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作者报道了近三年来联用抗生素和溶菌酶治疗小儿急性痢疾171例的疗效。患儿中福氏志贺菌痢为41.5%,宋内氏志贺菌痢为58. 5%;3岁以下34例,3~7岁39例,7~15岁98例;轻、中、重和中毒型分别为69、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采用环丙沙星 (CPFX)口服(30mg·kg- 1 ·d- 1 )治疗 ,同期吡哌酸 (PPA)口服 (30mg·kg- 1 ·d- 1 )治疗 60例作对照 ,疗程均为 3~ 5d。结果 CPFX组在疗程内全部治愈 (1 0 0 % ) ,PPA组仅部分治愈 (2 3 3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 ,大便镜检复常时间 ,住院天数等 ,CPFX组明显优于PPA组。结论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急性菌痢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就耐药性较低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的增加,于1990—06~1992—06应用氟哌酸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一般资料:小儿急性菌痢住院患者临床观察病例120例。男65例,女55例,1岁~4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给小儿急性菌莉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1 ] 。笔者对我科自 2 0 0 0年以来收治的伴有惊厥症状的急性菌痢患儿 36例进行临床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共收治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患儿 99例 ,其中合并惊厥 36例 (占 36.4%)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年龄 1 0月~ 1 2岁 ,<1岁 1例 (占 2 .8%) ,~ 3岁 1 0例 (占2 7.8%) ,~ 6岁 1 5例 (占 41 .7%) ,>6岁 1 0例 (占2 7.8%) ;患儿病前均无外伤、中毒及癫痫史。过去有热性惊厥史 7例 ,有惊厥家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给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探讨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疗效 ,现将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 10 0例急性菌痢患者病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儿。诊断时依据陈孝文等主编的《医院诊疗常规》。入院时随机分为 2组 ,头孢曲松治疗组 5 0例和氨苄青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对照组 5 0例。治疗组中男 30例 ,女 2 0例。年龄 :出生~ 1岁18例 ,1~ 3岁 16例 ,3~ 7岁 14例 ,>7岁 2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其中轻型 13例 ,普通型 3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一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32例(9.41%),PIV一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一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一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一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检测出FLU—B型及PIV一1,2型。结论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7.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钢,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普通型、非典型型、中毒型;如不及时治疗普通型及非典型型可转为中毒型,死亡率较高。门。为探索既简便,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对1995年7月~1997年6月间普通型小儿菌痢88例进行对照治疗,实验组行庆大霉素、黄连素混悬液保留灌肠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一股资料88例患儿,男36例,女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48例,男ZI例,女27例;~l岁9例,~3岁28例,~7岁6例,~12岁5例;B组40例,男15例,女25例;~1岁7例,~3岁ZI…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 32例(9.41%),PIV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榆测出FLU-B型及PIV-1,2型.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9.
向永 《现代临床医学》2003,29(4):196-198
近年抗生素的序贯疗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基层 ,我们采用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颗粒 (世福素 )序贯治疗小儿急性典型菌痢 3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间收治的 6个月至 14岁儿童急性典型菌痢 10 6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急性典型菌痢诊断标准 :发热、呕吐、腹痛、解黏液脓血便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 >10× 10 9L- 1,大便常规高倍镜下白细胞 >15个 ,红细胞 >1个 ,查见巨噬细胞或大便培养阳性。 10 6例随机分配成三组 ,序贯组 36例 ,静滴组 32例 ,口服组 38例 ,各组性别、年龄、病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1991~1990年间我院住院小儿病毒性肝炎312例,现就小儿肝炎的一些特点作一研究,并与成人肝炎作一比较分析。临床资料1.急肝占94.55%(295/312),慢肝2.56%(8/312),重肝2.89%(9/312),急肝明显多于另二型(P<0.05),另二型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2.男女三型分别为170、4、5例和125、4、4例,构成比的性别比较,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主要是急肝差异明显。慢肝、重肝无差异(P>0.05)。3.年龄分布:<3岁,3—7岁,>7岁三组的急肝、慢肝、重肝例数分别为13、1、0;68、0、3和214、7、6、发现在急肝中,三组间任意两组总数比较,均随年龄增加而差异明显(P<0.01),另二型无差异(P>0.05)。4.甲、乙肝病原学检测、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美洛西林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32例用美洛西林100~200mg/(kg·d)静滴,bid;对照组30例给予氟嗪酸15mg/(kg·d),po,tid.均7-10d为一个疗程.结果 2组治愈率及临床症状平均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美洛西林可作为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1991年12月,我们用中药肠炎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秋泻)60例,并与同期用抗菌素治疗的小儿秋泻62例对照,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选择每年9~12月份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病程不超过一周,解稀水蛋花样便、伴脱水、发热或不发热,均排除菌痢、伤寒和鼠伤寒。共观察122例,随机分为中药肠炎散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小于1岁的45例,1~2岁的15例;抗菌素组(对照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小于1岁的41例,1~2岁的18例,2~3岁的3例。 (二)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查三大常规、粪培养。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治疗组仅给肠炎散口服,对照组从吡哌酸、SMZCo、氟哌酸、庆大霉素中任选1~2种口服或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因其喉部解剖特点,喉腔狭小,室带和声门下区黏膜下组织松弛,黏膜淋巴管丰富,出现炎症后肿胀发生喉阻塞。小儿咳嗽功能不强,下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加重了呼吸困难。小儿急性喉炎常比成人严重,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笔者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联合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及分组201 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  相似文献   

