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即时间过程)的科学,并用教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1)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求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2)应用药代动力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结构转化和排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是用数学模式定量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建国35年来中草药有效成分、包括其合成品和衍生物或有效部位的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情况,并试图对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奥拉西坦在大鼠和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ORC)在大鼠和小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ORC浓度, 在大鼠和小鼠进行其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排泄试验。结果: 大鼠灌胃给ORC 100,200和400 mg.kg-1后表明, 本品po吸收速率快,达峰时间短,药物自血清消除较快。小鼠1次ig给药100 mg.kg-1后,80%以上药物在给药后3 h内由消化道消失;药物吸收后能分布到各种组织脏器, 给药后36 h累计尿排泄原形药物量约为药物剂量的80%; 蛋白结合率低,平均结合率为10.5%。结论: 奥拉西坦是一吸收快、消除快、主要以原形药物由尿排泄、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刘昌孝 《药学学报》2005,40(5):395-401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它借助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为药代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困难,中药药代动力学必将大大促进药代动力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皎  赵文艳 《中国药业》2014,(15):73-75
目的:通过阐明影响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时辰因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方面讨论药物在人体内的时辰变化。结果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受到生理活动周期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结论结合药物的时辰药代动力学和人体生理功能的节律变化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以及结构转化等体内过程,都是随时间而不断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药物代谢过程的动态规律。也就是根据药物代谢的基本知识,应用高等数学方法,对生物样本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培酮(risperidone)是已在中国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由于其疗效肯定,且锥体外系反应及运动功能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少,因而倍受关注。因此本文就利培酮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年龄、肝。肾功能损伤等因素对这些过程造成的影响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迪  张娟  李睿  李攀 《药学研究》2022,41(3):195-201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软件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模型,模拟机体生理或病理环境,用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本综述概述了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功能模块、在药物早期研发和新制剂研究、食物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儿童药物研究、吸入制剂开发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多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生理药代动力学软件的特点。讨论了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当前挑战,包括模型建立的适用范围,模型准确性评估的判断标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以及结构转化的速率过程。所有这些速率过程都影响药物在体内之浓度变化与在体内滞留时间,药物的治疗效果,由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来决定,此浓度以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来表示。药物的疗效,除了与药物本性有关外,并与给药一途径、剂型、剂量及给药方案有关,本文拟就如何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剂型、剂量及给药方案,使  相似文献   

10.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经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一系列药代动力学过程。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物的作用增强,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而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除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研究药物联用是否合理,是否影响药代动力学过程是防止耐药性再现的关键。由于中药的成分较复杂,因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建立和验证盐酸莫西沙星的体内药代模型,计算不同剂型在体内包括静脉血及肺、脾等不同器官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通过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相关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量化评价本品种及其制剂的有效性水平。结果表明,盐酸莫西沙星制剂在相应器官的抗感染有效性水平基本一致,品种制剂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抗感染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适用于这类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工作,为相应科研与科学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是一门涉及到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毒理学研究的边缘性分支学科。它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药物生殖毒代动力学的研究重点是解释生殖毒性试验结果和预测人体安全性,而不是简单描述受试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特征,该方面的研究已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125)Ⅰ-超氧化物歧化酶(~(125)Ⅰ-SOD)1次皮下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血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近似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125) -SOD~5·~5MBq/Kg(325,000u/Kg)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_1/_2Ka)0.25h;消除相半衰期(t_1/_2β)15h;表观分布容积(Vd)30.01ml/Kg;体内清除率(CL)1.3835ml/Kg.h-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4748.45u/ml.h。 SOD在体内的分布以肾脏最多,尤其是肾皮质;心脑分布最少,说明SOD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SOD为广泛存在于有机体内的一种金属酶。自猪血红细胞内提取的SOD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放射防护作用。关于SOD的药代动力学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SOD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的实验研究,并提出初步数学模型及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提供临床设计给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是指它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儿童尤其是新生儿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它们各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化功能与成年人存在着很大差异,药物的药动学有其各自的规律.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与成人不同.而大多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根据成人标准制定的,这就给这一类特殊群体的用药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仅靠"酌减、酌加"等给药是不科学的.临床上常根据年龄或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这是假设药物剂量与年龄、体重等呈线性关系,而实际上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线性动态过程[1].因此,研究药物在儿童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DMPK)是研究生命机体对药物处置全过程的科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ADME)等过程的变化与动态规律及其所产生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意义。DMPK隶属药理学的分支专业学科,是药物研发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DMPK在药效学研究中,可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前药是自身无活性,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前药设计已成为改善药物的一些不良性质如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半衰期太短及缺乏理想的靶向性等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评价前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前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如何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角度对前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分药物的治疗及毒性作用强度,取决于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作用部位药物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历程,又取决于给药方案以及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下简称药代动力学)是对药物的吸收、分布、  相似文献   

18.
匹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匹伐他汀(降血脂药)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与同类药相比,其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从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匹伐他汀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1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战略地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统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其中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又称机体对药物的转运 ,代谢过程又称机体对药物的转化。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 ,药物代谢 (drugmetabolism)探讨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在体内以不同规模发生的生物转化 ,药物动力学 ( pharmacokinetics)的核心是阐明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1~ 4 ] 。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均对外源性的化学物质 (xeno biotica)具有转运和…  相似文献   

20.
2.3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药代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即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改变其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