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研究药物在体外或体内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抑菌)或使病原菌死亡(杀菌)的作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和半数有效剂量等测定。本技术指南对抗菌药物药效学非临床研究的常用术语、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创新抗菌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凤茹  王艳  杨荣雪 《河北医药》2001,23(12):946-947
细菌感染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作用 ,使毒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 ,又不致于使细菌发生耐药 ,必须合理使用。1 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品种繁多 ,选用适当药物极为重要。最好尽一切努力找到病原菌 ,根据药敏试验 ,选用病原菌高度敏感的抗生素。在未得到培养结果前 ,可以根据患者病史、病情、感染来源以及临床经验开始抗生素治疗 ,以免延误治疗 ,以后按培养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1 1 选用杀菌的抗生素 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性毒性 ,对宿主细胞及组织无或很少毒性。了解抗生素对细菌作用的不同 ,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抗…  相似文献   

3.
中药及天然药物抗白血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系统中以白细胞系统为主的异常增生,并广泛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和脏器,引起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临床上常见感染、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迄今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等,都因毒副作用较强而制约了其应用。本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取得了一定进展。8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以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抗白血病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这方面的资料较多,本文拟就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提…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品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34-1134
疾病是通过药物而获得治疗,抗生素在抑制病原菌的同时,也会使患者中毒,这就是抗生素的两重性。滥用药物其后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现提出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人类医学领域以外使用的危险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6):321-323,335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5年2月15日~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了就人类医学领域以外抗生素的使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抗生素按重要性级别起草目录的国际专家会议。确定抗生素重要性级别标准是:(1)在治疗严重感染时,仅有一种药物或该药是仅有的少数可供选择药物中的一种;(2)病原菌可能由于医学领域外某些抗生素的使用而获得耐药性基因,进而引起人类感染,而临床上依赖于这些抗生素进行该病原菌感染的治疗。符合上述标准1和2作为极为重要的抗生素;符合上述标准1或者2作为高度重要的抗生素;既不符合上述标准1或者也不符合标准2作为重要的抗生素。会议起草了对人类健康重要的抗生素目录,并敦促人类采取特殊的管理策略以防止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急剧增多,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逐渐加剧,三者互为因果,被当今医学界视为抗生素危机。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在医疗工作中不仅应大力提倡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不能忽视临床护士在正确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因为临床护士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操作者,抗生素使用得当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感染而又不破坏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因此,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瑾  曾颖  唐帆  袁芳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5):389-392,398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与中药制剂联合使用。加强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提高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协同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提供依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肝羧酸酯酶、P糖蛋白是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氯吡格雷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也有些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药效学方面与氯吡格雷有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华  彭音  陈芳  张琴  储士润 《安徽医药》2020,24(4):800-804
目的探讨白及二氢菲类化合物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作用,为白及药理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白及组织的二氢菲类化合物(Dihydrophenanthropyrans,Dih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种常见病原菌及标准菌株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常见病原菌均采自同一科室的临床菌株,实验时间从 2017年5月至 2018年5月。接着将菌株接种到 Dihs浓度为 MIC的培养基及对,照培养基上,共培养 48 h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结合菌斑图,判断 Dihs对临床菌株及抗生素的药理作用。结果白及 Dihs具有抑制临床病原菌生长的作用,且不同材料的 Dihs对菌株的 MIC值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悬浮细胞组织中的 Dih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值相对于其他白及组织最小,为(0.58±0.23)mg/mL。同时, Dihs有增强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但是对某些抗生素 Dihs也有降低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其中, Dihs增强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作用较大,抑菌圈直径平均增加了(4.4±0.3)mm。进一步从实验结果还可以发现,白及 Dihs具有逆转某些病原菌耐药性的作用。结论白及二氢菲类化合物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和逆转耐药性的作用。