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血管炎病(vasulitides)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而导致血管壁炎症、炎症细胞浸润和(或)血管壁坏死、血管阻塞和组织供血不足的疾病。作为风湿病的一大类,血管炎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和诊治困难而长时间未被临床医师很好地认识。因此,加强对血管炎病的研究和提高对其认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浸润,释放炎症介质、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牛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应用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炎症反应的药物制备药物支架,可以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支架置入操作技术水平可减少支架置入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梁虹  贺孟泉  方春红  熊腊元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41-1242,F002
目的 化学药物损伤皮肤后很容易留下瘢痕,自拟中药皮肤剥脱剂在避免化学药物损伤皮肤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 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177;0.0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177;0.03)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177;0.02)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177;0.03)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结论 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有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  相似文献   

4.
癌症伤口也称为恶性皮下伤口,一般定义为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被恶性癌细胞破坏。癌症伤口可以是来自皮肤局部的,常是因癌症的皮下转移,即癌症细胞随着淋巴、血液浸润皮肤所造成;也可以是由局部或远处转移而来。癌症伤口具有创面易于出血、渗液、恶臭和疼痛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化学药物损伤皮肤后很容易留下瘢痕,自拟中药皮肤剥脱剂在避免化学药物损伤皮肤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0.0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0.03)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0.02)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0.03)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结论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能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  相似文献   

6.
李敏  李蒙 《当代护士》2016,(7):175-177
正皮肤坏死性血管炎是由一大组皮肤损害所组成的系列临床病变。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及其它皮肤的损害,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其特征是血管周围散在的炎症性浸润、内皮细胞水肿、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皮肤是唯一的明显受累器官,但临床上也可有其他系统受累。皮肤损害常是系统病变的一个早期征兆,可以与系统性疾病伴发,但有50%病因不明。组织学上有两种表现:白细胞碎裂性和淋巴细胞型。这提示了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50岁。因下肢皮肤出现红斑1个月入院。1个月前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其上覆有细小鳞屑,瘙痒剧烈,门诊按脂溢性皮炎予口服开瑞坦、复合维生素B,外用尤卓尔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个月后红斑演变成浸润性斑块,斑块外形不规则,境界清楚,有的中央消退,结果形成匍行性斑块,有的呈环形或马蹄形。行皮肤斑块部位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细胞浸润,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包括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表皮内Pautrier微脓肿形成,微脓肿内含有MF细胞,为淋巴瘤的特征性损害。结合临床,符合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经放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药促进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创伤药对创伤伤口的治疗作用,比较中药和西药对皮肤创伤的疗效作用,寻求经济便捷而又有效的创伤愈合药,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比较各种中药的药理及应用,以野菊花20g,蒲公英30g,黄柏30g,三七30g,地榆30g,配成一副中药(实验组),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痂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目前常用药磺胺嘧啶银霜(对照组)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结论: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能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加速胶原纤维的增生形成瘢痕,防止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证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体促进创面愈合能力,为该人工皮肤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覆盖感染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大鼠24只,每只背部做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个,每个创面涂1×105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大鼠模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个创面,将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和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分别覆盖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上,空白对照组无覆盖,通过细菌学、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好,空白对照组差,实验组创面感染轻、创面收缩好,24h痂下细菌计量实验组为(8.09±2.51)×104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91±2.51)×105CFU/g和空白对照组(5.55±2.18)×107CFU/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创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少,愈合最快最好,对照组有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出血、坏死;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染色强阳性,对照组散在阳性,空白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有抗菌、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作用优于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是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相似文献   

10.
皮肤屏障与保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象一道屏障被覆于人体的体表,保持皮肤的水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保湿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有表皮角质层的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和酶、基底层的水通道蛋白和真皮的基质等。当这些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时,皮肤保湿能力下降,会出现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如干性皮肤、异位性皮炎、鱼鳞病等。因此,保湿是健康皮肤和疾病皮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乙胺碘呋酮诱发兔静脉炎实验模型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艳  宋萍  郑莉萍 《护理与康复》2009,8(12):991-992,994
目的 通过建立乙胺碘呋酬诱发的静脉炎实验模型,探讨乙胺碘呋酮静脉注射对静脉的损伤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将8只健康新西兰成年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制成静脉炎实验模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分为马铃薯组、元明粉组、热敷组和对照组,3d后取标本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结果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明显,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纤维明显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皮下层有水肿;马铃薯组、元明粉组以及热敷组血管壁损害和周围炎症渗出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可以诱发兔静脉炎,使用马铃薯片贴敷、元明粉湿敷或热敷护理可减轻血管壁损害及周围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2.
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促进刨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体促进创面愈合能力,为该人工皮肤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覆盖感染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大鼠24只,每只背部做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个,每个创面涂1×105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大鼠模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个创面,将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和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分别覆盖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上,空白对照组无覆盖,通过细菌学、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好,空白对照组差,实验组创面感染轻、创面收缩好,24 h痂下细菌计量实验组为(8.09±2.51)×104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91±2.51)×105 CFU/g和空白对照组(5.55±2.18)×107 CFU/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创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少,愈合最快最好,对照组有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出血、坏死;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染色强阳性,对照组散在阳性,空白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有抗菌、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作用优于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是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相似文献   

