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肾母细胞瘤一例王宗义,耿玉普,武靖华,王金梅患儿:男,2天。第1胎第1产,生后第2天发现有腹部有肿块,于1993年8月23日转外科。体检:T38℃,P140次/min,R40次/min,体重3.5kg,发育营养一般,皮肤无黄染,哭声响亮,颈部无...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26d,主因间断血尿3d入院。系第2胎第2产,胎龄36周,因胎膜早破及孕母高龄(41岁)行剖宫产,否认脐带及胎盘异常,出生体质量2350g。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尚好,母乳喂养,无发热。近3d出现间断性全程血尿,无哭闹。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20次/min,呼吸30次/min,体质量2550g。  相似文献   

3.
例1:男,27天。生后发现腹胀,腹胀加重20天入院。患儿饮食正常,无呕吐、血尿、发热。患儿父母健康,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检查:生长发育正常,心肺正常。腹式呼吸存在,腹部明显隆起,腹壁静脉怒张。右中上腹们及约11cmx12cm肿块,质硬,表...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6个月。因发现右腹部肿物2个月入院。患儿家长于2个月前发现患儿右腹部有一肿物,逐渐增大,未经治疗。检查:腹软,肝脾不大,右中腹可及约10cm×8cm×8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不大。辅助检查:血常规:Hb102g/L;尿常规:潜血(-),镜检未见异常;肾盂造影:左肾显影正常,右肾盂轻度扩张,向右上移位,右输尿管向上内移位;腹部CT诊断为右肾母细胞瘤;胸片未见异常。手术所见:肝脏未见转移灶,左肾未见异常;肿物位于右腹膜后,呈实质性,表面光滑无结节,约12cm×10cm×10cm大小,右肾位于肿物右后上侧,受压变形,横卧于肿物上,肿物周…  相似文献   

5.
先证者女25 d,新生儿,孕1产2,出生时体重2350 g.其母于孕37周顺产,在本院产科出生,生后即娩出共有的一个胎盘,且与胞妹在皮肤的颜色、皮纹、头发的颜色、头发的形式和密度、前后发际、耳廓、鼻形、脸形、唇形、眼睑极为相似,血型皆为B型Rh阳性血,为单卵双胎.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无家族及遗传病史,母孕期健康,其母因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囊性分化性肾母细胞瘤一例许志虎,吕贵儒,贾树范,刘茂荣,刘西山,任玉波,秦永彦,陈冰患儿:男,1.5岁。患儿于半年前偶然被发现右侧中腹部有一肿块,约患儿拳头大小,肿块活动,可移至左侧腹部,无腹痛、血尿等症状。肿块渐增大,生长不快。体检:T36.5℃,...  相似文献   

7.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称Wilms瘤,是起源于未分化中胚层组织的恶性实体肿瘤,90%见于7岁以前,大龄儿童和成人少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经验,以期改进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改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0年来收治的146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中,Ⅰ期62例,Ⅱ期32例,Ⅲ期33例,Ⅳ期17例,Ⅴ期2例:71例随访时间〉5年,共死亡11例,无瘤存活60例,总治愈率84.5%(60/71),其中Ⅰ期97.3%(37/38),Ⅱ期83.3%(10,12),Ⅲ期72.7%(8/11),Ⅳ期55.5%(5/9)。对术前评估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远处转移的48例进行术前化疗5周,其中41例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肿瘤缩小;4例肿瘤体积增大;3例下腔静脉瘤栓患儿死亡;45例行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结论采取综合治疗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手术加规范的化疗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4个月.因发现腹部肿物5 d入院.检查:T37.0℃,P 126次/min,R 46次/min,BP 86/54 mmHg,面色稍苍白,呼吸平顺,心肺(-),左上腹部隆起,腹软,左上腹部可扪及大小12.0 cm×8.0 cm×7.0 cm肿物,质中,不能活动,内侧达中线.  相似文献   