本研究为白及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的参考,也为江油地区白及的抑菌等活性成分的利用和临床新型抗生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抗微生物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送检标本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销售金额最大的为头孢菌素类;用药频度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临床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常用抗生素的细菌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控制细菌耐药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革兰阴性菌外膜结构成分脂多糖(LPS)即内毒素,是其主要致病因子,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发热、代谢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多器官功能损害、休克乃至死亡等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这些效应主要是通过LPS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促进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与释放,导致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在现代医学对由内毒素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仍然一筹莫展的今天,不断有中药、复方或其所含成分被证明对受内毒素攻击的动物有保护作用。我们先期的研究结果亦证明,中医经典复方凉膈散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炎症活性,从中药寻找抗内毒素治疗措施呈现良好的前景,抗内毒素中药活性筛选成为关注的热点。然而,对于中药或复方来说,由于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限制了细胞筛选体系和分子筛选体系的应用,特别是在以有效部位、提取物甚至水煎剂为研究对象时则更加困难。若用哺乳动物模型进行大规模筛选,则费时、费力、费物资,代价难以承受。斑马鱼被广泛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利用斑马鱼模型来筛选药物已成为发现候选药物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转基因、诱导突变和反义morpholino knockdown等技术的使用,结合活体成像技术,使斑马鱼成为研究人类炎症免疫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及在活体内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良好模式生物。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构建及基于该模型的中药抗内毒素炎症活性筛选研究。采用LPS卵黄囊注射诱导成功建立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以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斑马鱼死亡率、生存时间可作为评价抗内毒素炎症活性参考指标。利用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开展了凉膈散方提取物(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凉膈散方中单味中药提取物(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及凉膈散方所含活性单体抗内毒素活性筛选。研究证明该模型用于中药抗内毒素活性评价是可行的。鉴于有效成分组方是创新中药研发的新形式、新方法,我们利用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开展了抗内毒素中药有效成分组方的配伍与配比研究,获得优化配方并申请专利保护。利用LPS诱导的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建立适宜于不同层次(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及复方不同提取部位或组分)中药形式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方法,为抗内毒素中药筛选提供一个介于体外初筛与哺乳动物验证之间的快速、低成本和活体筛选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炎症、肿瘤、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中药抗炎有效成分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目前黄酮类、苯丙素类、醌类、鞣质、皂苷、生物碱、多糖类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抗炎、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各类成分的作用机制,探讨当今抗炎、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这为有效使用中药有效抗炎成分在抗肿瘤治疗中带来启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自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以来大大延长了人的寿命,然而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而且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远远超出了新抗生素的开发速度。因此,对现有药物的联合使用在阻止病原菌耐药性的传播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人类对细菌生态学和进化的了解。尽管多药联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敏感菌和耐药菌间的选择性差异却知之甚少,鉴于此,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抗感染研究工作提出一个以提高对耐药菌的选择性为目标的多药联用抗菌治疗新策略。结果作者发现,临床上因考虑到药效而不主张使用的抑制型药物组合——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对多西环素耐药菌的选择性杀灭作用。相反,临床上倡导使用的协同型药物组合——多西环素-红霉素在绝对增强对耐药菌和敏感菌作用的同时,也增强了多西环素耐药菌的选择性富集,致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这些发现指向一个内在的折中,即传统上在临床回避使用的抑制型药物组合却可能有助于降低耐药性,甚至逆转对耐药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感染性案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个体病例用药的分析,找出用药存在的问题。结果:本感染性病例治疗有欠妥之处。结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应明确用药目的,参考病原菌分布特点、PK/PD、细菌耐药趋势、实验室指标等因素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诸多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耐药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健康问题之一,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新型抗生素研发、现有抗生素改良以及阐明微生物的耐药机制等研究正在不断的开展。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为病原菌耐药性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及分析工具,这极有利于研究者高效地发现各种新的耐药基因,了解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过程。