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再将其分为3个亚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记录相关的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视网膜病变组患者血清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血清Hb A1c水平、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血清Hb A1c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1)。DR组血清F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清FPG水平、BDR组血清FPG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DR的严重程度与Hb A1c、FPG、d BP成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Hb A1c、FPG水平增高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DR患者、30例无DR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DR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Visfatin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明显升高(P<0.01)。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水平BDR组较NDR组明显升高(P<0.01),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DR患者血清Visfatin与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8,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在DR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IV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之间的关系。 方法 143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依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58例,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47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8例。同时设健康体检者55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其血清IVC、LN的含量。所有检测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分析病例组血清IVC、LN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1)血清IV-C水平:三组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间比较,PDR组高于BDR组,B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血清LN水平:BDR组、PD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NDR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间比较,PDR组高于BDR组,B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VC、LN、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血清IVC、LN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IVC、LN水平,有助于估计DR病变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清SDF-1,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分成视网膜病变组(DR)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并将视网膜病变分成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这几组研究对象展开血清SDF-1,VEGF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NDR、PDR、BDR组VEGF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BD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DR、BDR组SDF-1水平均较健康组和NDR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组SDF-1水平高于BDR组(P<0.05)。结论血清SDF-1,VEGF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血清SDF-1,VEGF水平进行检测对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特点。方法  1将 374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DR)、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三组 ,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指标。2将 374例患者分别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 ;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 ,分别探讨肥胖及高血压对 DR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1HDR、BDR、PDR三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血脂代谢紊乱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 2肥胖组DR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3高血压组 DR发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 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程度、血脂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等因素均在 DR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Ⅱ型糖尿病患者174例,包含无视网膜病变(NDR)51例、有视网膜病变(DR)123例,其中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65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8例,检测病人的Tch、TG、HDL-C、LDL-C、VLDL-C、ApoA、ApoB、LP(α)和oxLDL水平,分析血脂水平和各组的关系.结果 DR患者血清Tch、TG、LDL-C、VLDL-C、ApoB、LP(α)和oxLDL水平显著高于NDR患者,而HDL-C、ApoA较NDR患者低;PDR组的血清Tch、TG、LDL-C、VLDL-C、ApoB、LP(α)和oxLDL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HDL-C、ApoA水平也较BDR者显著降低.结论 DR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检测和调节血脂,防止DR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及TNF-α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再分为无DR组、背景组DR组和增殖期DR组)及40名健康人血清中的脂联素及TNF-α进行测定。结果①DM组血清脂联素及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②BDR组的脂联素及TNF-α含量低于NDR组(P<0.05);③PDR组的脂联素及TNF-α含量低于NDR组(P<0.01);④PDR组的脂联素含量及TNF-α低于BDR组(P<0.05);⑤DR的严重程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脂联素及TNF-α的降低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脂联素及TNF-α水平更低,脂联素及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索、血糖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t)]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和健康体检(健康组)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微柱法测定HbAle,放免法测定空腹INS,同时测定FBG、血脂等,并收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直糖、血脂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间sVCAM-1水平,sVCAM-1水平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DR组、BDR组和NDR组患者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DR组患者血清sVCAM-1的增高较BDR组、NDR组增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sVCAM-1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病程呈正相关(r=0.338,P〈0.05),与HbAlc、FBG、CHO、TG、LDL、空腹INS均无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sVCAM-1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监测视网膜病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表达及其在不同分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间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正常对照组。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型AECA阳性表达BDR组和PDR组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BDR组和PDR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由正常眼底向DR的转变,血清IgG型AEC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表明AECA与DR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NDR)组60例;DR组62例,其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40例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2例;健康对照组60名,测定血清瘦素、颈动脉IMT及斑块等,进行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DM-DR组瘦素水平高于DM-NDR组(t=3.21,P<0.01);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PDR组(t=2.23,P<0.05)、NDR组(t=2.85,P<0.01)。老年DM-DR组颈动脉IMT厚度较DM-NDR组增厚(t=2.38,P<0.05)。在以瘦素水平为因变量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入选的变量为:病程(β=0.353,P=0.026)、BMI(β=0.2813,P=0.004)、HOMA-R(β=0.189,P=0.009)、IMT(β=1.109,P=0.043)。结论老年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MT显著相关。瘦素水平受病程、BMI、HOMA-R、IMT影响,可以反映DR的进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三组,即: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8例。