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地评估患有不同程度骨关节炎病人和健康对照组其半月板在MRI中T1p(旋转坐标系中T1)和T2值的差别。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经研究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并遵从HIPAA。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T1p和T2(半月板)测量使用3.0 T MR设备,共60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23例,年龄23~59岁,平均(34.1±10.0)岁]、轻度关节炎组[27例,年龄32~69岁,平均(52.5±10.9)岁]、严重关节炎组[10例,年龄50~86岁,平均(61.6±11.6)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mapping MR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照组10名,病例组20例,运用T2-mapping成像分别测量对照组关节软骨的T:值和病例组相对应于半月板撕裂处关节软骨的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半月板撕裂中关节软骨表面T2值范围39.9—65.3InS,平均(52.54±7.63)ms,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T2值范围37.6~43.8ms,平均(41.18±1.66)ms。病例组与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mapping成像可以发现没有形态学改变的损伤性关节软骨组织成分的改变,对诊断外伤性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O.  Colliot  G.  Chetelat  M.  Chupin  B.  Desgranges  B.  Magnin  H.  Benali  郭雪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393-394
目的采用已有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诊断依据为参考标准,前瞻性评价海马自动体积测量对于鉴别AD、MCI和正常老年对照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经地区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所有参加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研究包括25例AD病人[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3±6)岁,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为24.4±2.7],24例遗忘型MCI病人[男性10例,女性14例;平均(74±8)岁,MMSE评分为27.2±14]。以及老年正常对照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8)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中对比剂注射速率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注射速率分别为3ml/s(组1)及5ml/s(组2);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8~73岁,平均年龄56.02±9.11岁。其中,43例通过手术证实;2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通过纤支镜活检证实;4例同时发现全身多处转移性肿瘤。结果:组1中,血流量值:49.006±42.429ml·100g^-1·min^-1、血容量:3.358±4.608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307±3.772s,表面渗透性:9.378±9.040ml·100g^-1·min^-1。组2:血流量:52.917±61.206ml·100g^-1·min^-1,血容量:3.045±4.671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079±3.831s,表面渗透性:8.142±7.082ml·100g^-1·min^-1。组1与组2结节血流量(P=0.249〉0.05);血容量(P=0.737〉0.05);平均通过时间(P=0.776〉0.05);表面渗透性(P=0.454〉0.05)。不同注射速率的两组孤立性肺结节灌注值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和5ml/s)对64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G.K.  Lund  E.  Wegian  M.  Saeed  J.  Wassermeyer  G.  Adam  A.  Stork  孙海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402-403
