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 ,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 ,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药物封闭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采取无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腹膜关闭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同时于切口周围实施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处理.结果 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与庆大霉素联合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璇璇  贺海艳 《贵州医药》2023,(10):1668-1669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及术后治疗,两组患者行常规术前访视、术中、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手术室专项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乙级愈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专项护理可有效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升术后切口愈合质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综合提升胃肠道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切口符合清洁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仅采用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比较2组术后观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甲级愈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5%;二次缝合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率及二次缝合率,且可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黄初德 《北方药学》2016,(1):110-111
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防治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抗生素基础上于手术前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结合临床观察和术后跟踪病情,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4.84%较对照组(16.13%)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杆菌是本次切口感染患者的主要病菌感染类型,观察组出现3例革兰氏杆菌感染,对照组出现8例革兰氏杆菌感染,观察组革兰氏杆菌感染较少。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能有效降低革兰氏杆菌感染等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海明 《北方药学》2014,(8):124-12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针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合理预防,积极治疗,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56-25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运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胆道手术治疗的3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治疗4d或以上择期手术,且治疗组于术前30min加用1剂头孢呋辛2g.ivd抗感染,对照组不加用。术后比较两组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治疗组5例切口发生感染(3.12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7.6±1.2)d,对照组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7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7.7±1.1)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手术患者于术前采用抗生素治疗4d以上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而不再需要术前30min采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分析愈合不良发生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12月妇产科发生的30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两组均给予切口换药。治疗组手术24h后切口给予频谱微波照射,2次/d,每次30min。连续5~7d,及照射后用利凡诺注射液100mg湿敷腹部切口,连续3~5d,对照组给予切口神灯治疗仪(TDP)理疗,2次/d,每次30min,连续5~7d。结果全部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切口愈合不良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率低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及换药次数。结论术前预防,可以降低术后愈合不良、切口液化发生率。运用微波照射联合利凡诺注射液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预防切口液化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杨国才 《海峡药学》2010,22(5):164-165
目的观察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规范化抗生素应用的效果观察,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腹部外科2006年1月-2007年12日出院病例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0月规范化应用抗生素的出院病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联合应用种类、应用时机、应用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甲级愈合率无差异(P〉0.05);对照组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多、术后预防应用为主、应用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也较观察组长(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生素规范化使用方案安全、有效、操作性强,对降低药费使用,减少细菌耐药,预防药源性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忠荣  黄忠  王启琴 《中国药师》2009,12(4):484-486
目的:观察两种给药方案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胆道感染并行择期手术162例,全部病例术前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治疗4d以上,治疗组82例,术前30min给予一剂量头孢呋辛2g,ivd;对照组80例,术前不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结果:治疗组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65%,切口愈合平均时间7.8d.对照组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2.56%,切口愈合平均时间7.6d,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4天以上的胆道感染手术患者不需再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8,(2):240-242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与阿莫西林对急诊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急诊外科手术患者11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唑啉预防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创面甲级愈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切口创面甲级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唑啉预防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速了切口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系化脓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120例,据手术切口及术后换药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每天常规碘伏消毒,换药、引流、扩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治疗组甲级愈合率为80.0%,丙级愈合率为8.3%,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61.7%,丙级愈合率为23.3%;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能够减少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口切口感染率,且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自2004年6月开始我院妇产科应用红外线行腹部手术切口照射260例,总结了经红外线照射后切口愈合情况,对减少脂肪液化、切口早期愈合、术后切口感染有明显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商品名:贝复济)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48例术中应用贝复济及空白对照临床病例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甲级愈合率进行观察,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贝复济组在切口愈合时间明显较空白对照组缩短,且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腹部手术后1次常规应用贝复济能加速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不增加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腹部切口为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常规缝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对照组为1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皮下引流管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9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放置皮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二次清创缝合发生率.结果 19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93%,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9.66%;观察组3例(2.07%)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8.28%)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行二次清创缝合,对照组7例行二次清创缝合率,观察组二次清创缝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切口感染和二次清创缝合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 术后未使用抗菌药,仅术前使用抗菌药和术前 术后均使用抗菌药三组病人清洁手术的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将三组病人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洁手术术后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将我站2005年至2007年术前无感染征象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30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各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常规会阴切开及缝合,治疗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结果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两组会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日差异不显著。结论正常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切口疗效不显著,关键是良好的手术技术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陈玉华 《北方药学》2011,8(2):79+65-79,65
目的: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阴道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侧切、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肿胀、切口愈合、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愈合、疼痛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轻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