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 NADPH-d方法研究发现 :在应激的早期 ( 1~ 6d)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基底前脑、纹状体、间脑和脑干内出现的部位增多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增多 ;而在应激的晚期 ( 9d以后 )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的部位及数量明显减少。提示在慢性应激的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增强 ;而在应激的晚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实验按培养龄分 4组 ,分别在接种后 5d、10 d、15d和 2 0 d终止培养 ,继而进行NA DPH - d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显示 :培养后 5d即有一定数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 ,在 4个实验组中 ,以 15d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为最多、突起最长 ,深染细胞数量也最多 ,大部分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与突起均局限分布在细胞团块内 ,胞体大小不一 ,只有少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细胞团块之间 ,其突起伸向或围绕团块。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胚鼠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内即已有一氧化氮合酶存在 ,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胚脑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小鼠海马CAl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阳性神经元的时程变化,探讨NO在脑缺氧中的作用并为抗脑缺氧提供依据。方法:复制小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和n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急性缺氧后不同时程点小鼠海马CAl区NADPH-d 和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急性缺氧后0.5h组小鼠海马CAl区NADPH-d 和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3h、6h和12h组逐渐增多并于12h升高达到最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于24h后开始降低,48h恢复正常。结论:急性缺氧后早期海马CAl区NOS和nNOS水平明显增多,NO在缺氧所致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长度增加,多极细胞占64%;28d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树突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分枝简单化;35d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120d).生后7d时,一氧化氛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视区的白质和皮层的5、6层中,7d后该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第2/3及4层中明显增多,这种分布状态在35d后趋于稳定。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生后第2周逐渐出现,第3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结果提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视觉中枢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小鼠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时程变化,探讨NO在脑缺氧中的作用并为抗脑缺氧提供依据.方法复制小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和n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急性缺氧后不同时程点小鼠海马CA1区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急性缺氧后0.5h组小鼠海马CA1区NADPH-d和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3h、6h和12h组逐渐增多并于12h升高达到最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于24h后开始降低,48h恢复正常.结论急性缺氧后早期海马CA1区NOS和nNOS水平明显增多,NO在缺氧所致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侧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反应证明,基底前脑神经元包括着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以及两者共存的神经元等三种类型。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其数量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前由+1.0水平,它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70%,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50%;但到前连合水平则仅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20%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40%。本文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一氧化氮合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意义以及此二种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分布的变化。方法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与正常组 ,应用NADPH d组化法显示肝硬化大鼠黑质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数量及胞体灰度。结果 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阳性胞体的灰度增加 ,正常组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但胞体的灰度降低。结论 肝硬化大鼠体内有毒物质使脑细胞广泛受损 ,神经递质传递发生障碍 ,造成肝性脑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病症  相似文献   

8.
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生后一周内即施行单眼缝合和双眼缝合成活至1 年的猫视觉中枢(上丘表层,外膝体和视皮层17 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显示:(1)单眼缝合或双眼缝合并不改变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数量,但单眼缝合使对侧上丘表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树突野最大半径减小,树突总长度减少;而双眼缝合可使双侧上丘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胞体减少,树突野最大半径以及树突总长度均明显减少。(2)单眼缝合导致外膝体非剥夺层中出现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剥夺层少量出现,而双眼缝合却没有以上效应。(3)单眼缝合不影响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该神经元在皮层各层中的分布密度;双眼缝合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但可使NADPH-d 黄递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视觉神经中枢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受视网膜活动依赖性的调节,且受视觉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进行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元型 (neuronalNOS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 ,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 ;且二者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原代混合培养的 Wistar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给予不同时间的缺氧复氧 ,观察其一氧化氮的代谢中间产物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和银杏叶提取物对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缺氧复氧可造成培养大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双相升高。即 :在缺氧早期 (缺氧 2 h)可见一氧化氮一过性升高 ,然后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在缺氧 8h、复氧 18h后可见第二次一氧化氮升高。