运用64层多层螺旋CT(MDCT)对冠状动脉成像,比较标准扫描方案(40例病人,A组)与体质量-依赖性电压和毫安秒扫描方案(44例病人,B组)的放射剂量和影像质量。B组所有病人有效剂量[(9.2±2.5)mSv]较A组[(14.6±2.3)mSv,P〈0.0001]降低了37%。B组体质量指数(BMI)小的病人受益最大,剂量减少了53%[A组:(6.7±1.5)mSv,B组:(14.1±1.8)mSv,P〈0.00011。中等和大BMI病人的剂量呈中度减少,分别为32%和20%。通过评估影像噪声、信噪比以及有良好影像诊断质量的冠状动脉分支数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豆状核年龄相关性变化的价值与意义。方法69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入组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30岁(I)组,22例;31~50岁(Ⅱ)组,24例;〉50岁(Ⅲ)组,23例。利用DTI分别测量受试者大脑左右两侧壳核、苍白球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扩散张量特征值λ1、λ2、λ3。分析不同年龄组间ADC、FA、λ1、λ2、λ3值的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I、Ⅱ、Ⅲ组的壳核ADC值分别为:(6.68±0.40)×10^-4、(6.47±0.36)×10^-4、(6.44±0.34)×10^-4mm^2/s,苍白球ADC值分别为:(6.13±0.50)×10^-4、(6.05±0.33)×10^-4、(6.05±0.52)×10$-4mm^2/s。I、Ⅱ、Ⅲ组的壳核FA值分别为:0.20±0.03、0.23±0.03、0.25±0.03,苍白球FA值分别为:0.35±0.03、0.36±0.03、0.37±0.04。各年龄组内壳核ADC值大于苍白球,而FA值小于苍白球。壳核FA值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82,P=0.000),壳核I、Ⅱ、Ⅲ组入,值分别为(5.35±0.45)×10^-4、(5.04±0.46)×10^-4、(4.90±0.44)×10^-4mm^2/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5.675,P=0.005);壳核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55,P〈0.01),λ3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40,P〈0.01)。结论壳核FA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λ3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MRI前瞻陛评估动脉转接术(ASO)后病人的主动脉管径、主动脉弹性、主动脉瓣顺应性、左室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获得了地方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共15例病人[11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16±4)岁,术后MRI检查时的年龄为(16.1±3.7)岁],15位年龄和性别匹配者作为对照组[11位男性,4位女性,平均年龄(16±4)岁],以速度编码MRI评定主动脉的频谱速率(PWV),以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alanced turbo-field-echo sequence)评估主动脉根部扩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于有症状病人的标准与最佳心电图(ECG)管电流门控对诊断效能、放射剂量及癌肿发生危险性的作用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研究获学会审核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病人均取得知情同意通知。436例有症状病人[男301例,女135例;年龄23~89岁,平均(61.6±10.6)岁]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弛豫时间与软骨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弛豫时间反映软骨生化成分变化的可行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离体牛软骨用胰蛋白酶处理10例、胶原蛋白酶处理7例、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混合处理7例,并设置相等数量的对照组,然后测量软骨T1值、T2值及延迟钆增强软骨MR成像指数(T1Gd).结果:①胰蛋白酶导致软骨氨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明显下降,但胶原网络无显著改变;胶原蛋白酶和混合酶处理均导致GAG明显下降并胶原网络破坏.②胰蛋白酶处理后,软骨T2(43.1±5.4ms)与对照组(40.5±6.1ms)无统计学差异,T1明显增高(1 009.4±93.1ms与872.0±79.8ms),T1Gd明显降低(124.3±39.8ms与145.8±54.3ms).