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男性,31岁,汉族,云南省谰沧人。因“发热、纳差、乏力半月,黄疽、尿少4d”于2006年8月28日收住我院。患于半月前因感冒发热自服“扑热息痛”、“克感敏”、“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而后出现纳差、乏力,4d前开始出现黄疽.小便量减少,8月27日-8月28日小便量为400~500ml。患平时嗜酒,感冒前曾大量饮酒,否认“肝炎”、“伤寒”、“疟疾”等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正常,巩膜中度黄染,心率50/min,律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粘膜病变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群 《实用新医学》2001,3(11):993-993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汉族,云南省谰沧人。因“发热、纳差、乏力半月,黄疸、尿少4d”于2006年8月28日收住我院。患者于半月前因感冒发热自服“扑热息痛”、“克感敏”、“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而后出现纳差、乏力,4d前开始出现黄疸,小便量减少,8月27日 ̄8月28日小便量为400~500ml。患者平时嗜酒,感冒前曾大量饮酒,否认“肝炎”、“伤寒”、“疟疾”等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正常,巩膜中度黄染,心率50/min,律齐。肝剑下两横指,肝肾区有扣击痛。没有其他阳性体征。入院时血常规:WBC:13.7×109/L、N%:89.7%、PLT:43×109/L。尿常规:尿…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的新进展北京协和医院(100730)董怡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指具有镇痛、抗炎作用的一大类药物。自1763年水杨酸成分问世后,它在医药市场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仅其品种逐年增多,而且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亦逐步深入。目前在国内外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笔者所在科内镜室经胃镜诊断的24例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结论 临床上应注意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医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药品数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临床医师所需要了解的新药物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全科医学的发展作为社会医学进步的一部分,已经孕育出了一代新的临床医师。在全科发达的国家,全科医生经常依靠医药手册为群众服务。北京和睦家医院方玉婷博士等本着"你知道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你能多快找出答案才是关键"的原则,编纂了《方医生全科药册》。这本小药册为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了具有循证基础并紧跟时代的用药指南;另一方面还加入了一些针对中国医生的有用药物信息。我刊连载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向全科医生集中提供方便、有组织并且简明的处方信息,但临床具体问题的处理还应根据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和医疗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8.
<正>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故也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由于这一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中缺乏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SAIDS)所具有的甾环,故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对于一些风湿性疾病,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及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埃及起,阿斯匹林的应用已有3500多年,迄今阿斯匹林仍是治疗各种关节痛及抗炎的主要药物。其后研究和开发的该类型的药物被统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被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自1980年Pallord等报道吲哚美辛具有治疗由二甲肼(DMH)等诱导的实验性肠道肿瘤以来,有关环加氧酶(COX)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SAIDs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临床常用的抗炎镇痛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有抗肿瘤作用.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它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动物研究显示它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环氧合酶(COX)-2活性,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增加活性氧量,增加半胱天冬酶(caspase)-3活性,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还抑制核因子κB(NF-κB)而增加化疗药的药效.因此,NSAID是一类有前景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11.
某些药物导致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某些药物致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2岁~59岁)某些药物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采用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与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综合治疗后12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恢复正常,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由最高2026.8mmol/L和最高52μmol/L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2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失访。结论:及时恰当透析、综合治疗某些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孙光裕  林伟琦 《河北医学》2008,14(4):383-386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人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将患者分为NSAIDs组(46例)及非NSAIDs组(38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服用NSAIDs所致的溃疡出血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占同期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30.3%(46/152),与国内2006年文献报道27.17%接近,高于国内2001年文献报道16.51%;其起病隐匿,多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内镜下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多见,病变损害范围更广泛,导致其病情较非NSAIDs组严重;而NSAIDs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和Hp阴性者的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采取适宜策略降低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凋亡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成国  靳风烁 《医学综述》2008,14(19):2895-2896
急性肾衰竭是急症患者中常见疾病,病死率高,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凋亡与急性肾损伤有关,但其调节机制不明。信号转导、生长因子、p53等途径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和凋亡过程。现综述凋亡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望为临床ARF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运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48例,结果治愈44例(治愈率9167%)。认为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ARF的主要措施,对ARF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性,充分的透析治疗,可以减轻ARF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并能预防其它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尤其对ARF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者,早期充分地透析,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衰竭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岳华 《医学综述》2007,13(15):1151-1153
急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主要特征是肾功能急剧下降,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药物治疗、细胞因子及营养治疗急性肾衰竭上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爱峰  李玛琳 《医学综述》2006,12(16):1000-1002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应用于临床已有一个多世纪。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有研究报道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活性,现就其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功能衰竭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急性肾衰发病及防治现状。方法:分析大理地区二所综合医院1993年~1997年收治78例急性肾衰的发病率、病因构成、死亡原因、死亡率与防治措施和特点。结果:该地区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在住院患者中的比例为55%,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因生鱼胆中毒占41%(37/7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组死亡率923%,非透析组死亡率38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大理地区发病率偏高,食生鱼胆是主要病因。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发病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率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廖日斌  潘旻 《医学综述》2011,17(13):2030-2032
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众多防治NSAIDs相关性胃肠道黏膜损伤的质子泵抑制药物中,埃索美拉唑作为全球第一个单一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以其相对独特的代谢途径,较其他质子泵抑制药物具有高效持久的抑酸效果,药物动力学稳定性高,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