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秀红  苏凯 《临床荟萃》2005,20(15):893-893
尽早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情况,对估测患者病情演变,评价其预后及制定有利的治疗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广泛的临床应用,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比较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旨在提高心电图判定梗死部位与相关动脉阻塞的准确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70.0%,回旋支占30.0% ②ST段抬高Ⅲ/Ⅱ〉1,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91.4%,特异性86.7% Ⅲ/Ⅱ≤1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86.7%,特异性91.4% ③Ⅰ、aVL导联ST段压低预测右冠脉阻塞敏感性71.4%,特异性80.0%,Ⅰ、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回旋支阻塞敏感性80.0%,特异性71.4%.[结论]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从体表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焦丽萍  杨清波 《临床荟萃》2002,17(21):1297-1298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既可是右冠状动脉 (RCA) ,也可是左回旋支动脉 (LCx)。将近 5 0 %的下壁AMI出现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动过缓并发症 ,一般是由RCA近段完全闭塞所致。早期鉴别下壁AMI是由RCA抑或LCx闭塞引起 ,可使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预防变得容易。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利用心电图判断下壁AMI时的IRA及冠脉闭塞部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右胸导联ST段抬高普遍认为V4R导联ST段抬高是诊断右室梗死最经典、最敏感的心电图标志 ,对判断下壁AMI时的冠脉闭塞部位…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9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74-6775
现将我院2006—05/2008—0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MI)合并右室梗死9例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9~72(59.5±12.5)岁。无右室梗死者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48~76(58.8±14.2)岁。临床特点均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向上腹部放射,持续时间〉30min。68例均为发病24h以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4例侧壁导联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价值。方法:根据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RCA)62例(83.8%),为左回旋支(LCX)共12例(16.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ST段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患者的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方法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闭塞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组为 2 4 %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 ,特异度为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20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0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血管狭窄≥50%病变429支,≥90%病变231支(53.85%),左前降支159支(37.06%),右冠脉30支(6.99%),回旋支39支(9.09%)和左主干3支(0.70%)。单支血管病变63例(30.43%),两支血管病变66例(31.88%),3支冠脉血管病变75例(36.23%)。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以左前支冠脉血管病变为主,可能存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导致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仲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497-4497
2005—05/2007—10我们临床遇到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2~71(平均56.8)岁。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胸骨后或上腹部剧烈持久疼痛(〉30min),或伴胸闷,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监测血清CK—MB水平,在起病后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3~4d恢复正常;发病24h内ECG无心梗部位相关导联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波、R波及ST段演变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对13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胸部进行体表标测,分别计算∑R、∑Q、∑ST。结果:∑R在胸痛发作后12h内下降速度最快,12h后下降速度较慢,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Q在24h内与24h后形成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T在24h内下降速度比24h后下降速度显著增快,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R、∑Q、∑ST演变规律,有助于临床上尽早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挽救濒死心肌。  相似文献   

11.
孙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34-243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13例,ST段广泛压低25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5例,其他表现8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ECG联合应用于AMI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名疑似AMI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及ECG,比较两者及联合应用敏感性、特异性。结果:ECG、DSCT检测AMI灵敏度为47.6%、97.3%,特异度为75%、97.7%。DSCT诊断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7.3%、97.7%、88.8%。结论:DSCT与ECG联合应用可以为介入治疗作出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熟悉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03/2007-03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5例,占心肌梗死确诊病例的38.46%。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对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对2001/2007年收治的46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ECG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下壁AMI患者ECG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IRA)闭塞部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5岁。因持续性胸痛2小时,伴恶心、呕吐而急诊入院。既往有17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200/100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时口服尼群地平10 mg每日3次,血压波动在150~140/80~90 mm Hg。入院前1个星期有活动后胸痛,持续约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入院前2  相似文献   

16.
杨蓉  苏便苓  刘金明  张辉  李拥军  富丽娟 《临床荟萃》2006,21(21):1540-1541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QRS时限延长程度反映了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QRS时限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心室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心室肌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为此,我们观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QRS时限延长的变化,以探讨其在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诊断AMI患者108例的心电图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心律失常等资料。结果 50~59岁男性患者AMI发病率最高,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入院后观察到典型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AMI患者在临床上不足60%。结论部分AMI患者ECG没有典型表现,要注意对ST段、T波及异常Q波特点的观察,特别是注意其动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冯珍珍 《临床荟萃》2003,18(5):262-263
长期以来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 ,ARVMI)的心电图诊断主要依靠右胸附加导联V3 R V5RST段的改变。本研究选择STV3 压低 /STaVF抬高比值 ,探讨在常规心电图描记中 ,其对ARVMI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85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住我院心内科发病 6小时以内的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inferiormyocardialinfarction ,AIMI)患者 12 5例 ,其中男 10 4例 ,女 2 1例 …  相似文献   

19.
蔡晓玉  杨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12-3613
目的 探讨根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ECG)特点来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方法 对照研究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及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可能性大的有: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83.6%),心电图ST段压低AVL>Ⅰ(82.1%),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3%),aVL S/R> 1/3伴ST段压低>1 mm(90%),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动脉(LCX)可能性大的有:ST段抬高Ⅲ≤Ⅱ(80%),ST段压低aVL≤Ⅰ(71.4%),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4%),如S/R≤1/3伴ST段压低≤1mm(85.7%).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显相关性,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减少冠心病误诊率。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氯化钾、心得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者5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室性早搏8例,心房颤动8例,前壁、下壁心肌梗塞各1例。原发性ST段改变17例,原发性T波倒置、低平26例,ST-T联合改变11例。氯化钾试验阳性者16例,心得安试验阳性者3例。72例患者中有19例为功能性ST-T改变。结论:心律失常、ST-T改变不应成为冠心病特异的诊断依据,无条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应除外其他疾病后,再慎重诊断冠心病,减少其误诊的发生,减少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