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雪鸽  李晓培  刘阳 《临床医学》2012,32(4):126-126,F0003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临床防护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ICU收治的需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炎6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VAP 30例(32.6%),共培养出细菌5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1%)。VAP的发生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偏高、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及ICU停留时间长有关(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是影响VAP发生发展的因素,有效地临床护理及防护可以减少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对于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12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CU机械通气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6月在ICU行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VAP的发生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结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VAP的发生风险,并减少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疾病、VAP发生率、满意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疾病发生率、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湿化联合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口腔问题,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效果及VAP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本院收治的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性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发生通气不良、胃肠胀气、损伤压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干预前后的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通气不良、胃肠胀气、损伤压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干预后的APACHEⅡ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共调查该院59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患者56例,VAP的发生率为9.49%,VAP的千日感染率为5.7例/1 000通气日。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等因素为影响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因素。在手术室内由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患者VAP的防控。结论 <\b>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获得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加强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住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3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3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或伴发肺心病、APACHEⅡ评分、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对VAP的影响。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1.51%,其与原发或伴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高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个体化综合护理对预防VAP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17-2319
目的探讨ICU行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集束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率、呼吸频率、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行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可有效预防VAP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VAP发生原因。将69例发生VAP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结果:156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发生VAP 69例,发生率为44.2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存在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15 d、有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a CO2,RR明显低于对照组,P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较多,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116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9例诊断为VAP。在脑卒中行机械通气大于48小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VAP患者中共检出61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达29.5%。发生VAP者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日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较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将会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综合ICU 2013年1~1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VAP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98例患者中,发生VAP 35例,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ICU天数、连续应用抗生素时间、气管插管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鼻饲、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程度等级(ISS)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天数、头颈部和胸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多发伤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多发伤患者VAP的发生率高,对头颈部和胸部创伤严重、气管插管时间长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VAP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患者144例,发生VAP患者79例,发生率54.86%:VAP发生与年龄、血糖平均值、原发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吸入等有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行机械性通气患者易发生VAP,且直接影响预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易患因素,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ETTING: Three hundred sixty-one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from 20 countries. PATIENTS AND PARTICIPANTS: Two thousand eight hundred ninety-seven patient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for more than 12 hours.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Baseline demographic data, primary indic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aily ventilator setting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over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outcome were collecte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present in 439 patients (15%). Patients with VAP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chronic pulmonary obstructive disease, aspiration, sepsis,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VAP was 38%.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were severity of illness, limited activity before the onse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ock,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worsening of hypoxemia during the perio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se-control analysis showed no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VAP (38.1% vs 37.9%, P = .95) but prolong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stay. CONCLUSION: In a large cohort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VAP is more likely i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lung disease (acute or chronic).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CU length of stay but no increase in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应用自主呼吸试验(SBT)撤机方式与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撤机方式成功拔管的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最佳撤机方式.方法 选择57例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撤机试验前评估,然后准备撤机.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04年6月-2005年12月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拔管;2006年1月-2007年3月的36例患者作用为试验组,采用SBT的撤机方式拔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45±37.1)h和(111.4±59.8)h(P=0.001),住ICU时间分别为(8.0±5.5)d和(15.3±14.3)d(P=0.034),VAP发生率分别为16.7%和38.0%(P=0.070),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19.4%和5.0%(P=0.253),ICU病死率分别为25.0%和24.0%(P=0.920).结论 SBT的撤机方式比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撤机方式具有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两组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3-05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7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方式、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再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使用镇静剂、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气管切开、血清白蛋白≤30g/L、机械通气时间≥7d,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加强营养,尽量避免气管切开,尽早脱机,尽量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