本综述的目的在于从基因的视角认识病原菌耐药性,为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更好的理解和应对耐药问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革兰阴性菌外膜结构成分脂多糖(LPS)即内毒素,是其主要致病因子,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发热、代谢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多器官功能损害、休克乃至死亡等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这些效应主要是通过LPS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促进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与释放,导致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在现代医学对由内毒素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仍然一筹莫展的今天,不断有中药、复方或其所含成分被证明对受内毒素攻击的动物有保护作用,我们先期的研究结果亦证明中医经典复方凉膈散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炎症活性,从中药寻找抗内毒素治疗措施呈现良好的前景,抗内毒素中药活性筛选成为关注的热点。然而,对于中药或复方来说,由于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限制了细胞筛选体系和分子筛选体系的应用,特别是在以有效部位、提取物甚至水煎剂为研究对象时则更加困难。若用哺乳动物模型进行大规模筛选,则费时、费力、费物资,代价难以承受。利用斑马鱼模型来筛选药物已成为发现候选药物的主要技术。近年来,转基因、诱导突变和反义morpholino knockdown等技术的使用,结合活体成像技术,使斑马鱼成为研究人类炎症免疫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及在活体内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良好模式生物。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构建及基于该模型的中药抗内毒素炎症活性筛选研究。采用LPS卵黄囊注射诱导成功建立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以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斑马鱼死亡率和生存时间可作为评价抗内毒素炎症活性参考指标。利用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开展了凉膈散方提取物(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凉膈散方中单味中药提取物(不同极性提取部位)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及凉膈散方所含活性单体抗内毒素活性筛选。研究证明该模型用于中药抗内毒素活性评价是可行的。鉴于有效成分组方是创新中药研发的新形式、新方法,我们利用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开展了抗内毒素中药有效成分组方的配伍与配比研究,获得优化配方并申请专利保护。利用LPS诱导的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建立适宜于不同层次(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及复方不同提取部位或组分)中药形式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方法,为抗内毒素中药筛选提供一个介于体外初筛与哺乳动物验证之间的快速、低成本和活体筛选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左丽  董熙昌 《贵州医药》1990,14(4):199-201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日益增多,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其中主要由念珠菌引起。这类感染常用抗真菌抗生素治疗,不但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大。选用有联合协同或累加作用的两种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在临床早已广泛应用,但有协同或累加抗念珠菌作用药物的报道尚不多见,为了筛选并研究这类药物,我们从本教研室曾筛选出的一些对念珠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与已在国内报道的抗念珠菌药物和临床上应用的抗念珠菌药物,进行两两配伍,寻找有联合抗念珠菌作用的药物,为临床应用新的有效药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谢新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97-3498
抗生素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的需要所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目前所指的抗生素除上述定义外,还有半合成抗生素,它是以抗生素为基础并对其结构进行改造获得的新化合物;此外,某些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微生物药物也属于抗生素,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因为有了抗生素,传染性疾病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原性微生物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药菌感染已和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一样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问题。笔者将对我国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  相似文献   

18.
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就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特点以及抗生素治疗的合理选择,阐述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老年肺部感染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结论: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中,对减少细菌耐药性和医药资源的浪费,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全球约7000万人。目前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虽可抑制HIV,但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感染。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及其复方能有效降低HIV病毒载量,减轻艾滋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优势骨架类型的活性分子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本文围绕临床应用的抗HIV单品药物、临床应用的抗HIV中药复方、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抗HIV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发现新型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徐学君 《中国药事》2000,14(2):98-99
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 ,能够增强、延长疗效 ,降低毒性 ,缩短疗程 ;配伍不当则降低疗效 ,增加不良反应。近年来 ,临床对中西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1 含有机酸的中药五味子、山楂、乌梅等与四环素、红霉素等碱性抗生素配伍 ,中药中有机酸的酸化作用 ,使碱性抗生素排泄加快[1] 。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及其制剂五味子糖浆、山楂冲剂等与磺胺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多粘菌素及其他碱性药物配伍 ,中药中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酸化尿液 ,而降低上述抗菌药的作用 ,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 ,使乙酰化后的磺胺类药物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