于缺氧前 1h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别加入氨基胍 (0 .5 m mol/L)和银杏叶提取物 (5 0 μg/ml) ,发现氨基胍可有效地抑制缺氧复氧晚期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升高 ,但不能抑制缺氧早期一氧化氮的产生 ;而银杏叶提取物可有效地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一氧化氮双相升高。提示 :在混合培养的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 ,一氧化氮的双相升高是由不同亚型的一氧化氮合酶所介导 ,其早期升高可能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上调所致 ,而其晚期升高则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的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可抑制缺氧复氧时神经元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一氧化氮的产生而完成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半月板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及测微器在50侧(男30、女20)成人尸体的标本上对伸(足母)短肌和伸趾短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进行解剖与测量.伸(足母)短肌的长54.8±0.90mm,宽15.90±0.44mm厚3.46±0.18mm;伸趾短肌的长65.65±1.58mm,宽19,46±0.51mm,厚3.43±0.19mm.血供主要来自跗外侧动脉,其起点处的外径1.72±0.09mm,入肌处的外径0.82±0.06mm,可游离的长度24.85±1.41mm;肌肉由腓深神经分支支配.本文还讨论了该肌瓣的临床应用及作为供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鼠角膜中央区SP样、CGRP样免疫阳性纤维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角膜中央区注射HRP后,用抗SP和抗CGRP抗体对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结果证明:双重阳性细胞出现于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区且集中分布于背内侧部.CGRP样双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的背内侧部的周边区;SP样双重阳性细胞散在于节的背内侧部的深部。两者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在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未见双重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云南正常人角膜前曲率半径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张仲彦  郝江 《解剖学杂志》1997,20(4):310-312
测定统计了云南正常人515例(1030)眼的角膜前曲率半径,结果如下:水平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728±0.301mm((?)±s);垂直经线前曲率半径为7.627±0.307mm.水平经线与垂直经线间以及男女性别间的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同性别中左右眼间无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大,角膜前曲率半径值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of rats was studied by giv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o the fetus in vivo.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was given to the fetus by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of pregnant rats for removing exogenous glucocorticoids from the fetus, and by brain aspiration of the fetuses for removing the fetal pituitary gland (ACTH) and endogenous glucocorticoids. When the fetus was placed under a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for the last couple of days of gestation,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ccurred speciflcally in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The degree of the poor differentiation seem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duration of the low-glucocorticoid-condition. Supplemental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could prevent this poo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ssu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zona glomerulosa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depends much on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验室饲养研究了川楝素对家蝇(Musca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实验啮齿动物豚鼠、兔、大白鼠、小白鼠(津白Ⅰ号、津白Ⅱ号和昆明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进行了观察。其联会复合体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如都包括2条侧体和两侧体间的空间中的一条中体,并有较细的横丝等,但在形态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同源染色体和其间的联会复合体,吸附于核内膜上,核内膜加厚形成板状物,其中体明显到达核膜。性泡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配对。小鼠核仁密切联系性泡。性泡也可紧密贴于核膜,中体上存在有数目不等的小结节。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胸腺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跨节投射——CB-HRP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CB-HRP注入大鼠胸腺,研究了标记细胞在感觉神经节的分布及初级感觉终末在脊髓、脑干中的投射。结果表明:1.在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中有标记细胞;2.在C_1-T_5段双侧脊神经节中有标记细胞,推测这些标记细胞可能随交感神经传入,其中C_3-C_4段的投射可能随膈神经传入;3.脊髓中的标记终末,见于C_1-C_8节段,主要分布在Ⅰ层内;4.脑干中的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双侧孤束核的全长及连合核中。在疑核标记的节前神经元附近有的也可见终末分布,提示胸腺的一级传入与传出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9.
改变力学环境后松质骨胞元结构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质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疏松、多孔,由针状、片状骨小梁组成多种胞体,其结构称为胞元结构。正常生理状态下,骨质的形成与吸收呈平衡态,骨结构稳定,当骨所处的力学环境发生变化时,骨的结构形态也随之变化。松质骨细观结构数值模拟变化的力学环境与骨结构的关系目前未见报道,本文是采用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自适应生理模型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在力学环境发生变化后用计算机预测松质骨胞元结构;定量的研究了松质骨胞元结构从一种优化平衡态到另一种平衡态与其力学环境的关系,模拟了松质骨胞元结构的变化与力学环境的适应性。把这种骨结构预测从宏观水平提高到细观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的抗原表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恶性疟原虫株MSP-2基因序列,检索我国虫株MSP-2是否具有国外已鉴定的MSP-2抗原表位。结果显示,我国虫株MSP-2具有已鉴定的FC-27等位基因型可变区抗原表位STNS和DTPTATE。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抗原表位分析技术对MSP-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预测,并以合成肽技术鉴定了预测表位的免疫原性。抗原指数分析表明,MSP-2分子亲水性指数和侧链易曲性指数最高的区域分别位于aa153~166和aa65~72,而aa53~60可能是我国虫株特异的抗原表位。用4个合成肽进行免疫学鉴定,证实预测的表位可以诱导抗肽抗体反应,免疫血清可识别重组MSP-2和恶性疟原虫全抗原中MSP-2抗原区带,且合成肽可与我国流行区高度免疫人群免疫血清反应。由于这些表位存在于我国海南、云南、安徽株MSP-2序列中,可以作为研制我国恶性疟重组多价表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