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调音乐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病人抑郁情绪及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2例成人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角调音乐组25例,对照组27例。角调音乐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并配合聆听角调音乐,每日1次,每次20min~30min,1周5次,治疗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在试验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观察病人抑郁情绪和症状控制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情绪方面,干预后两组病人的抑郁情绪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1),但角调音乐组病人干预后抑郁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症状控制方面,干预后两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角调音乐组病人干预后症状控制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调音乐干预成人支气管哮喘病人,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控制哮喘症状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两组呼吸功能锻炼效果[采用哮喘控制量表(ACT)]、生活质量[采用成人哮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QLQ)]、依从性[采用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ACT、AQLQ、MARS-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HA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可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何敏  王婷  姬郁林 《华西医学》2012,(2):294-298
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存在较高的共病率,T细胞对支气管哮喘与抑郁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抑郁间的病因学关系提示: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可能具有部分交叉的病因学机制,哮喘患者合并负性心境状态出现可能与哮喘炎症过程T细胞调节失常及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有关。对相应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伴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深入探讨支气管哮喘并抑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在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措施为支气管哮喘知识教育、放松技术训练、呼吸技术训练、个别心理疏导。治疗前后测量两组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60例病人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症状,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支气管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在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措施为支气管哮喘知识教育、放松技术训练、呼吸技术训练、个别心理疏导.治疗前后测量两组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60例病人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症状,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支气管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96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进行测评,并与96例健康者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哮喘患者在健康教育指导下规范治疗后复诊并再次进行SAS、SDS测评,按有否焦虑抑郁情绪判断标准排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患者SAS和SD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SAS和SDS评分高于治疗后。哮喘患者与健康组间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与哮喘发作和治疗相关,要减轻和消除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但要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方便取样法选择120例门诊成人哮喘患者,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哮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偏低;哮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科学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设计和开展哮喘患者自我管理项目,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成人住院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哮喘知识的调查,并进行心理干预,测定生理指标肺功能(PEF)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哮喘病人的性格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比例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PEF和SaO2的因素: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干预、个性特征、疾病知识、病情严重程度。[结论]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促使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的教育与管理对门诊患者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基于澳亚重症哮喘协作网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516例成人哮喘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哮喘教育和管理及阶梯治疗策略,入组后1、3、6和12月进行随访,评价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哮喘症状控制和哮喘急性发作事件。结果与基线比较,随访期结束时患者用药依从性(47.7%vs.81.5%,P<0.05)、肺功能和症状控制明显改善[ACT:20(16,23)vs.23(21,24),P<0.05;ACQ:0.67(0.17,1.50)vs.0.17(0,0.50),P<0.05],86.0%哮喘患者获得完全或良好控制。随访12个月时,哮喘急性发作(14.2%vs.36.2%,P<0.01)、住院(8.5%vs.15.3%,P<0.01)较过去1年明显减少。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较低的用药依从性[RR=1.52,95%CI(1.02,2.25),P=0.039]、抑郁症状[RR=1.19,95%CI(1.05,1.34),P=0.007]和过去12月急性发作[RR=2.81,95%CI(1.49,5.27),P=0.001]是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真实世界,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决策,按照哮喘阶梯治疗策略,加强医护一体化的哮喘教育和管理,绝大部分哮喘患者可获得完全或良好控制。较低用药依从性和抑郁症状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医护一体化的哮喘管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或许是进一步提高哮喘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进行调查。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P、E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N和L量表得分高于正常儿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家长N和L量表得分高于正常成人(P<0.05),E量表得分低于正常成人(P<0.05),P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SCL-90评定结果,除强迫、精神病性及附加量表外,余如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倾向,心理上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多方面症状,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具有内向、神经质个性倾向,心理上亦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及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1-2],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最为常见.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约有4570万[3],COPD人数近1亿[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门诊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167例成人哮喘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和哮喘知识问卷分别测评患者的一般资料、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知识水平;让患者采用吸入装置模型演示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方法,依据吸入技术的6个步骤判断患者的吸入方法是否正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好的比例为37.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OR =0.61,95%CI(0.44,0.86),P=0.01]、哮喘知识[OR=1.12,95%CI(1.01,1.25),P=0.03]及吸入技术[OR=2.94,95%CI(1.36,6.36),P<0.01]对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门诊成人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不佳.疾病严重程度、哮喘知识及吸入技术影响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系统化健康教育。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情绪;采用自制哮喘用药调查问卷评估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采取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AQLQ)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情绪、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自身健康、对刺激源的反应等5个方面。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6,P=0.003)。研究组AQLQ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护理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邓屏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21-152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抑郁和躯体症状的影响,为推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某院确诊的48例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总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scale,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RSD)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躯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治疗前合并抑郁者占60%(48/80)。经过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DS、HRS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合并抑郁,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抑郁症状,而且有益于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主要表现为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缺乏治疗信心,影响疗效,也有部分患者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出院后不能坚持延续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导致哮喘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与配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1—2013-12支气管哮喘患者14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及配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分值(55.62±9.98)分,抑郁(56.24±10.64)分;配偶积极应对分值(19.18±5.63)分,消极应对(11.20±3.45)分;社会支持总分(38.85±6.73)分,其中主观支持(23.71±4.45)分,客观支持(8.85±2.81)分,社会支持利用度(6.29±1.9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分值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分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消极应对分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分值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极应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配偶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应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国内已发表的中药注射液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探讨中药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中药注射液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利用Review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1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注射液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OR=1.67,95%CI(1.29,2.17),P=0.0001]及症候疗效[OR=2.40,95%CI(1.40,4.12),P=0.001];在肺功能方面,中药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FEV1[MD=0.21,95%CI(0.05,0.37),P=0.010]、FEV1%[MD=5.74,95%CI(3.11,8.37),P0.0001]及FVC[MD=0.36,95%CI(0.19,0.53),P0.0001],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淋巴细胞变化方面,中药注射液可改善患者CD4值[MD=-4.13,95%CI(-7.47,-0.79),P=0.02]及CD8值[MD=3.03,95%CI(2.13,3.92),P0.00001]。结论:中药注射液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疗效,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症哮喘是指哮喘发作持续24 h以上,经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不能缓解者[1].患者表现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明显,大汗淋漓、心慌,焦虑不安或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我科2000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成人重症哮喘患者10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升金 《临床医学》2010,30(2):83-84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方法对我院儿科于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哮喘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大部分可以得到缓解或根治。结论积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哮喘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成人住院病人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哮喘知识的调查,并进行心理干预,测定生理指标肺功能(PEF)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哮喘病人的性格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比例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PEF和SaO2的因素: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干预、个性特征、疾病知识、病情严重程度.[结论]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促使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