10.
肾母细胞瘤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2):107-108,139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8月我院69例肾母细胞瘤病例的诊治过程。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7例,Ⅳ期4例。术前均经彩超,静脉尿路造影,CT及增强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瘤体肾60例,部分切除瘤体2例,7例行组织活检。术前化疗30例,所有病例术后均予化疗。结果本组病例2年存活率为8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肾母细胞瘤的关键,术前化疗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化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8个月龄,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个月内明显增大入院,患儿除右侧腹部明显膨隆外,无明显自觉症状.检查身体:右上腹部膨隆,可扪及质韧包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总结分析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价不同临床分期患儿5 a生存率的差异,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方法 对2000年5月-2007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肾母细胞瘤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获取78例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情况.通过复诊、电话、信访等方式了解患儿术后预后情况,对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Long-rank检验观察本组资料肾母细胞瘤5 a预期生存率及各临床分期之间预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78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中75.0%的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男女之比为1.61.0,首发症状为腹部肿物者60例(76.9%),伴泌尿系畸形5例(6.4%),术后2 a内死亡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5 a总的预期生存率为76.57%,各临床分期术后5 a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7.226%,Ⅱ 期71.923%,Ⅲ期51.538%,Ⅳ期32.125%,Ⅴ期1例死亡.各临床分期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8,P<0.05).结论 肾母细胞瘤以3岁以内发病率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首发症状为腹部肿物,部分患儿伴泌尿系畸形,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术后2 a内.临床分期影响预后,患者的预期生存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儿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外文献多报告此肿瘤虽生长迅速,一般不侵犯肾盂肾盏,故血尿少见;腹部包块是该病的首发或唯一症状,血尿是肾母细胞瘤的晚期症状。而本文报告8例肾母细胞瘤均以血尿为主诉到医院就诊后经临床和术后病理确诊,除1例为Ⅲ期,其余均为Ⅱ期,经综合治疗获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BWT)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及终生随诊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院40年来肾母细胞瘤235例。其中双侧患者15例,占6.39%。先后发病者均作先发病侧全肾切除术,后发病肾作半肾切除术。同时发病者早年病例治疗方法包括巨大肿瘤一侧肾切除,对侧除一例活检外,均作肿瘤摘除或半肾切除术,术后化疗,部分放疗 化疗。结果 随诊结果6例存活,时间最短4年,最长23年,平均9年6个月。长期生存率33%。结论 指出首诊时排除BWT的重要性,局部根治性手术与BWT患者的长期生存呈正相关。术中阻断肾蒂血流时间直接影响残。肾的生存质量。BWT术后复发再切除化疗的积极治疗观点对BWT患者的长期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终生随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6q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及其与选择性病理临床参数的联系。方法:抽提32例肿瘤组织的DNA及其正常组织DNA,用16q24区域微卫星多肽标记,PCR方法对16q24多肽序列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行LOH分析。其结果与患儿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复发、转移、死亡作统计分析。结果:年龄大于24个月患儿LOH16q明显增多(P<0.05);LOH16q发生于临床Ⅱ期或Ⅲ期,明显高于I期(P<0.05),而Ⅱ、Ⅲ期之间无显著差别。LOH16q与性别、 肿瘤组织类型无关;LOH 16q阳性患儿死亡率是LOH16q阴性患儿的4 倍。结论:LOH16q多见于小儿肾母细胞瘤,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LOH16q有益于高危人群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因“生后皮肤苍白、尿少并血尿35h”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胎龄37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00g,无窒息,羊水III°污染,胎盘、脐带无异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触软,肝右肋下3cm,质软,脾未及,全身凹陷性水肿,双下肢明显,无硬肿,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一例吴本清徐位仁朱松杰廖建湘患儿男,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9周。因宫内窘迫剖腹产,出生体重3200g。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7分,10分钟10分。出生后阵发性青紫,可自行缓解,发作时神清,烦躁不安。皮肤无白斑。呼吸急促,双...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4月 30日我们在体外循环下成功切除 1例心脏横纹肌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儿 :男 ,出生 10d。因发热、黄疸、头面部有散在小水泡样皮疹住当地医院治疗 ,1周后黄疸明显减轻 ,皮疹开始结痂 ,但又出现气急 ,心率持续在 2 0 0次 /min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不能控制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内占位性病变转入我院。家族中无结节性硬化症病史。入院检查 :体重 4.5kg ,头面部皮疹已部分结痂 ,呼吸 5 2次 /min ,心率 2 0 0次 /min ,口唇轻度紫绀 ,心前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肝肋下 4cm。X线胸片…  相似文献   

20.
Ye P  Bu J  Sun J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97-798
患儿男,26天,因反复青紫10天,青紫加重伴气促1天,于2003年7月27日入院。10天前其母发现患儿唇周发绀,无发热、咳嗽、气促。即至当地医院检查,行心脏彩超提示:少量心包积液、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局部回声增强。予吸氧、能量合剂等治疗。入院前1天青紫加重,面色紫绀,哺乳时加重,吸吮间断,伴气促、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