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Caspase-3和Fas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05/2002-11骨肉瘤标本38个及骨软骨瘤标本20个。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和Fas在38例骨肉瘤及2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3%(20/38),在对照组骨软骨瘤中为85%(17/20),Caspase-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骨软骨瘤(χ2=5.944,P<0.05)。Fas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74%(28/38),在对照组骨软骨瘤中为95%(19/20),Fas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骨软骨瘤(χ2=3.874,P<0.05)。骨肉瘤中Caspase-3和Fa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91,P<0.05)。结论:Caspase-3和Fas表达减低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人骨肉瘤,正常骨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新鲜人骨肉人瘤和15例正常骨进行研究。结果:正常骨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3/15),其中弱阳性1例,强阳性2例,骨肉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弱阳性11例,中度阳性6例,强阳性4例,比较两组的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骨肉瘤发生与凋亡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迭.结果:53例骨肉瘤组织中MIG-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和62.3%;20例良性骨肿瘤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MIC-1度uPA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84及22.726,P均<0.05).MIC-1,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Enneking分级、有无远端转移均密切相关.且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292,P<0.05).结论:MIC-1和uP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C-1及uPA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  相似文献   

4.
人骨肉瘤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人骨肉瘤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与15例骨软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6例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骨软骨瘤组织中阳性率为93.33%,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与骨肉瘤Enneking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也无相关性。结论:PTEN蛋白通过PTEN/Akt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未在骨肉瘤中表达出来,表明PTEN/Akt信号传导途径不能控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5.
人骨肉瘤中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了解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临床资料间的关系,研究P^16蛋白与骨肉瘤发生、发展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正常骨组织,52例骨肉瘤标本(其中27例有化疗前后配对标本),并作统计学对照处理。结果 P^16蛋白在骨肉瘤标本中的表达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与骨肉瘤转移、化疗、病理类型及生存率无关,而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关。结论 P^16蛋白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50~60年代,Burnet和Thomas提出免疫监视(immunosurveillance)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免疫机制,主要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cyte activated killer。IAK)、自然杀伤细胞(neutral killer,NK)等免疫效应细胞杀灭肿瘤细胞。虽然机体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但肿瘤在某些个体仍能发生并持续发展,甚至转移,其原因是肿瘤存在着多种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3、Fas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表达及Caspase-3、Fas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实验分对照组(脊髓未受打击)和损伤5个组,致大鼠脊髓(T9、T10)中度撞击损伤,损伤后6h、1d、3d、7d、15d取材,共分6组,采用HE染色、荧光Hoechst33258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对损伤脊髓组织进行标记;免疫组化方法测Caspase-3及凋亡因子Fas,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各时间段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急性损伤后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6h开始出现,多位于脊髓白质;3d达到高峰,在灰质和白质均有表达,7d后开始降低,持续15d;免疫组化检测Fas表达的阳性细胞6h开始增高,2d达到高峰,15d下降;Caspase-3 mRNA 6h开始增高,3d达到高峰,7d后恢复正常.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与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的时限相似.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发生,Caspase-3参与了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调节.Caspase-3的表达和Fas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研究抑癌基因p16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预后、分级的关系.方法:30例骨肉瘤新鲜标本,按刘氏分级法分为Ⅰ,Ⅱ,Ⅲ级;三年随访结果死亡13例,存活17例.15例正常对照骨组织.结果:①15例骨组织中阳性率73.33%(11/15);30例骨肉瘤组织中阳性率36.67%(11/30),骨肉瘤组较正常骨组p16蛋白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低(P<0.05);②13例死亡组中阳性率6.67%(1/13),17例存活组中阳性率58.82%(10/17).存活组较死亡组p16蛋白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高(P<0.01);③p16蛋白的染色阳性率和染色强度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骨肉瘤的发生与p16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其表达阳性率和强度与病理分级无关,与预后相关,提示p16可作为骨肉瘤的预后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耳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的表达变化,了解增殖与凋亡活动对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日本纯种大耳白兔23只,对照组2只,为无缺血兔耳正常皮肤;实验组21只,建立慢性缺血性兔耳溃疡模型。采用兔耳慢性缺血性溃疡模型,设立伤后1,4,7,11,15,22和26d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规律和分布特征。 结果:实验兔2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增高,并具有一定的时相性。②正常兔耳皮肤组织中有少量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③伤后15d,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 结论:创面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升高,其表达具有时相特征性和特定的表达部位,三者表达的时相提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参与调控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细胞增殖活动与细胞凋亡的规律基本一致。适量调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的表达水平,可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survivin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原发性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6例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0%(29/46),对照组12例骨软骨瘤组织中未见表达;survivin表达与外科Enneking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分型无关;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骨肉瘤中高表达,这种特异性表达对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增殖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可成为评价骨肉瘤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达。结果:53例骨肉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和62.3%;20例良性骨肿瘤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MIC-1及uPA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4及22.726,P均<0.05)。MIC-1、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Enneking分级、有无远端转移均密切相关。且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292,P<0.05)。结论:MIC-1和uP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C-1及uPA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c-myc基因和国人骨肉瘤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c-myc蛋白在30例人骨肉瘤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骨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示c-myc基因的异常导致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强和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P53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05/2002—11骨肉瘤标本38个及骨软骨瘤标本20个。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及P53在38个骨肉瘤及20个骨软骨瘤石蜡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5%(21/38),在对照组骨软骨瘤中为90%(18/20),骨肉瘤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62,P&;lt;0.05)。P53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66%(25/38),在对照组骨软骨瘤中为5%(1/20),骨肉瘤与骨软骨瘤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9.58,P&;lt;0.01)。