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2008-09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给予控制血压、扩张血管、抗自由基、营养神经、稳定细胞膜等治疗的同时,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移植,患者取左侧卧位,屈髋屈膝屈颈,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以9号穿刺针垂直刺入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目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UMSARS多系统萎缩量表中的轮替、对指和踏步指标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与移植前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后,UMSARS多系统萎缩量表评分由91分降到60分,卧立位血压无明显变化,肌张力明显下降,患者头部可自主抬高、低头并向两侧转动,四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双上肢肌力5,可以自主运动,抬高可触及头顶;左侧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说话语言清晰,语速较慢,进食的连贯性接近正常.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随访3个月,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提示应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此例多系统萎缩患者是有效的,其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系统萎缩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为联合移植的病例7例,对照组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8例,通过分别观察每名患者的血小板重建时间、白细胞重建时间、住层流病房时间以及移植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感染情况、GVHD发生率以及1年存活率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2组的移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8.714、19.500 d,P<0.01;粒系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2.143、19.500 d,P<0.05;住层流病房平均时间分别为23.857、36.750 d,P<0.01;感染发生率分别分别为28.57%、62.50%;GVHD发生率为0、37.50%;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12.5%。结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发育、分化、成熟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都有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移植后患者的感染率、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一步大跨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点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患者病变下肢,细胞数(3~7)×107/L,每点0.3~0.5 ml,每,点间距3 cm×3 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层注射.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2例患者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皮温升高、皮肤凉感消失、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和足部溃疡愈合.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较前有明显升高,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病变下肢均有丰富的侧支血管生成.移植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行截肢术.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研究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其免疫调节功能也极大地拓展了细胞治疗的方向和范围。目的:就近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和细胞移植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以"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知网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08-01/2011-06,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汉语。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内容与此文无关的文献、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3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通过细胞移植技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以及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强的潜力。同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通过下调T细胞的增殖,降低免疫反应。利用该特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狼疮性肾炎等疾病的细胞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深入研究,已成功地从人骨髓、外周血、肌肉、脂肪、脐血、羊水及胎儿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出MSC。胎盘作为胚胎发育中维系母体和胎儿氧气及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暂时性器官,由起源于细胞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子宫基蜕膜共同组成,无论从解剖结构还是在发育行为上,都包含了较为幼稚的胚胎及趋于成熟的成体干细胞成分;胎盘在胎儿娩出后即完成使命,成为“废弃”物,对其研究不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此目前已成为寻找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新来源及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胎盘MSC的来源、分离、特征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实验证实脐带血与骨髓在体外均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且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目的: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10/2008-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3份正常成人骨髓血,取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0~50岁),3份胎儿脐带血取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糖尿病患者骨髓血0.5 mL,肝素抗凝后与1.5 mL PBS混匀,然后按1:1比例加入2 mL percoll淋巴细胞分层液中,2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其云雾状自膜层,PBS冲洗稀释后1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的沉淀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后接种于培养瓶中.取胎儿脐带血,用PBS1:1稀释,分离及培养方法同上.主要观察指标: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的分化.结果:①分离的脐血接种到培养瓶中的白膜层细胞在两三天时开始贴壁,2周左右达到80%~90%汇合.细胞形态不均一,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伸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于24 h内贴壁.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贴壁细胞呈圆形,有小的胞浆突起.瑞特染色后,可见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贴壁早,增殖快.②电镜观察可见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为长形或梭形,少数细胞核质比大,胞浆少,核仁明显,具有干细胞特征.③在细胞生长的对数期,脐血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150 h和50 h.④脐血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诱导后细胞形态由原来的梭形变成了立方形,随着细胞生长形成结节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和重建造血的功能强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20例分为对照组(12例,Vojta运动疗法)和治疗组(8例,UCMSCs移植疗法)。脐血采集前经产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分离后的细胞经过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免疫表型,治疗组患儿经静脉途径分次注射UCMSCs,7 d注射1次,4次为1疗程。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经UCMSCs移植疗法14 d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07±0.45 vs 2.96±0.79),对照组经Vojta运动疗法治疗60 d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95±0.43 vs 2.92±0.64);组间比较,治疗14 d后对照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7±0.45 vs 2.83±0.68)(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脑性瘫痪综合功能评分(18.87±8.22vs 32.42±5.36,26.25±6.39 vs 33.62±5.96)和GMFM评分(37.45±8.14 vs 55.79±10.13,45.33±8.34vs 56.05±9.17)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脑性瘫痪综合功能评分和GMFM评分(18.87±8.22 vs 26.25±6.39,37.45±8.14 vs 45.33±8.3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患者UCMSCs移植后为出现发热(体温为38.6℃);Vojta运动疗法不良反应暂未发现。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痉挛性脑瘫与Vojta比较,疗效快,可显著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又称杜兴肌营养不良(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骨骼肌萎缩无力、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为特征,可同时累及心肌和呼吸肌。DM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护理流程管理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脐血干细胞移植流程管理小组,制订相应的护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结果 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对干细胞移植室护理满意度高.结论 护理流程管理保障了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杜绝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Krabbe病,又称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GLD),是一种因β-半乳糖脑苷酯酶(galactocerebrosidase,GALC)缺失引起的严重神经退行性罕见病,患者中枢和周围神经髓鞘广泛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大量多核巨噬细胞(球形细胞)浸润[1],发病率约1/10万[2]。Krabbe病分为早婴型(占85%~95%)和晚发型。早婴型较常见,通常0~6个月起病,主要表现为哭闹无法安抚、易激惹、肌张力增高、严重的认知功能和运动技能倒退等,大多于发病后几年内死亡;晚发型6个月以后起病。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祖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整个过程是给予患者大剂量化、放疗等预处理后,将保存在-196摄氏度的液氮中经37~40摄氏度的温水解冻后快速输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并重建造血系统,它的临床应用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09年10月收治了1例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经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已取得成功,但是在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特别是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效果。方法:10例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每个治疗剂量2×107个细胞,每次1或2个剂量,每2周治疗1次,根据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4例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3例显效,2例皮肤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进步,1例显效;4例肝脏排斥患者2例显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0%(7/10)。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个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结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于造模后8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健康对照组不造模,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功能明显受损,且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受损较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轻;移植的细胞有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恢复,使心肌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足月新生儿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对培养至第3代的hUCMSC进行免疫表型测定,进行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hUCMSC外观呈梭形和多角形,并可见细胞核;高表达表面标志CD44,CD73,CD105,不表达CD34,CD45,CD31和HLA-DR;能够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短而粗的微绒毛突起,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两种不同的细胞形态:一种处于静止期,细胞核大,圆或卵圆形,仅有1个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少;另一种处于相对活跃期,同一个细胞内可以看到1个或2个细胞核,细胞器数量丰富、结构清晰,并可见扩张的线粒体。结论:从脐带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两种不同状态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相似文献   

19.
顾蔚  顾健 《中国临床康复》2013,(6):1135-1140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无污染、易扩增、无伦理学差异、多向分化等优点被作为用于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进行阐述。方法:以“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ing mechanism or home,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归巢特点”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3至2012年,选择内容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献为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共纳入3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优势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使众多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其中向缺血或损伤组织炎性归巢的特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关键。了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点,研究其归巢机制,使其高效归巢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