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血两燔为主,瘀毒交结次之,再次之为气分热盛和邪伏膜原。(3)治疗前,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比较,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发热积分更高(P<0.01);治疗3 d后,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两医院患者的发热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d后,两医院患者均无发热。(4)治疗前,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医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西双版纳州医院患者的病情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患者仍更严重(P<0.05);治疗6 d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继续改善,与治疗3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及西双版纳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血两燔为主,瘀毒交结次之;广州患者总体病情比西双版纳患者轻,两地治疗效果基本一致,患者症状的缓解均需1周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六经辨证理论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2019年7~10月所收治的113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是否使用经方中药汤剂治疗,分为中药组76例和西药常规组37例。总结所纳入病例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六经辨证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2组患者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及升白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方面:在纳入的113例登革热患者中,以发热、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96.46%和95.58%),同时88.50%的患者伴有周身疼痛,且以肩背部与双髋部为甚;61.95%的患者出现皮疹,且以红色针尖样丘疹多见,并多伴有瘙痒;此外,约有40%~80%的患者伴有纳差/纳呆、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2)六经辨证方面:113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由多到少分别为少阳阳明证、少阳证、太阳阳明证、阳明证、太阴证、太阳证。(3)退热时间方面:中药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西药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3 d后,2组患者WB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2组PL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的WBC和PL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六经辨证,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少阳阳明证、少阳证、太阳阳明证为多,使用经方治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证候,缩短患者退热时间。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指标、基因多肽、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代谢组学等8个方面对近4年来冠心病常见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总结其分布规律,了解中医证候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透析时间的患者共90例,通过制订系统调查问卷结合专家评价的方式,对入选患者进行证候调查及辨证分型。结果病机表现为虚实夹杂,脾肾气虚、阳虚兼湿浊、脾肾阳虚兼血瘀多见。初期多见脾肾气虚,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脾肾阳虚呈增长趋势。实证证型最初以湿热或湿浊多见,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血透时间<3年,以湿热或湿浊为主,血瘀证较少;血透时间>3年,湿热或湿浊明显减少,血瘀证患者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4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应注重脾肾的固护,治疗中应注重补气健脾,温阳补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9项证候类型观察分析.结果 ①人群中虚证、虚实夹杂证多于实证;男性中实证、虚证分布高于女性,而虚实夹杂证低于女性(P<0.01).②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虚实夹杂证型多见,但虚证、实证以及虚实夹杂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未见显著差别(P>0.05).③虚实夹杂证型在不同病程中均多见,随病程的增加,实证、虚证增加,虚实夹杂证有减少,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肾虚、阳虚、阴虚、气虚、脾虚为最常见的5个证候,而在不同年龄段,虚证类型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⑤血瘀、湿、气郁、热、痰为最常见的5个证候,而在不同年龄段,实证类型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证型以虚实夹杂证型最为多见.②老年2型糖尿病实证中以血瘀、湿、气郁、热、痰为常见证型,其中血瘀最多见;虚证中以肾虚、阳虚、阴虚、气虚、脾虚为常见证候类型,其中肾虚最为多见.③老年糖尿病中医辨证中应重视扶正驱邪,尤当注重补肾祛瘀,同时不忘行气解郁.  相似文献   

6.