以电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空腹血清C肽进行测定。结果 三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清C肽含量会由于病变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血清C肽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余涵  张向东  付群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16-17,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IGF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50例T2DM患者[包括14例无DR的T2DM患者(NDR)、16例单纯型DR患者(BDR)、20例增生型DR患者(PDR)]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Ⅰ、IGF-Ⅱ和IGFBP-3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1);PDR组IGF-Ⅰ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和BDR组IGF-Ⅱ水平显著低于NDR组(P〈0.05)。NDR组、BDR组和PDR组间IGFBP-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Ⅰ和IGF-Ⅱ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并与视网膜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宇  袁军  陈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32-3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5例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6例,增生性DR(PDR)29例.并与43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和同期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NDR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P<0.05).结论 VEGF和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价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 5 4例糖尿病患者 (DM)和 4 4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中瘦素含量 ,对 DM组行直接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 ET和 N O的含量 ,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1血清瘦素含量患者组 (13± 4 ) μg/ L 较对照组 (6±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0 1) ;非增生性视网膜病 (BDR)组 (16± 6 ) μg/ L 较无视网膜病 (NDR)组 (7±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5 ) ;增生性视网膜病 (PDR)组 (40± 8) μg/ L 较 BDR组 (16±6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1)。 2随病程的进展患者组血 NO含量显著下降 (P=0 .0 0 13)且血 ET含量显著升高(P<0 .0 0 1)。 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血浆 ET含量呈正相关 (r=0 .80 4 ,P<0 .0 0 0 1) ,与血清 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779,P<0 .0 0 0 1)。结论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升高可提示 DR病变的严重程度 ,其升高与 ET呈正相关而与 NO呈负相关 ,表明视网膜缺血 ,而且其升高可能诱导 DR患者新生血管生成 ,为DR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与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血脂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2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RP、TG、TC、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且CRP、TG、TC、LDL-C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CRP,脂质紊乱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足背动脉管腔狭窄率,分为狭窄率≥50%;狭窄率<50%;动脉内膜无变化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25-(OH)D3等指标,分析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25-(OH)D3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足背动脉中狭窄率≥50%组患者年龄大于狭窄率<50%组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14.28±5.46)nmol/L,显著低于狭窄率<50%组的(24.14±7.61)nmol/L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的(30.54±7.13)nmol/L(t=4.67、3.41,均P<0.01)。动脉内膜无变化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动脉内膜无变化组(t=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足背动脉狭窄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DL-C呈正相关(r=0.45、0.38、0.53、0.74,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DL-C及25-(OH)D3水平是足背动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DL-C及25-(OH)D3,血清25-(OH)D3浓度可能是足背动脉的预测指标,降糖同时补充25-(OH)D3可延缓足背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眼内液(房水、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探讨其在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血浆VEGF含量(34.47±l.76)pg/mL,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血浆VEGF含量(53.93±3.08)pg/mL,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浆VEGF含量(53.36±3.28)pg/mL,对照组血浆VEGF含量(178.30±10.13)pg/mL,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房水VEGF含量(184.86±12.60)pg/mL,对照组房水VEGF含量(90.06±8.32)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74l.70±92.02)pg/m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94.38±21.21)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血浆VEGF与房水、玻璃体VEGF无相关关系(P>0.05),玻璃体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正相关关系(r=0.906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含量较正常人低,但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无关;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与玻璃体VEGF含量增高,玻璃体内VEGF含量增高与患者HLAlc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炎症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DR患者80例作为DR组,将其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检测各组的血清PGE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EGF的水平。结果 DR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IL-1β、TNF-α、VEGF、PGE2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PDR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NPDR组,空腹血糖、HbA1c、IL-1β、TNF-α、VEGF、PGE2水平均高于NPDR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PGE2水平与IL-1β、TNF-α、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血清IL-1β、TNF-α、VEGF、PGE2水平过高以及糖尿病病程过长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9.
李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4-227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和单纯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4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Hcy、VEGF和脂联素水平并比较.结果 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高于NDR组(均P<0.05).而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NDR组(均P<0.05).血清脂联素与Hcy和VEG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Hcy、VEGF和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disease,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年龄将入组患者分为青年组(24~44岁)、中年组(45~64岁)、老年组(≥65岁),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OH)D等临床资料,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系统(MNSI)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DP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之间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家族史、HbA1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青、中年组非DPN患者25(OH)D水平均较DPN患者显著升高(P=0.013;P=0.043),老年组患者DPN与非DPN组之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25(OH)D为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危险因素,在老年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是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保护因素,由于25(OH)D在老年组DPN患者中水平较低,未发现维生素D对老年DPN患者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