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早产儿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以期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6年我院出生的符合适于胎龄儿条件的375例早产儿在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适/大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结果 出院时小于胎龄儿(SGA)占28.5%;出生体重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出院时SGA组其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小于适于胎龄组(A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早产儿其住院时间、生理性体征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GA组在生后第1周和第3周热量供给明显小于AGA(P<0.05);两组蛋白质供给在生后第1周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周SGA组明显小于AGA组(P<0.05).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早产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致热量及蛋白质供给的不足,从而造成宫外生长迟缓,因此对这一部分早产儿采取正确的早期营养支持,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宫外生长迟缓(EUGR)早产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0年6月236例早产儿在治愈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者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适/大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结果:EUGR发生率为64.83%(153/236例),出生体重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出院时EUGR组其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小于适于胎龄组(AGA,P>0.05)。EUGR组并发肺透明膜病、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心脏病、脑室内出血、贫血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氨基酸及脂肪乳的合理供给、并发喂养不耐受、动脉导管未闭、呼吸机辅助呼吸、感染、高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暂停,小于胎龄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导致热量供给不足,从而造成宫外发育迟缓。积极、适宜的静脉营养策略及综合治疗早产儿的并发症是预防发生EUGR的重要措施,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存活出院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儿<1500g),定期随访至12个月,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并对宫外生长迟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早产儿以体重计生长迟缓(低于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的发生率:出生时为58.5%,出院时为80.5%,校正胎龄足月(37~42周)时为56.1%,3个月时39.2%,6~12个月时22.0%,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低胎龄、宫内生长迟缓、生后反复感染、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院后营养强化.结论 预防产前、生后危险因素,建立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存活出院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儿<1500g),定期随访至12个月,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并对宫外生长迟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早产儿以体重计生长迟缓(低于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的发生率:出生时为58.5%,出院时为80.5%,校正胎龄足月(37~42周)时为56.1%,3个月时39.2%,6~12个月时22.0%,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低胎龄、宫内生长迟缓、生后反复感染、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院后营养强化。结论预防产前、生后危险因素,建立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何亚亚 《黑龙江医学》2021,45(2):172-17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的9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宫外发育情况分为发育迟缓组(42例)与非发育迟缓组(50例),分析NICU中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性别、多胎、剖宫产、母亲并发症/合并症、住院时间、喂养方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出血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5 d)占比高于非发育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5 d)为影响NICU中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OR>1,P<0.05).结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5 d)为NICU中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高危因素防治等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结果: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发育迟缓(IUGR)、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宫外生长过程中发生发育迟缓的比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出181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记录其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同时在其生长到37~42周时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研究宫外发育迟缓几率和各类危险因素,并同时研究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几率。结果:发育迟缓的患儿胎龄、出生时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明显低于发育正常新生儿,同时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均大于正常发育新生儿,且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营养摄入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例非宫外生长迟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20例宫外生长迟缓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观察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出生胎龄、口服热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时间少、出生胎龄低、口服热卡低均为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晚期早产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EUGR 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8年6月NICU 住院的中晚期早产儿1 37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 组和非EUGR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26.74%,晚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26.14%,中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5);出生体重越低EUGR发生率越高,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 EUGR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746,P < 0.001);EUGR 组脑损伤、败血症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GR 组全肠内营养时间、吸氧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UGR 组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脐带异常发生率高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GR组胎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胎、IUGR、脐带异常、出生体重及住院时间均为 EUGR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晚期早产儿EUGR的发生与多胎、IUGR、脐带异常、较低出生体重及较长住院时间有关。加强围生保健工作,预防低体重儿的出生,合理的营养支持,积极防治高危因素,减少出生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中晚期早产儿 EUGR 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内发育迟缓22例作为试验组,其余7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产妇和患儿的一般资料,总结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出院后纠正胎龄44周,比较宫外发育迟缓结果。结果:出院时、矫正胎龄40周、44周,试验组患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和脐带因素,是宫内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受到孕妇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和脐带因素的影响,提示孕妇和医护人员早期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评价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出生胎龄小于37周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用Z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估,并动态监测旱产儿的生长趋势。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住院期间Z评分随周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胎龄〈34周组Z值曲线在胎龄≥34周组之下,两组间入院时Z值无统计学意义,1~6周Z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适于胎龄儿(AGA)组和小于胎龄儿(SGA)组住院期间每周Z评分呈下降趋势,AGA组曲线在SGA组之下,两组入院时和1~8周Z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出院Z值≥-2和〈-2组Z值大致呈下降趋势,出院Z值≥-2组Z值曲线在出院Z值〈-2组之下,两组入院时和1~7周Z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住院期间Z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生后积极的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生长状况;对AGA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情况也需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3.
