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苟连平  秦俭  吕湛  凡瞿明  冯静 《医药导报》2008,27(9):1031-1033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及洛伐他汀干预TNF α、IL 6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健康自愿者22例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①脂多糖刺激PBMC分泌TNF α、IL 6;②洛伐他汀干预PBMC。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 α、IL 6水平。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BMC分泌TNF α、IL 6水平高于血压正常者PBMC分泌TNF α、IL 6水平(P<0.05);②脂多糖刺激后两组TNF α、IL 6均较自发分泌时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多糖刺激PBMC分泌TNF α、IL 6增加(P<0.05);③洛伐他汀干预后,两组均明显较脂多糖刺激和自发分泌时的TNF α、IL 6少(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BMC处于炎症激活状态,炎症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洛伐他汀可以减轻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对8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87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 ,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卡维地洛组在常规基础上按双周剂量递增方案加用卡维地洛口服 ,目标剂量2 5mg ,bid ,治疗 6mo。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心功能 ,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CHF病人上述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组 (P <0 .0 1) ,治疗 6mo后卡维地洛组TNF α和IL 6降低 ,治疗前后分别为(4 6±s 18)和 (31± 15 )ng·L- 1,(35± 13)和 (15± 9)ng·L- 1,IL 10升高 ,分别为 (15± 6 )和 (2 4± 7)ng·L- 1(P <0 .0 1) ,TNF α/IL 10降低 ,心功能改善(P <0 .0 1)。结论 :卡维地洛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肾炎片对多柔比星肾病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 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内皮素1(ET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糖皮质激素组(D组)、联合用药组(E组),每组8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2周末大鼠血清IL 18、TGF β1、ET 1、TNF α含量。结果B、C、D、E组大鼠血清IL 18、TGF β1、ET 1、TNF α含量明显高于A组,B、C、D、E组之间大鼠血清IL 18、TGF β1、ET 1、TNF α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复方肾炎片对肾病大鼠血清IL 18、TGF β1、ET 1、TNF α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且联合糖皮质激素效果更明显,这可能是复方肾炎片治疗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梯 《医药导报》2012,31(8):1035-1037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痰和血液α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IL) 6、IL 8水平的影响。方法160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 例,两组均常规吸氧,给予解痉平喘药物,禁止服用其他黏液溶解药,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15~30 mg+0.9%氯化钠溶液5 mL雾化吸入,每次持续15 min,bid。疗程均为10 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痰上清液和血清TNF α、IL 6、IL 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P<0.05) ;两组治疗10 d后痰上清液和血清TNF α、IL 6、IL 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0 d后痰上清液和血清TNF α、IL 6、IL 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并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在心力衰竭 (心衰 )治疗中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病人共 6 0例 ,随机分成常规组与氨氯地平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氨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 5mg ,po ,qd。同时建立正常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结果 :IL 1,IL 6 ,TNF α在心衰病人中分别达 (30±s 13) ,(99± 4 3)和 (2 4± 5 )ng·L- 1,较正常人[(6 .1± 1.7) ,(2 9± 8) ,(16± 5 )ng·L- 1]明显增高(P <0 .0 1)。治疗 6wk后 ,氨氯地平组病人较常规组IL 6 ,TNF α明显降低 ,分别为 (45± 2 4 )和 (17±5 ) ,(6 0± 31)和 (2 0± 4 )ng·L- 1(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治疗心衰的作用之一可能在于降低细胞因子如IL 6和TNF 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算盘子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算盘子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5%乙酸经结肠灌注制备UC大鼠模型,分成对照组及药物组各5只,选择未出现血性腹泻的大鼠5只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对照组每天灌服0.9% NaCl溶液2次,每次10 mL,药物组每天灌服算盘子样品液2次,每次10 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含量.结果:药物组TNFα和IL 6分别为(0.49±0.32)、(0.37±0.15) ng&#8226;mL 1,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中药算盘子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 6的水平,有治疗UC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GH8u,皮下注射,每天1次,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ET、IL-2和TN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分别是:T-Bil:(55.9±4.8)μmol/L与(97.8±21.9)μmol/L、ALB:(32.6±4.5)g/L与(28.3±5.0)g/L、PT:(16.6±7.8)s与(23.6±8.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ET:(0.38±0.05)EU/ml与(0.58±0.03)EU/ml、IL-2:(28.70±0.06)kU/L与(37.76±0.02)kU/L、TNF:(1.48±0.05)μg/L与(1.63±0.06)μ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rhGH可以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同时设西医常规治疗的4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结肠透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5、18(IL-15、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IL-15、IL-18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表达依次增高(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5和IL-18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5、IL-18和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L-15、IL-18和TNF-α有助于病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po,q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0.2 