14.
观察对象是出生1天至14岁的正常男、女小儿,无先天畸形,亦无任何急、慢性病,156例中男71例,女85例,按年龄分为5组,即新生儿组(出生一月内),1月~3岁组,3~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观察项目包括一般外观,管袢数目,长度、形态、直径、血流速度和状态及管袢周围渗血点。观察的主要结果如下: 一般外观:正常小儿之甲皱皮肤微循环于  相似文献   

15.
王京和 《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1212-1213
我们利用冷盐水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shi-gellosis,简称急性菌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自2000年6月至2003年10月收治人院的急性菌痢患儿9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的诊断标准,粪便培养均为福氏志贺氏菌,将患儿随机分为冷盐水清洁灌肠组(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86±1.14)岁;人院前病程(2.58±1.36)d;其中普通型32例,重型10例,中毒型8例,其中5例合并休克,3例合并惊厥.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2.91土1.21)岁;人院前病程(2.54±1.38)d;其中普通型31例,重型9例,中毒型6例,其中4例合并休克,2例合并惊厥.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中毒型菌痢(以下称毒痢)120例,1~4岁60例,5~8岁40例,9~20岁18例,50岁以上2例。本病多见于1~8岁且体胖的小儿。死亡2例,80例发病于6~9月份。1起病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1.1突起高烧:所有小儿均以突发高烧起病,病体温39.3℃~42℃之间,且持续高烧。一般降温药(柴胡、安热静)不能使体温下降,并伴有畏寒或寒颤。2例儿童及1例老年患者以普通型菌痢起病,发病约24h后转为中毒型[1]。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4年5月一1996年8月共收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下称急性菌痢)141例,采用利福平治疗和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二 临床资料 共观察急性菌痢141例,男96例,女45例;年龄17—74岁;病程为二一12天,平均病程为4.8天。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其中弗氏87例,宋内21例.贺氏33全。经随机抽样分成3组(患者病情、病程。以及治疗前用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利福平47例右组氟呼酸47例(组复方新诺明47例。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3年1月至1986年9月采用三种方案治疗大便培养阳性的住院急性菌痢,共197例。现将三种方案的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1)具有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2)大便外观及镜检有急性菌痢样改变者(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3)大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的痢疾杆菌生长。2.临床资料:同期我科共收住急性菌痢患者693例,其中197例(28.43%)大便培养分离出志贺菌属的痢疾杆菌。本文197例患者中,男性110人(55.84%).女性87人(44.16%)。年龄33天~84岁,平均32.5岁。三种治疗方案为随机选择分组采用,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临床病情均符合病例选择(1)、(2)、(3)项。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是 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我科于 2 0 0 2— 0 3~ 2 0 0 3— 0 3采用低能量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 IB)治疗支气管肺炎 4 2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 72例。根据《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年 )及 WHHO关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分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12 (1) :3]标准进行诊断与分型 ,均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按就诊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男 2 4例、女 18例 ;年龄 11月~ 8岁 ,平均 4岁 6个月 ;病程 1~ 7d,平均 3.8d;重型 11…  相似文献   

20.
朱功新 《海峡药学》2003,15(2):106-107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59例急性喉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岁10例,—3岁10例,—14岁7例。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岁12例,—3岁15例,—14岁5例。就诊时均有声嘶、咳嗽、咽痛等表现,重者出现三凹征(或四凹征)等喉梗阻症状。两组间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差异均元显著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及一般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每次1mL加生理盐水至2mL,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连用2—3次,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次0.25—0.5mg/kg,4—6h1次,观察4—6h。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51.9%),有效7例(占25.9%),无效6例(占22.2%);对照组显效5例(占15.6%),有效8例(占25.0%),无效19例(占59.4%)。X^2=8.2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急性喉炎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副作用小,适合在门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