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全视网膜镜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46眼进行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术后随访1年,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4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441例中第二眼并发有视网膜病变者65例(14.7%)。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其中并发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9例;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例伴有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单纯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7例。高度近视161例与中低度近视223例比较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与此相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发生率更高(P<0.05)。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30例,经手术治疗后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3%;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格子样变性区也同时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和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经1~3年的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对其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预防性治疗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95例(109只眼)行氩离子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接受氩离子眼底激光光凝术95例(10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变性区或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行激光治疗患者均未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高度近视眼患者眼底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者,作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处理能有效地防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前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和对视网膜裂孔、变性区进行视网膜光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556例(共1 097眼)明确以"入伍"为目的要求行LASIK手术的患者散瞳进行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记录视网膜裂孔、变性的部位及变性类型,对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后2周对裂孔及变性区已确认被视网膜光斑封闭、矫正视力正常者予以行LASIK术。结果赤道前或周边部单纯的视网膜霜样变性或蜗牛样变性45眼,暂不予以预防性光凝。格子样变性27眼,干性裂孔或伴格子样变性15眼,均予以激光光凝;裂孔伴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先试行分次激光光凝,光凝斑能成功包绕脱离区,使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的4眼;光凝失败者3眼则改行巩膜外垫压、巩膜环扎术,放弃LASIK手术。LASIK术后视力均≥1.0。结论入伍之前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术前散瞳检查眼底能及时发现视网膜变性或裂孔并给予视网膜光凝,防止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汝州向阳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本组全部患者的对侧眼实施眼底检测,同时,对视网膜干性裂孔或病变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激光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75患者中,其对侧眼经眼底检查后可发现有11眼为视网膜裂孔,占14.67%;6眼为眼底出血,占8.00%;24眼为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占32.00%。另外,对34眼采取预防性的激光治疗,于手术2周后进行严格的复查,结果显示,无一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现象。结论应给予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的对侧眼实施眼底检查,并对视网膜干性裂孔及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预防性的激光治疗,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变性及裂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6例156眼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者给予1次治疗,对合并视网膜浅脱离者,给予1~2次补充激光治疗。成功率100%。随访半年至2年均未发现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是预防视网膜脱离有效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健康”近视人群中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眼科全科门诊进行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和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眼全科门诊就诊进行眼科体检的近视患者210例共210只右眼,根据等效球镜绝对值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 D,43例)、中度近视组(3.00~6.00 D,98例)、高度近视组(≥6.00 D,69例)。IOL-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应用Optomap Daytona 200T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拍摄视网膜,记录周边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年龄为(24.97±7.39)岁,等效球镜为(-5.02±2.11)D。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30.95%(65例),视网膜非压迫白(WWOP)检出率为26.19%(55例), 格子样变性(LD)检出率为6.67%(14例)。其中高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46.38%(32例)]、WWOP[39.13%(27例)]检出率最高,低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11.63%(5例)]和WWOP[9.30%(4例)]检出率最低。高度近视组LD检出率[14.49%(10例)]高于中度近视组[3.06%(3例)]与低度近视组[2.32%(1例)]。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WWOP检出率和LD检出率分别与近视等效球镜绝对值、眼轴呈正相关关系(均P < 0.05)。  结论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是检查近视性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有用筛查工具。无论近视程度如何,都需要仔细进行周边眼底检查,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所发现的视网膜疾病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LASIK术前,详细检查眼底,发现视网膜疾病患者2986例(3164眼),对格子样变性≥2PD的926眼、视网膜干性裂孔758眼进行氩离子激光封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5眼进行巩膜冷冻+硅胶外垫压术,视网膜点状血或微血管瘤263眼、黄斑病变165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结果选择药物或激光治疗,余患者观察随诊.结果:行氩离子激光封闭、巩膜冷冻+硅胶外垫压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2297眼于干预后1、3、6、12个月随诊,视网膜疾病均未发展,情况稳定.结论:对LAIK术前检查所发现的格子样变性≥2PD、干性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应该早期实施激光、手术、FFA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以发现裂孔,氩激光光凝裂孔周围或裂孔后缘至裂孔封闭。结果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40眼,其中干性裂孔25眼,伴有视网膜下液的15眼。随访3-21个月,干性裂孔全部封闭,伴有视网膜下液的15眼中13眼治愈,2眼无效。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氩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是疗效显著、操作间便、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视眼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术对近视眼视网膜变性预防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散瞳后用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对发现的视网膜变性区和/或裂孔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53例74只眼中56只眼为高度近视,占76%.73只眼一次性治愈,1例改用经结膜冷凝治疗后治愈,未有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近视性视网膜变性,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