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延续用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的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其中A组43例,术后不用药;B组53例,术后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曲普瑞林);C组64例,术后加用短效避孕药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比较3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受孕率。结果:3组的术后2年症状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P<0.05),B组的复发率低于C组(P<0.05);B、C组的受孕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加用曲普瑞林或达英-35巩固治疗,能降低复发率并提高受孕率,且曲普瑞林的疗效优于达英-35。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75例,复发组35例。收集临床资料、病理信息等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内膜异位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肿瘤标志物糖类蛋白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合并子宫腺肌、既往妇科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r-AFS分期Ⅲ、IV期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两组双侧病变率未见差异(P>0.05);复发组术后妊娠、术后药物治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r-AFS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术前合并症、既往妇科手术史是术后内膜异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及术后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后,多项因素均会诱发疾病复发,临床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好术前预防及治疗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达菲林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达菲林组显效率高于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选自1994年2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托。结果:10年间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占同期妇产科手术981例的6.32%,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51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2.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巩固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孕三烯酮治疗.治疗6个月后,B超复查盆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开腹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和达那唑组,每组各47例,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各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的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12.77%(6/47)、8.51%(4/47)、6.38%(3/47)]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分别为53.19%(25,47)、80.85%(38/47)、42.55%(20/47)、34.04%(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达那唑均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优于达那唑。  相似文献   

8.
保守手术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开腹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和达那唑组,每组各47例,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盆腔触痛、后陷凹结节、子宫活动受限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各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的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12.77%(6/47)、8.51%(4/47)、6.38%(3/47)]显著低于达那唑组[分别为53.19%(25/47)、80.85%(38/47)、42.55%(20/47)、34.04%(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与达那唑均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优于达那唑.  相似文献   

9.
彭玉荣 《中国保健》2010,(3):124-124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难治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l]。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诊治方法,笔者对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绪秀 《现代保健》2010,(26):81-8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51例,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连续3~6个月;孕三烯酮组48例,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连续3~6个月;未用药组47例,术后不用药.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的术后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术后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术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米非司酮组仅2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8例转氨酶升高.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药物治疗复发率低、治疗效果确切,但未能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朱家珍 《现代保健》2010,(28):59-60
目的探讨手术后辅以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0月-200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下手术的4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术后辅以口服米非司酮12.5mg/次,每天1次,连续服用3~6个月。对照组20例为单纯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有效缓解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治疗是必要的,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达菲林和米非司酮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2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治疗并经病理证实EMs的患者90例,按照术后予以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予以达菲林治疗)和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每组各4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盆腔包块大小、EHP-5评分、痛经评分、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VEGF、Ang-2和Tie-2水平的变化,及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1,P<0.05)。治疗前两组的盆腔包块大小、EHP-5评分、痛经评分、E2、LH、FSH、VEGF、Ang-2和Ti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t包块大小=12.925,tEHP-5评分=12.842,t痛经评分=23.722,tE2=9.986,tLH=6.660,tFSH=3.321,tVEGF=8.819,tAng-2=4.921和tTie-2=5.807,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痤疮,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围绝经期症状和潮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381、4.270、4.602、32.805、4.641,均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05)。结论达菲林治疗EMs腹腔镜术后的疗效显著优于米非司酮,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和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相关,但在不良反应方面较米非司酮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7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慧 《中国保健》2009,(15):582-58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52例行保守手术,23例行半保守手术,53例患者于术后1W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mg/d,连续6个月;22例未服药,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结果:本组主要临床表现有月经频发、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进行性加重、不规则出血和不孕等。治疗后,完全缓解(CR)60例,完全缓解率为80%,部分缓解(PR)15例,部分缓解率为20%。盆腔检查显示,保守手术者子宫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半保守手术者盆腔腹膜面光滑,盆腔触痛消失,米非司酮消除残余病灶的有效率为90.6%(48/53)。结论: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达到I期愈合标准。术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异位,腺体分化良好、组织纤维化,病灶出现周期性出血,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内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查体、典型病史予以确诊,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首选治疗途径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本次共选择该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手术方案为观察组治疗措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措施,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在两组各20例患者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由此可见,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平均1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无复发率发生,对照组为2例,占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预防复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2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10~40ml,平均15ml。手术后患者康复快。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1]。本文收集了本科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统计自2000-01~2003-01,本科共收治经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年龄22~50(平均37·8)岁。45岁以下76例,占76%;未婚2例,未孕12例;有人流史的67例,占67%;有一胎生育史的74例,占74%,有二胎及二胎以上生育史的16例,占16%。放置宫内节育器者68例,占68%;进行性痛经6个月以上者49例,占49%…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诺雷德联合微波疗法治疗腹腔镜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1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为94例。对照组仅给予诺雷德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波疗法,连续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与妊娠率。结果 1治疗后,试验组E2水平降低至(10.97±2.68)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57±7.80)pmol/L,差异其显著性(p<0.05);2试验组显效50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高达84.0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8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3试验组复发6例,复发率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妊娠26例,妊娠率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采用微波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挥药物治疗的协同功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治疗周期,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术后志者痛经和性交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结论 腹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范玉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44-2446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35±4.32)岁。剖宫产51例,宫外孕1例,子宫肌瘤切除1例。98%表现为腹壁包块,86.55%表现为疼痛。病灶平均直径(3.56±0.58)cm,单个病灶占71.69%(38例),2个病灶以上占28.31%(15例);病灶累及部位依次为:皮下脂肪层47.16%(25例),腹直肌前鞘52.83%(28例),肌层79.24%(42例),腹膜9.43%(5例),与子宫形成瘘道1.88%(1例)。所有病例均行局部包块切除,合并其他手术3例。手术时间(35.46±15.35)min,术中出血(37.56±18.43)ml,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术前药物治疗。53例中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9.43%。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防止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