13.
皮肤血管炎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的大小、范围及炎症反应不一样,可有各种临床表现。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常见的皮肤血管炎,即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及硬红斑。  相似文献   

14.
张凤  张玉泉 《护理研究》2008,22(36):3295-3297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及局部炎症反应情况,分析局部炎症反应与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相关性.[方法]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 3组,每组20只,均取右耳外侧耳缘静脉置20号留置针,每日经留置针输入生理盐水20 mL模拟临床输液,各组分别于第3天、第5天、第7天取置针侧耳缘静脉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血管内血栓形成及留置针局部炎症反应情况.[结果]实验1组血栓发生率45.0%,机化血栓发生率11.1%,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2组血栓发生率78.9%,机化血栓发生率53.3%,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壁各层均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3组血栓发生率89.5%,机化血栓发生率76.5%,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壁各层及血管腔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腔内可见较多的渗出物及坏死的细胞碎片.局部炎症反应程度与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以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且炎症是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证明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在体促进创面愈合能力,为该人工皮肤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覆盖感染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大鼠24只,每只背部做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个,每个创面涂1&;#215;10^5克隆形成单位(colony foming unit,CFU)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大鼠模型,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个创面,将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和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分别覆盖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上,空白对照组无覆盖,通过细菌学、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好,空白对照组差,实验组创面感染轻、创面收缩好,24h痂下细菌计量实验组为(8.09&;#177;2.51)&;#215;10^4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91&;#177;2.51)&;#215;10^5CFU/g和空白对照组(5.55&;#177;2.18)&;#215;10^7CFU/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创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少,愈合最快最好,对照组有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出血、坏死;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染色强阳性,对照组散在阳性,空白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有抗菌、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作用优于复方胶原凝胶人工皮肤,是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相似文献   

16.
皮肤念珠菌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某些病原菌种引起的皮肤真菌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或肉芽肿病变。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白念珠菌,其他已知可以致病的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  相似文献   

17.
熊石龙  郑磊  王前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610-1612
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s,MPs),也称微囊泡,是各类细胞遭受一系列应激(激活或凋亡)时,从细胞浆膜上脱落而释放的一些膜性小囊泡.MPs含有来源细胞的表面蛋白和胞质成分,通过带负电荷的磷脂,主要为磷脂酰丝氨酸,而参与促炎、促凝和改变血管功能的反应.在多种与血管功能紊乱有关的病理状态中,均发现血循环MPs水平增高,如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炎症细胞如血小板、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可募集到血管壁,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互反应,触发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局部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收缩功能改变.MPs曾被认为是细胞尘片,仅仅是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Ps能与邻近或远处的细胞相互作用,传递生物信息.本文就MPs的特点及其在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崔慧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47-3247
目的观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0例好发中青年男性,肿瘤单发或多发性结节,位于真皮,可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组织形态除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外,还存在一些变异,如黏液变性,伴纤维肉瘤区域等。10例DFSP 8例CD34阳性,2例灶状阳性。结论掌握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避免与其他皮肤梭形细胞肿瘤混淆。  相似文献   

19.
髓外浸润是影响急性白血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更容易发生髓外浸润[1,2],可导致白血病复发或治疗失败。白血病髓外浸润常表现为淋巴结、肝脾、睾丸肿大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以皮肤浸润为复发表现的报道少见。本研究中我们对72例急性白血病(AL)皮肤髓外浸润患者的改良的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红云  李挺  涂平  尹洪芳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19-422,i00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及WHO分类标准对5例该病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随访研究。结果5例中3例为淋巴瘤样丘疹病(LyP),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82、1、52岁;2例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均为男性,年龄70和72岁;3例LyP临床表现为较广泛、反复发作和可自然消退的皮肤丘疹,2例C-ALCL则表现较为限局多发或单发的皮肤肿块;镜下为不同程度的炎性背景中有中~大型异型淋巴样细胞散在或弥漫浸润真皮。免疫组化标记5例异型细胞CD30均呈(),4例CD45RO呈(),仅1例CD3呈(),3例granzyme B呈( ~),5例EMA、ALK、CD56均(-)。2例C-ALCL中,1例于确诊后9个月死亡,另1例截趾;3例LyP缓解,维持药量治疗,病情稳定。结论C-ALCL和LyP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多有重叠,但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不同,在确定诊断和选择治疗时,临床表现及其经过是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