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四性的现代研究日益受到国家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关于中药四性的功能和物质属性的现代研究因研究思路与方法不同,因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作者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生物效应研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4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四性研究现状,明确了中药四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可供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中药四性的发展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药四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礼  李峰  王薇  冯帅 《中医药信息》2010,27(1):110-112
中药四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的核心理论,是中医、中药衔接的桥梁,是临床应用的纲领,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关键环节。中药四性的发挥与什么因素有关,从何种角度来研究中药四性,一直是医药界研究的难题。从物质基础、生物热力学、药理学、基因组学、性-效-物质关系和物组学角度对中药四性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发展的前景。目前,中药四性的研究出现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的学说形成,中药四性的研究必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药四性的研究一直是困扰中医药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迄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把细胞凋亡学应用于中药四性的研究,定性定量刻画中药四性的生物学效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从细胞分子水平建立一个中药四性的模式识别系统,将成为衡量中药四性的一个新突破.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和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对中药四性的发展和定位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评述和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40年来中药四性的生物效应研究与近10年来的理论研究进行回顾,针对此研究现状加以反思,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中药四性的未来研究提出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药四气理论研究方法与思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10年关于四气理论研究的文献,在对四气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作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以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为突破口,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当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方法展开研究,创新中药药性理论,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才能使中药药性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不断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药四性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和反思中药四性研究的现状,提出基于生物光子辐射检测的中药四性研究新思路.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药性是药物与疗效相关的性质和性能,是中药调整机体偏性状态的能力.深入剖析传统中药药性概念和反思目前药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机体电磁辐射能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笔者认为四性就是调节机体电磁辐射量子叠加态的度量.目前中药四性研究存在着不足,从生物光子辐射角度来探讨中药四性将会是有意义的探索.通过检测不同药性中药调节机体电磁辐射叠加态的能力,为揭示药性的本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疾病中发现有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干预DNA的甲基化修饰过程,而发挥其治疗的效果。众所周知,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本文从中药四性角度综述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研究,以寻找中药药性与D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关系,为中药药性的现代化阐释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兵  王振国  王鹏 《中医药通报》2006,5(1):34-37, 31
对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了应遵循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应确立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思路,树立开放式、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指导思想,实施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注重开展中药基础成分的体内代谢生态学研究,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单一成分的药效作用,也要注重多种成分的群体效应,具体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四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中药四性研究与现代科学手段的日益密切结合而取得的快速发展,为了及时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更好、更及时地应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讨论了中药药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母一直被认为具有滋阴润燥、清热泻火之功效,但在对知母药性源流的回顾和临床应用中发现,知母在治疗水肿方面也有着突出的疗效。因此通过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知母利水药性进行回顾梳理,并提出对中药的认识应运用"动-定"的观点,即在掌握药物主要功效的同时,动态认识药性理论的发展变化,从而全面认识中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探索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的药性过程中,发现了“药性空洞”现象——在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集合中,大部分中药具有某药性,唯独个别中药没有该药性,这些个别中药就形成了该药性的“药性空洞”.然而,针对药性空洞中药的进一步文献调研显示这些药物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空缺药性相关的功效,即说明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其药性也较为相似.药性空洞的发现对中药药性的补充和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宇馨 《河南中医》2021,41(2):166-168
肝虚者,失其温升也.对于肝虚的治疗,张仲景用了 3种方法,"补用酸"为直接补肝法;"助用焦苦"为肝虚补心之法,体现了五行相生的"子令母实"原则;"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起到了补脾制水,纵火刑金之用,体现了五行相克的用药方法.由张仲景采用气味理论治疗肝虚可知,五脏虚实,源于五行气化,所谓肝气温升、心气热散、脾气湿重、肺气清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健康理念的更新,讲求"天人相应","整体平衡"的中医药在21世纪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乏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的炮制及其方剂组成等知识产权方面.现就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中药复方和加和性和有序性,提出了选择中医基本方进行物质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原则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四性现代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现有中药四性现代研究的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VIP)相关文献,系统了解现有四性研究成果,针对药性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述。结果:四性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作用有关,寒性以抑制为主,热性以兴奋为主。绝大多数疾病均可出现寒热证候,阐述机体寒热证候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疾病归纳为二种(类)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四性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化学组成的中药归纳为二种(类)作用及相应机制。在四性层面分别研究四性的现代科学本质,要取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突破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四性研究应建立在对现代医药学和中医经典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揭示机体寒热的现代科学本质才有意义和可能。面对现实、明确目标、把准方向、选准突破口,选择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和指标,分步进行。通过与味、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其他内容结合研究,进一步阐述四性本质,将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药性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唐氏治疗“血下泄证”的学术观点、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发。唐容川在“血下泄证”的论治中强调,(1)下部出血,治金为先,活用宣、润、清三法,多用风药、喜遣荆防;颇爱花粉、多配柴胡;恒赖“泻白”、常伍人参。(2)遵古不泥,每有灼见,多有豁然开朗之论。发挥赤豆当归散与槐角丸,强调升降同调;拓展黄土汤与石莲汤,凸显清补并行。(3)偏爱种仁之属,力遣一药多能之品,水、火、气、血同治,协调配合,环环相扣,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中药四性现代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现有中药四性现代研究的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VIP)相关文献,系统了解现有四性研究成果,针对药性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述。结果:四性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作用有关,寒性以抑制为主,热性以兴奋为主。绝大多数疾病均可出现寒热证候,阐述机体寒热证候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疾病归纳为二种(类)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四性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化学组成的中药归纳为二种(类)作用及相应机制。在四性层面分别研究四性的现代科学本质,要取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突破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四性研究应建立在对现代医药学和中医经典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揭示机体寒热的现代科学本质才有意义和可能。面对现实、明确目标、把准方向、选准突破口,选择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和指标,分步进行。通过与味、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其他内容结合研究,进一步阐述四性本质,将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药性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孙冰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15-1616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