g,po,ti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及血清TNF α、IL 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gM、IgA、IgG含量,以及血清TNF α、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HBV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提高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免疫应答水平、降低血清TNF α、IL 6含量,控制肝内炎症发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卡泊三醇外涂软膏联合激光光疗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研究组采用卡泊三醇外涂软膏联合激光光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3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外涂软膏联合激光光疗治疗银屑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蟾蜍灵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蟾蜍灵组;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凝胶图像吸光度分析系统检测蟾蜍灵刺激前后大鼠肾系膜细胞表达的TNF α及IL 1β的mRNA量;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TNF α及IL 1β的含量。结果①LPS刺激组TNF α mRNA相对表达量(0.59±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28±0.13)(P<0.01);蟾蜍灵组TNF α mRNA相对表达量(0.25±0.03)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②LPS刺激组IL 1β mRNA相对表达量(0.57±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26±0.08)(P<0.01);蟾蜍灵组IL 1β mRNA相对表达量(0.30±0.04)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③LPS刺激组TNF α细胞因子表达量[(195.40±6.09 ) pg&#8226;mL 1]显著高于对照组[(97.93±8.44) pg&#8226;mL 1](P<0.01);蟾蜍灵组的TNF α细胞因子表达量[(108.39±8.81) pg&#8226;mL 1]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④LPS刺激组IL 1β细胞因子表达量[(168.65±12.80) pg&#8226;mL 1]显著高于对照组[(79.77±10.14) pg&#8226;mL 1](P<0.01);蟾蜍灵组的IL 1β细胞因子表达量[(98.75±6.95) pg&#8226;mL 1]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结论蟾蜍灵能显著抑制LPS刺激后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分泌TNF α及IL 1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94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血液标本中TNF α、IL 6水平 ,同时应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检测标本内毒素水平 ,研究以上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 ①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无菌性腹水 (SA)组血浆内毒素、TNF α、IL 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值均 <0 0 0 1) ;②SBP组腹水内毒素、TNF α、IL 6浓度均显著高于SA组 (P值均 <0 0 0 1) ;③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与TNF α、IL 6水平呈正相关 (P值均 <0 0 0 1)。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血症 ;肝硬化腹水患者TNF α ,IL 6水平升高与体内内毒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6、α-肿瘤坏死因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不同阶段血清及腹水白细胞介素-6(IL-6)、a-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IL-6、TNF-a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和在肝硬化腹水发病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共收集住院患者155例。按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所订的标准诊断,其中急性肝炎33例,慢性肝炎18例,肝炎后肝硬化73例,重型肝炎22例,原发性肝癌9例。病原学检测乙型14O例,丙型4例,乙、丙型重叠3例,甲型1例,甲、乙型重叠1例,病原学检测全阴性6例。在73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中,SO例有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及白细胞介素1β(IL 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CIA模型。给药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周开始连续灌胃给药4周,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周观测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TNF α、IL 1及IL 1β。结果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组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积分均明显降低,优于雷公藤多苷对照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 α、IL 1、IL 1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相当;高、中剂量金乌健骨方对IL 1β的影响优于雷公藤多苷(P<0.01)。结论金乌健骨方能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关节炎积分,下调CIA大鼠血清TNF α、IL 1及IL 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云英  貟红岩 《江苏医药》2001,27(5):341-34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去势后雌性SD大鼠为模型,分去势组、假手术组和去热加利维爱组,共三组,对照研究骨密度(BMD)和骨髓微环境中IL-6和TNF的含量变化。结果 骨髓单核细胞具有分泌TNF和IL-6作用;卵巢分不必性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骨髓单核细胞TNF和IL-6基因表达调节失控;去势后大鼠体内TNF和IL-6水平与BMD呈负相关。结论 提示TNF和IL-6的水平升高是引起骨丢失的机理之一,卵巢分泌性激素对TNF和IL-6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德本  张涛  张国元 《重庆医药》2009,38(16):2016-20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2例原发性癫痫患者治疗前、抗癫痫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血清IL-2、IL-6、TNF-α、rCBF。结果癫痫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rCBF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未发现rCBF下降);治疗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rCBF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药物治疗对细胞因子水平有影响。rCBF检查是一种检测癫痫的敏感技术,发作间期rCBF检查可有效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皖生  何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0-1091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内毒索、TNF-α、IL-6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2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能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内毒素、TNF—α、IL-6水平,提高IL-2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