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恩再适预镇痛对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恩再适对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1mg+0.9%NaCl共100ml;B组,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C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3.6U,芬太尼0.7mg+0.9%NaCl共100ml;D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7.2U,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每组30例。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而2h后的VAS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B组显著多于A、C和D组(P〈0.05)。B、C和D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预用恩再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应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镇静的疗效。方法:20例择期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2μg/mL+格拉司琼3mg;B组未行镇痛。记录术前及术后6h、18h、24h和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瞳孔大小,术后各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CIA参数。结果:术后6h、18h.2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48hA组与B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瞳孔太小、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6h、18h和24h的心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应用PCIA是可行的。芬太尼持续输注是该类患者术后镇痛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后使用曲马多或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曲马多组42例和芬太尼组46例。两组均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毕苏醒后送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使用曲马多或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PCA)。术后48h分时点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疼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及睡眠等指标。结果术后次日晨(8Am)和术后48h,曲马多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1);术后次日晨(8Am)、术后24h和48h曲马多组病人的按压次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曲马多组术后48h静脉镇痛使用的总药量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1),头晕的发生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镇痛使用PCA,曲马多的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对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L组与F组,每组30例。L组术前10min静脉滴注氯诺昔康0.2mg/kg,F组术前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后开始镇痛后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2,4,6,8,12,24hVASL组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hL组的芬太尼用量[(0.467±0.058)]mg低于F组的(0.647±0.043)]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了嗜睡和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L组与F组在Ⅱ级和Ⅲ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在用于骨科手术前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芬太尼镇痛用量,减轻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0)观察术后24小时内(2h,4h,8h,20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4hⅣ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术后8、20、24h时的VAS评分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内PCA按压次数Ⅳ组明显多于Ⅰ、Ⅱ、Ⅲ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Ⅱ组(P〈0.05),嗜睡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P〈0.05)。三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伍用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良好,且能减少50%的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湘龙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92-109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以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及氟比洛芬酯+芬太尼组各40例,观察术后2h、8h、24h的镇痛评分(VAS),自控镇痛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8h、24hVAS评分两组相近(P〉0.05)。24h内PCA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与嗜睡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两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良好,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患者不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患者以芬太尼行PCIA;Ⅲ组患者以芬太尼+氯胺酮行PCIA。监测患者术后48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以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印象评分(PJA)。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和IL-6浓度。随访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Ⅱ、Ⅲ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VAS、AVAT、PJA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VAS、AVAT、PJA优于Ⅱ组(P<0.05)。患者术后血清CRP和IL-6浓度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镇痛中小剂量辅助使用氯胺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手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单次静脉注射用于扁桃体剥除术术后镇痛效应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扁桃体剥除术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n=16):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芬太尼对照组(C组)。F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完全清醒后再次静脉注射1mg/kg送回病房;C组采用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配方是芬太尼加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参数设定为负荷量3ml,持续榆注量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于术后1h、2h、4h、6h、9h、12h和24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镇痛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组与C组比较,术詹Ih、2h、4h、6h和24h时VA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0、0,00、0.12、0.43、0.63,P均〉6.05)。术后9h、12h时增加(t分别=3.31、9.19,P均〈0.05),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率降低(x^2分别=6.00、5.93。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及出血异常发生。结论扁桃体剥除术患者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联合术毕单次静脉注射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曲马多与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期腹部及胸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n=40):镇痛药液为曲马多800mg+氟哌利多10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实验组(B组,n=40),镇痛药液为曲马多400mg+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10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用上海怡新止痛泵,持续注速2ml/h。