结论:抑癌基因PTEN和P5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骨肉瘤的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人骨肉瘤、15例胎儿骨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骨肉瘤与胎儿骨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的nm23-H1蛋白表达。两者染色强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除部分骨母细胞和残存骨髓组织轻度着色外,大部分正常骨组织均未着色。与骨肉瘤和胎儿骨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2)。本研究结果提示,nm23-H1蛋白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分化有密切关系;在骨肉瘤的发生中nm23-H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9例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MFH-trpeOS)的形态特征,发生机制和诊断标准。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9例MFH-typeOS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应用组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FH-typeOS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CD68、波型蛋白(vimentin)、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黏连蛋白(osteonectin,ON),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水平。结果 MFH-typeOS由多种细胞组成,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瘤细胞具有骨母细胞(OB)、纤维母细胞(FB)和组织细胞(HC)特性,并证实肿瘤中有发育欠佳呈梭形的OB和骨样组织,其中3例电镜观察到部分瘤细胞胞浆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对CgA和Sy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18.0%。结论 MFH-typeOS是多细胞成分肿瘤,少数细胞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形成机制是骨母细胞去分化,丧失分泌骨样基质能力而出现纤维母细胞样增生。  相似文献   

16.
贠军  王岭  王廷  凌瑞  易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248-249,i008
背景:bag-1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其分泌蛋白是一种已经被确认的多功能结合蛋白。目前bag-1被认为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生物标记,但其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是否有意义?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设计:以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材料:选择1995-05/2000-05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块100例及2000-03/2000-05手术切除的1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作对照,以上均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存档标本。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观察100例乳腺癌与1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bag-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ag-1表达水平。②不同bag-1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0%,10%,差异有显著性(r=29.98,P=0.00);在Ⅰ期、Ⅱ期、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2%,88%,差异无显著性(r=0.61,P=0.75);在导管癌、小叶癌及特殊型癌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5%,80%,差异无显著性(r=0.16,P=0.95)。对94例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中,bag-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9%,bag-1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r=0.07.P=0.04)。结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关;bag-1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6):542-544,547
目的研究Bcl-2和Caspase-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cl-2和Caspase-3基因在骨肉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别研究两者与骨肉瘤Ennecking外科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30例骨肉瘤中的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并对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骨肉瘤中,Bcl-2和Caspase-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3%、86.7%,两者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Ⅰ~Ⅲ期中,Bcl-2和Caspase-3蛋白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和Caspase-3的表达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骨肉瘤发生与细胞凋亡失控有关,但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Bcl-2和Caspase-3表达失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利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中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但同时,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外科Ennecking分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其表达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兔耳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的表达变化,了解增殖与凋亡活动对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日本纯种大耳白兔23只,对照组2只,为无缺血兔耳正常皮肤;实验组21只,建立慢性缺血性兔耳溃疡模型。采用兔耳慢性缺血性溃疡模型,设立伤后1,4,7,11,15,22和26d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实验兔2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增高,并具有一定的时相性。②正常兔耳皮肤组织中有少量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③伤后15d,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结论:创面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蛋白的表达升高,其表达具有时相特征性和特定的表达部位,三者表达的时相提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参与调控慢性缺血性溃疡愈合过程,细胞增殖活动与细胞凋亡的规律基本一致。适量调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c-myc的表达水平,可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RECK蛋白及明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骨肉瘤组织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存档骨肉瘤标本30例,另取骨软骨瘤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ECK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RECK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30.0%),在骨软骨瘤组织中高表达(8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MMP-2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76.7%),在骨软骨瘤组织中低表达(1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1.25,P〈0.05);骨肉瘤组织中RECK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RECK低表达,而MMP-2高表达。RECK及MMP-2可能作为预测骨肉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30(1):542-544,54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cl-2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osteosarcoma,and discuss the role of Bcl-2 and Caspase-3 gen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osteosarcoma,as w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expression levels and Ennecking staging.Methods 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ssay was applied to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cl-2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30 aptients with osteosarcoma,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SPSS11.0 software.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Bcl-2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osteosarcoma was respectively 73.3% and 86.7%.There were prominent differences of positive rate of Bcl-2 and Caspase-3 between osteosarcoma and osteochondroma groups.The expression rates of Bcl-2 and Caspase-3 protei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osteosarcoma Ennecking grade Ⅰ to grade Ⅲ respectively.In osteosarcoma group,no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Bcl-2 and Caspase-3(P>0.05).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osteosarcoma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dropout of apoptosis,they are implicated in a complicated course participated by multiple genes and procedures.Bcl-2 and Caspase-3 gene play a certain role partly.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ssay shows a higher sensitivity in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osteosarcoma;however,their expression levels were not correlative to Ennecking staging.Therefore,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Caspase-3 may not be used as the criteria of the malignant degree and prognosis of osteosarc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