③胶原蛋白酶处理后,处理侧T2(167.6±27.4ms)和T1(1 351.9±205.2ms)均明显高于对照侧(44.0±8.1ms,788.0±71.3ms),而T1Gd(112.1±12.9ms)明显低于对照侧(153.4±22.7ms);混合酶处理后,处理侧T2(184.9±69.5ms)和T1(1 356.6±253ms)也明显高于对照侧(40.9±4.9ms,783.3±43.7ms),而T1Gd(106.7±2.6ms)也明显低于对照侧(172.1±53.7ms).④胶原蛋白酶处理和混合酶处理的T2及T1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胰蛋白酶处理组.三种酶处理的T1Gd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R弛豫时间(T2、T1、和T1Gd)均可反映软骨生化成分的早期改变.其中,T2主要反映胶原的变化,T1Gd主要反映GAG的含量,而T1则同时受胶原和GA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R.C.  Cury  K.  Nieman  M.D.  Shapiro  J.Butler  C.H.  Nomura  M.  Ferencik  邱建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401-401
目的使用高时间分辨力MR电影参数扫描。前瞻性比较心衰(HF)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的心脏射血前收缩期(PEC)和充盈前舒张期(PFR)时间。以射血分数(EF)和纽约心脏协会(NYHA)症状分级为参考标准.评估PEC时间对于HF病人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依从HIPAA法案并经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8例健康志愿者[女10例,男8例;平均年龄(43±14)岁]和18例HF病人[女5例,男13例;平均年龄(49.8±3)岁]接受影像学检查(屏气稳态进动实时陕速成像,1.5T,时间分辨率为5.6m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00mgI/ml与370mgI/ml非离子碘造影剂在脊髓血管CTA中能否提高脊髓前动脉、大根髓动脉的图像质量。方法:103例患者分为370mgI/ml组(51例)和400mgI/ml组(52例),行多排CT脊髓血管CTA扫描,图像经颅脑CT算法及小视野二次重建,对比(1)降主动脉起始段CT值;(2)脊髓前动脉(ASA)和大根髓动脉(AA)显示率;(3)AA走行各段对比噪声比(CNR);(4)ASA和AA图像质量评分。结果:370mgI/ml组和400mgI/ml组降主动脉起始段血管内密度分别为(305.5±23.7)HU和(367.4±19.8)HU,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23,P〈0.05);370mgI/ml组和400mgI/ml组的ASA和AA的显示率均为100%;370mgI/ml组和400mgI/ml组AA各段的CNR分别为:(1)AA起源血管段(肋间动脉或腰动脉):24.11±4.43和27.88±5.1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998,P〈0.05);(2)椎间孔段:7.23±4.28和7.87±4.7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16,P〉0.05);(3)椎管内段:6.08±1.17和6.53±1.5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894,P〉0.05);(4)汇入ASA动脉后:9.72±1.91和9.49±2.01,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564,P〉0.05)。ASA和AA的图像质量评分显示370mgI/ml组和400mgI/ml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317,P〉0.05;Χ^2=0.569,P〉0.05)。结论:多排CT脊髓CTA中,使用400mgI/ml非离子碘造影剂与370mgI/ml非离子碘造影剂相比可以增加血管强化,但并不能显著提高ASA和A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盐酸文拉法辛两种胶囊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50mg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61.76±70.15)和(143.22±70.14)ng/ml;Tmax分别为(3.00±0.84)和(2.58±0.86)h;AUC0→t。分别为(917.17±500.72)和(834.48±437.99)ng/(h·ml);AUC0→∞分别为(1115.46±687.85)和(1239.67±861.78)ng/(h·ml);t1/2分别为(4.51±1.93)和(5.42±3.55)h。受试制剂AUC0→t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0.0%-125.0%范围内。