术后分别观察4h、8h、12h、24h、36h、48h的VAS镇痛、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B两组都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镇痛效果稍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B组在术后4h、8h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不仅可以达到足够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一种静脉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老年人腹腔镜快通道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不同镇痛模式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60岁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40):A、B组患者均于术前给予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00 mg/kg行超前镇痛;A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患者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与B组术后镇痛均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开始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值和皮质醇浓度等指标,以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6及24 h,A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的血糖、皮质醇、MAP以及HR水平在术后6 h明显较低(P0.05),且在术后24 h,A组的血皮质醇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P0.05);此外,A组老年病患在术后呕吐、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凯纷超前镇痛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模式比复合静脉术后镇痛模式更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快通道患者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病人行自控皮下镇痛(PCSA)和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 <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应激反应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对照组(C组),每组15例。F组镇痛配方为氟比洛芬酯100mg和芬太尼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氟比洛芬酯1mg/kg。C组镇痛配方为芬太尼2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芬太尼50μg。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h、6h、24h、48h、72hVAS评分情况。并于术前(T0)、术后24h(T1)、48h(T2)、72h(T3)抽取病人肘静脉血,检测血浆IL-1β、IL-6、IL-8、皮质醇含量。【结果】F组与C组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C组与F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IL-1β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组IL-6水平在T1、T2时升高较F组明显。C组IL-8水平在T1时升高较F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镇痛复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与单纯应用芬太尼相比较,镇痛效果相近,且可减轻术后免疫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硬膜外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3种镇痛方法用于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II组)及硬膜外镇痛组(Ⅲ组)。术后镇痛:Ⅰ组持续以2.5mL/h静脉泵入芬太尼(15mg/L)+咪唑安定(0.3g/L);Ⅱ组关胸前以2.5g/L布比卡因行切口及上下各2个肋间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以2.5mL/h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10mg/L)+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3g/L);Ⅲ组以2.5mL/h持续硬膜外泵入1.8g/L布比卡因+芬太尼(3mg/L)+咪唑安定(0.2g/L)。患者术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痛觉评分(VAS);测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Ⅰ组术后3h及6hVAS明显高于Ⅱ组(P<0.05),术后0,3,6,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0.05,0.01);Ⅱ组术后12hVAS明显高于Ⅲ组(P<0.05);Ⅱ组术后3,6hFVC及FEV1显著高于Ⅰ组(P<0.01,0.05);Ⅲ组患者术后3hFVC、术后6,12hFVC和FEV1及术后24hFEV1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患者术后0h的PaO2明显低于另外二组(P<0.05),而其PaCO2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硬膜外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或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注芬太尼用作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盐酸哌替啶50mg,1次/6h肌内注射;观察组镇痛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0.1mg+盐酸奈福泮200mg+昂丹司琼16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持续镇痛48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静评分除术后48h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术后患者的止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需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组)和单纯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30min,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静注生理盐水4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h、4h、12h和24h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h两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h、4h、12h和24hVAS评分,术后24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P组均明显少于F组(P〈0.05);术后24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P组也少于F组(P〈O.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疗效和血浆内皮素-1(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组(地佐辛行PCIA)、F组(芬太尼行PCIA)、C组(未行PCIA),记录术后1、2、4、12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2、4、12和24 h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结果 D组和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4、2.33、2.57、2.88、3.56、2.39、2.52、2.97、3.62、4.86, P均<0.05),D组和F组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2、2.13、2.49、2.39、2.86、2.21、2.38、2.69、2.92、3.48, P均<0.05)。 D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7、3.91, P均<0.05);术后2、4、12和24 h,C组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D组和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4、1.90、2.25、3.52、2.02、2.58、3.17、4.21, P均<0.05),术后12 h和24 h,D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6、1.89, P均<0.05)。结论术毕前静脉输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造成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增高,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患者225例,随机分为M、E、I三组,分别采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药液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140 μg+0.9%氯化钠配成100 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0.5 ml/15 min.通过观察患者在术后6 h、12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VAS)、按压次数,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综合探讨肌内患者自控镇痛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E组12 h、24 h时VAS低于其他组,按压次数少于其他组(P<0.05),镇痛泵连接管路脱落重置或改行其他方法例数多于其他组(P<0.05);M组与I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效果最好,但管路脱出率高.肌内患者自控给药镇痛方法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实用性强,适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