徐春彩  朱以琳  朱佳骏  吴明远 《浙江医学》2017,39(16):1349-135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76例,根据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104例和非EUGR组17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合并症、住院期间合并症、体重变化、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体重日均增长、出院体重、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激素应用、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酸碱失衡、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激素应用、宫内生长迟缓、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奕怀  蔡琍璇 《广东医学》2012,33(12):1781-1782
目的 通过研究住院期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摄入及生长情况,探讨对其生长可能存在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生长情况及营养摄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对象182例,中位胎龄31.2周,中位出生体重1 312 g,肠内、肠外营养开始时间为(3.2±2.4)d和(3.0±1.7)d,总热卡达12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0.9±11.8)d;肠内热卡达10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1.6±10.3)d.出生时适于胎龄(AGA)者较小于胎龄(SGA)者的平均生长速率慢,出院时小于胎龄儿比例明显增加,出院时AGA早产儿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低于出生时SGA者.结论 住院期间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更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状况及远期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涛梅  赵丽金  巩格言  张莹 《重庆医学》2021,50(14):2412-24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校正1、2、3、4月龄体格生长变化轨迹,并分析早产儿一般因素、母亲焦虑和抑郁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某保健院NICU住院的205例早产儿及其母亲,对产后3~5 d的母亲行问卷调查,并对早产儿体格生长纵向随访.结果 早产儿体重、头围和身长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双胎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体重更低(P<0.05),母亲抑郁水平更高及女性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更慢(P<0.05).女性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头围更小(P<0.05),母亲抑郁水平更高和更长NICU住院时间的早产儿头围增长速度更慢(P<0.05).存在宫外发育迟缓及女性早产儿校正1月龄时身长更短(P<0.05).结论 加强NICU出院早产儿体格生长评估,重点关注女性、双胎、低出生体重、存在宫外发育迟缓及住院时间更长的早产儿.此外,加强母亲抑郁情绪的管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体重和头围发育.  相似文献   

16.
范圆圆  王婧  蒋犁 《现代医学》2014,(8):856-859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及追赶生长的情况,分析EUGR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早产儿的出生史及诊治情况,分析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通过随访获得其出院时、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时的体格发育及行为智力评定指数,分析追赶生长的情况。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14例早产儿中,按体质量、身长、头围评价出院时EUGR发生率分别为42.56%、18.35%、28.22%,纠正胎龄3个月时分别为31.6%、22.8%、35.1%,6个月时为21.1%、26.3%、31.6%。在神经行为方面,EUGR早产儿和非EUGR均有显著差异。低出生体质量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院后EUGR早产儿存在生长追赶的趋势,但在生长指标及神经发育方面仍然落后。早期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EUGR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0):811-813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住院期间早期给予积极营养支持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 315例早产儿均为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2500 g,生后12 h内大院、住院时间超过14 d、无畸形或严重并发症且存活出院,分为对照组1 023例和改良组1 29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守的营养支持方式;改良组患儿采取生后12 h内开奶、足量静脉营养支持方案。比较2组患儿进乳量、摄入的3大营养素及热卡,并比较LBWI的生长速度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和第7天进乳量和静脉使用碳水化合物的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静脉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第7天改良组与对照组比较,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儿生后第3天、第7天总热卡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改良组患儿较对照组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缩短,体质量平均增长速度增快(P<0.05,0.01)。出院时改良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41.8%)显著低于对照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8,P<0.001)。结论早期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增加了LBWI进乳量和3大营养素的摄入,明显改善了LBWI生长状况,减少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