Cmax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70.0%~143.0%范围内,Tmax经Wite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RNMO患者和16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脑组织的平均扩散系数(ND)和部分各向异性(FA)进行直方图和感兴趣区(ROI)分析,以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志愿者比较,RNMO患者脑的平均MD升高[脑组织:RNMO患者(0.95±0.02)×10^-3mm^2/s,志愿者(0.91±0.03)×10^-3mm^2,t=3.940,P〈0.001;脑白质:RNMO患者(0.82±0.02)×10^-3mm^2/s,志愿者(0.80±0.02)×10^-3mm^2/s,t=3.117,P=0.004;脑灰质:RNMO患者(1.06±0.04)×10^-3mm^2/s,志愿者(0.88±0.05)×10^-3mm^2/s,t=4.031,P〈0.001]、脑白质的FA直方图峰高抬高[RNMO患者(2.61±0.18)‰,志愿者(2.38±0.18)‰,t=3.627,P=0.001]及脑灰质的MD直方图峰高降低[RNMO患者(7.37±0.89)‰,志愿者(8.91±1.71)‰,t=3.210,P=0.003]和峰位置抬高[RNMO患者(0.83±0.02)×10^-3mm^2/s,志愿者(0.81±0.02)×10^-3mm^2/s,t=4.373,P〈0.001];与脊髓和视神经有直接联系ROI的平均MD升高[延髓:RNMO患者(1.27±0.11)×10^-3mm^2/s,志愿者(1.11±0.10)×10^-3mm^2/s,t=4.260,P〈0.001;大脑脚:RNMO患者(1.01±0.11)×10^-3mm^2/s,志愿者(0.87±0.05)×10^-3mm^2/s,t=4.391,P〈0.001;内囊:RNMO患者(0.74±0.01)×10^-3mm^2/s,志愿者(0.72±0.01)×10^-3mm^2/s,t=4.683,P〈0.001;视放射:RNMO患者(0.88±0.03)×10^-3mm^2/s,志愿者(0.82±0.03)×10^-3mm^2/s,t=4.619,P〈0.001)、平均FA降低(延髓:RNMO患者0.27±0.01,志愿者0.29±0.03,t=2.996,P=0.005;大脑脚:RNMO患者0.49±0.04,志愿者0.54±0.03,t=4.280,P〈0.001;内囊:RNMO患者0.66±0.02,志愿者0.69±0.02,t=3.953,P〈0.001;视放射:RNMO患者0.53±0.04,志愿者0.59±0.03,t=4.705,P〈0.001);而与脊髓和视神经无直接联系的胼胝体的平均MD[膝部:RNMO患者(0.76±0.04)×10^-3mm^2/s,志愿者(0.73±0.03)×10^-3mm^2/s;压部:RNMO患者(0.77±0.05)×10^-3mm^2/s,志愿者(0.73±0.04)×10^-3mm^2/s]和FA值(膝部:RNMO患者0.82±0.03,志愿者0.82±0.03;压部:RNMO患者0.83±0.03,志愿者0.83±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结论RNMO患者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伤,这可能与继发于脊髓和视神经病灶的顺行和逆行性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4组,I、Ⅱ、Ⅲ组各22例为治疗组,Ⅳ组22例为对照组。I组术后3d行椎管内注药;Ⅱ组术后3d行浮针治疗,1次/d,持续1w;Ⅲ组术后3d行浮针治疗,并行椎管内注药。观察各组术后3d和10dVAS评分。结果:治疗组I、Ⅱ、Ⅲ组术后3dVAS评分分别为2.6±O.9、5.2±1.1和2.5±O.5,术后10dVAS评分分别为1.1±O.4、1.2±0.6和0.5±O.3;对照组术后3d和10dVAS评分分别为6.9±O.7和4.8±1.1。疼痛程度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兔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中毒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健康大耳白兔60只,用自制CO染毒柜吸入染毒,兔昏迷后停止CO气体通入,保持染毒柜处于密闭状态6h。于染毒前及染毒后1h,3、5、7、15、30、45和60d分别行轴面及矢状面T2WI、轴面T1WI和DWI检查。未出现迟发性中毒脑病症状组(未出现组)的实验兔观察至60d为实验终点;出现了迟发性中毒脑病症状组(出现组)的实验兔观察至30~45d为实验终点。观察兔脑中毒前后大脑皮层ADC值变化规律,探讨ADC值变化与迟发性中毒脑病的关系。结果未出现组15只兔于染毒后1hADC值[(7.58±0.36)×10^4mm^2/s]较染毒前[(8.02±0.35)×10^4mm^2/s]降低(q=0.4441,P〈0.01);染毒后5d[(7.84±0.39)×10^-4mm^2/s]开始逐渐恢复,染毒后60d恢复至染毒前的水平(P〉0.05)。出现组15只兔在染毒后1hADC值[(7.40±0.32)×10^-4mm^2/s]较染毒前[(8.08±0.32)×10^-4mm^2/s]明显降低(q=0.6728,P〈0.01)。染毒后5d[(7.88±0.44)×10^-4mm^2/s]恢复接近染毒前水平,7d又开始下降,15d下降最明显[(7.29±0.93)×10^-4mm^2/s],至实验终点未能恢复,染毒后15d较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7850,P〈0.01)。结论ADC值下降程度与脑组织损害程度存在着相关性;急性期ADC值下降程度能预测迟发性中毒脑病的出现可能性,15dADC值再次明显下降提示出现了迟发性中毒脑病。  相似文献   

16.
