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粘附、释放和聚集)的正常与否,在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血小板激活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因为它在临床上与不少疾病,尤其是与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关,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60年代初发现ADP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开辟了研究血小板活化的新纪元。以后陆续发现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ADP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种途径。7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发展和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防止血栓性疾病方面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血小板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人源化抗体的发展现状和抗血小板人源化抗体在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血小板计数20X10~3/L时,需输血小板以避免出血  相似文献   

4.
<正>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血栓性疾病发展的基础。目前通过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来反映血小板活化水平已应用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诸多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参  相似文献   

5.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由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正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本文就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在诊疗方面有所进展的相关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 agent,APA)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动脉血栓性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也需抗血小板治疗,因此使用APA的人群数量相当庞大。传统APA导致出血的风险较低,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APA发生出血的风  相似文献   

7.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节蛋白质活性,糖基化参与细胞功能的发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血小板糖蛋白具有丰富的糖萼,其糖基化在血小板生成、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多个糖蛋白分子,如P选择素、C型凝集素样受体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等的糖基化修饰均参与调控血小板的功能。该文主要综述了血小板糖基化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不同程度的出血是ITP的主要临床表现,轻至皮肤/黏膜出血,重至重要脏器的致命性出血。然而,部分患者也面临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1-2]。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高风险给抗凝治疗的顺利实施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尚缺乏针对ITP合并血栓/栓塞防治的指南或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预防ITP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及规范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栓塞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输血小板以避免出血[1].现今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采用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其对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异常和/或存在红细胞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输血小板以避免出血[1].现今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采用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其对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异常和/或存在红细胞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全血细胞分析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广泛。血小板计数成为临床血栓、出血性疾病诊疗的重要依据,也是手术患者术前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SCH)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然而,某些人群会发生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2.
左艳  娄世锋  张颖  何於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31-1932,1934
目的 研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将108例血小板小于20×109/L的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并对他们的血小板计数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血小板减少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减少类型、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凝块聚合速度、凝血综合指数、LY30(反映纤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组的血小板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血栓最大幅度(MA)值明显低于不出血组(P<0.01),采用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得到出血=1.253-0.13血小板-0.042 MA,界值点取-1.478 5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67、0.833,且大于该值的患者有93.3%的可能会出血.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MA值在预测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倾向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本文采用血小板检测仪器对患儿血小板相关参数如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是生理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的第一步。胶原和血小板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血栓形成的起因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依据 ;同时胶原在血小板膜上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栓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 ,随着流式细胞术 (FCM)等检测方法的逐渐普及 ,血小板胶原受体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中胶原的受体及其与胶原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并介绍其拮抗剂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了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36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探讨它们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CM的红细胞与血小板比值法(RBC/PLT-R法)计数血小板并与参考方法(手工法)及电阻法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均有相关性(P<0.001),血小板计数在(1~805)×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97;血小板计数在(1~89)×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84。与参考方法比较,血小板计数>89×109/L时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血小板<89×109/L时,相关系数为>0.97、>0.84。但是对部分病例标本,FCM与电阻法存在较大的误差。结论FCM法计数血小板优于电阻法,特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抗血小板药物在各种动脉血栓性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多采用固定剂量给药,但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或低反应性可能与血栓事件或出血事件风险相关。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上述治疗策略能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的确切临床证据。迄今为止,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是否应常规进行实验室监测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对抗血小板治疗反应多样性的成因及血小板功能检测是否可用于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和在出血部位聚集形成血栓。在病理条件下,血小板对于闭塞性血栓的形成必不可少。当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其出血风险随之增加。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或者血栓形成风险增高患者是临床常见的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恶性肿瘤或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危及...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仪法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方法 利用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血清探寻FCM法实验条件,血小板经血清致敏,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鼠抗人IgG反应,由FCM获取和分析。52人次正常人血清经FCM法检测后,统计界定正常值范围。1份阳性血清经9个稀释度倍比稀释,分别用FCM法和固相ELISA抗体筛选法检测。3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用FCM法和抗原捕获酶免分析法(MACE)进行102人次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 FCM法检测正常值为荧光强度比值R<1.156,9个稀释度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FCM法最高可检稀释度为86.67,固相ELISA法最高可检稀释度为56.34(抗-HPA)和67.25(抗-HLA)。102人次血小板交叉结果显示,FCM法和MACE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CM法可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血,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娟  陈瑛  徐华 《检验医学》2005,20(6):547-54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CM的红细胞与血小板比值法(RBC/PLT-R法)计数血小板并与参考方法(手工法)及电阻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均有相关性(P<0.001),血小板计数在(1~805)×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97;血小板计数在(1~89)×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84.与参考方法比较,血小板计数>89×109/L时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血小板<89×109/L时,相关系数为>0.97、>0.84.但是对部分病例标本,FCM与电阻法存在较大的误差.结论 FCM法计数血小板优于电阻法,特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