4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症状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结果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为RA的证候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分析资料,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401例RA患者中医症状可归纳为寒、热、虚3个公因子,可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寒热错杂证、虚寒证、虚热证6类证候.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健康问卷调查评分、血小板、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在各证候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庆地区RA患者中以寒热错杂证多见,热证多见于疾病活动期,而稳定期多见寒证,RA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证候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其中医症候及不同辨证分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在11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临床症状以乏力、视物模糊、口干口苦、手足发麻等较为多见,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结论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大多数病人有虚实夹杂的表现,临床上本虚以气虚、肾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在气血津液辨证中以气虚证多见,脏腑辨证中以肾精亏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143例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纳入病例的143例痴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3例痴呆患者中,中医基本证候以肾虚髓减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是心肝阴虚证、痰浊阻窍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仅属虚证者77例,实证者17例,虚实夹杂者49例。单一证候70例,证候类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心肝阴虚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复合证候73例,证候类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肾虚髓减证、心肝阴虚证、痰浊阻窍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老年期痴呆的病机较为复杂,为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病,单纯的病机比较少见。本虚标实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本虚证中,以肾虚髓减最为显著。标实证中,痰浊阻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ASVD)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探讨ASVD证候的特异性,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推动ASVD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方法随机抽取126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将其分为气虚、痰湿、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证候,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以及血脂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硬化患者具有证候差异性分布,其中气虚痰湿比例最高,占29.9%(P<0.05),其次为阴虚火旺、气滞血瘀证。(2)各证候分型之间踝臂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痰湿证>阴虚证>血瘀证>气郁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证候分布以痰湿为主,符合本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基础;痰浊、瘀血、脉络不畅为标实的病因病机。通过辨证施治,辨证预防,积极推动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1979~2013年35年间的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研究文献,探讨PsA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对1979~2013年的中医药期刊所报道的PsA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涉及到的中医证候信息,对文献中出现的PsA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证素、舌脉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84篇,符合要求者26篇。共出现10种舌质、15种舌苔、22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39种中医证型,进一步对相近证候进行归并,最终得到14种证型,最常见的前5位证型为风湿热痹、风热血燥、热毒炽盛、风寒湿痹、肝肾亏虚。将上述证型按病性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sA相关病性证素有14种,对其进行二次归并后得到9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热、痰湿、风、燥、虚、血瘀。【结论】 PsA的证候类型繁多,证素分布中除寒、热外,亦与痰湿、风、燥、血瘀相关,提示寒、热、痰湿、风、燥、血瘀在PsA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并以60例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以肝、肾证候及阴虚、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最高,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研712例外感发热患者发病时节、中医体质分型、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资料,总结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以风寒束表证与风热犯表证为主,冬春两季以风寒束表证为多,其中气虚体质与阳虚体质表现明显,夏秋两季以风热犯表证与暑湿袭表证为多,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表现明显。【结论】外感发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外感风、寒、热、暑邪为主,体质偏颇与中医证型、发病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于体质不同的外感发热患者,在不同时节其预防和早期诊治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常规体检,体检结束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体质229例(20.67%),偏颇体质879例(79.33%);偏颇体质以痰湿质为主,占283例(25.54%),其次为阴虚质和气虚质,分别为168例(15.16%)和146例(13.18%),偏颇体质分布以单一偏颇体质为多,共590例(67.12%),复合体质为289例(32.88%),复合体质以2种复合体质多见(15.70%),复合体质兼夹的体质种类越多,分布越少;痰湿质是涉及最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体质,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体质量超重、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心电图异常的比例均最高,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3种体质;痰湿质除了是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外,也是涉及最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体质。结合中医体质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与管理,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感染后会突发高热、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有时伴发登革出血热等致命并发症.食蟹猴是登革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且又是生物医学研究最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因此,探索食蟹猴在登革热病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对登革热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登革热疫苗研发与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食蟹猴在登革热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为登革热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病机,为实现运用调养体质的方法防治SLE、改善预后和防止复发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体质等调查.[结果]108例患者中,女105例,男3例,女性患者构成远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以青中年患者构成相对较高,一般多发生在21 ~ 40岁之间;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多见;年龄大小对阳虚体质、湿热体质的患者有显著性影响(P<0.05),病程长短对阳虚体质的患者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在9种体质中,多见相兼体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的发病人数较多,年龄大或病程长患者多见阳虚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线粒体DNA (mtDNA)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生物学特征,以期认识和了解骨质疏松症及其不同中医证型的本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10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证67例,脾肾阳虚证70例,气滞血瘀证73例。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69例作为对照组,该证型为气血平和证。分别收集其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mtDNA拷贝数及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的含量,并分析各组骨密度与mtDNA拷贝数及8-OHdG的相关性。【结果】在mtDNA拷贝数方面,各组与气血平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OHdG浓度方面,各组与气血平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气滞血瘀组与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方面,各组mtDNA拷贝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8-OHdG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mtDNA拷贝数和8-OHdG含量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存在相关关系,其中脾肾阳虚与8-OHdG,肝肾阴虚与mtDNA拷贝数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辅助检查指标间的关联,探求客观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联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收集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观察中医证型与内镜分级、血浆Ghrelin浓度、食管黏膜下P物质(substance P, SP)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的关系。【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黏膜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下0~芋级依次对应为胆热犯胃证、肝胃不和证与痰气中阻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2)痰气中阻证型患者血浆Ghrelin浓度低于其他证型,其中与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胆热犯胃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食管黏膜组织P物质表达量以肝胃郁热证最多,痰气中阻证最少;食管黏膜组织VIP表达量以中虚气逆证最多,肝胃郁热证最少(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表现、胃肠激素免疫组织化学等客观指标有关,临床有助于从证型判断病情轻重及评估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