Rohr  A  Riedel  C  Reimann  G  舒红格 《放射学实践》2008,23(12)
目的:颅内高压可以改变解剖结构的形态,从而导致脑假瘤综合征。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标记正常颅内高压的数据范围,并且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123个没有颅内高压体征和症状的志愿者被纳入研究组,其中男60例,女63例,平均年龄(49.5±17.8)岁,平均BMI为25.3±42。在3T扫描仪下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探讨髂总静脉汇合部的解剖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无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主诉和体征的8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显示髂总静脉汇合部,测量右髂总动脉跨越处左髂总静脉前后径、两侧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横断面及正交断面上两侧髂总静脉的内径和面积,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断面上两侧髂总静脉的平均内径、面积及其比值[右、左侧内径分别为(14.8±2.7)、(19.1±5.3)mm,面积分别为(171±61)、(244±112)mm^2,与下腔静脉内径比分别为0.79±0.12和1.03±0.30,与下腔静脉面积比分别为0.65±0.20和0.93±0.47]均大于正交断面[右、左侧内径分别为(14.1±2.3)、(15.6±3.5)mm,面积分别为(157±51)、(182±74)mm^2,与下腔静脉内径比分别为0.75±0.10和0.83±0.16,与下腔静脉面积比分别为0.59±0.19和0.68±0.25]相应数值(t=3.525—7.979,P均〈0.01)。正交断面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内径比和面积比均大于右侧(t值分别为13.030和10.942,P均〈0.01)。右侧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夹角小于左侧(P〈0.01)。在非老年(年龄〈65岁)患者中,男性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处测量的左髂总静脉前后径及正交断面上的面积[分别为(9.2±3.5)mm和(209±63)mm^2]大于女性[分别为(6.0±3.1)mm和(150±74)mm^2](t值分别为3.120和2.880,P〈0.01)。在老年(年龄≥65岁)患者中,男性左髂总静脉正交断面面积及其与下腔静脉面积的比值[分别为(207±90)mm^2和(0.80±0.34)]大于女性[分别为(138±38)mm^2和(0.59±0.14)](t值分别为2.811和2.245,P〈0.05)。结论CTA能多平面显示髂总静脉汇合部的解剖,并可进行多方位准确测量,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慢性症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伤后3个月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行PVP术的22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RI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组Ⅰ)和无骨髓水肿组(组Ⅱ),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2.2个月,术前VAS评分组Ⅰ为7.77 ± 0.73,组Ⅱ为7.44 ± 0.88,总体为7.63 ± 0.79。术后1 d VAS评分,组Ⅰ为3.61 ± 0.51,组Ⅱ为3.88 ± 0.60,总体为3.72 ± 0.55。随访时VAS评分组Ⅰ为3.46 ± 1.05,组Ⅱ为3.56 ± 0.73,总体为3.50 ± 0.91。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约90.9%)。结论 对于慢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MRI对于病变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病变MR扩散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头颈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头颈部病变共85个病灶,其中恶性肿瘤22个(22例),良性肿瘤13个(13例),囊性或液性病灶13例共17个病灶,包括囊肿12个(8例),肿瘤坏死4个(4例),脓肿1个(1例);淋巴结病灶33个。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病灶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0、500和1000s·mm^-2时DWI特点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良、恶性肿瘤在DWI表现有所不同,13个良性肿瘤与脊髓(或脑干)的信号比值随b值增加迅速下降;22个恶性肿瘤与脊髓(或脑干)信号比值随b值增加变化不明显。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0.78±0.24)×10^-3mm^2·s^-1]低于良性肿瘤[(1.48±0.20)×10^-3mm^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P〈0.01);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下面积Az值为0.971±0.030,当ADC值取1.13×10^-3mm^2·s^-1时,判断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5%,准确度90.5%。鳞状细胞癌的ADC值与分化程度相关,分化好者其ADC值高。囊性或液性病变(12个)、肿瘤坏死(4个)和脓肿(1个)在DWI上的信号强度与其组织病理成分相关,具有一定的信号特征和ADC值。淋巴结转移瘤的平均ADC值[(0.81±0.11)×10^-3mm^2·s^-1]高于良性淋巴结病变[(0.69±0.04)×10^-3mm^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1),但是两者之间有较大的重叠,且在DWI上表现相仿。结论DWI和ADC值在头颈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结核瘤、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脑结核瘤、15例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21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或接受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WI。测量并计算3种疾病瘤体、瘤周围水肿带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ADC值的比值(rADC值)。结果脑结核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0.2)×10^-3mm^2·s^-1和1.6±0.3,高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1±0.1,转移瘤瘤体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8±0.1)×10^-3mm^2·s^-1和1.0±0.2。3种疾病瘤体平均ADC值(F=33.57,P〈0.01)之间和rADC值(F=33.27,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结核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8±0.1)×10^-3mm^2·s^-1和2.5±0.2,脑高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4±0.2)×10^-3mm^2·s^-1和1.8±0.3,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带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9±0.2)×10^-3mm^2·s^-1和2.3±0.5。3种疾病瘤周围水肿带平均ADC值(F=23.17,P〈0.01)之间和rADC值(F=5.94,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DWI检测方法,根据病灶瘤体和瘤周水肿带的ADC和rADC值可帮助鉴别脑结核瘤、脑高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