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0 引言 目前 ,继 γ-刀之后 ,用现有加速器开展 X-刀治疗颅内病变 ,以其投资少 ,应用范围广的优势 ,已在国内迅速兴起 .本文介绍我院用现有加速器开展 X-刀治疗的有关剂量测量 .1 材料和方法1.1 放射源 英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 SL 75 - 14型直线加速器 ,该机 X线能量为 8Me V(Dmax=2 cm) ,具有等中心旋转照射功能 .1.2  X-刀治疗系统 美国 Radionies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及其辅助设备 .RSA- 3,X-刀治疗计划系统 ,即多功能的计算机工作站和系列软件组成 .1.3 加速器等中心的调整 X-刀是以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 ,保证加速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SRS2 0 0X 刀治疗系统治疗靶点定位的精确度。方法 :应用人体头颅模型内特定标记物测定CT定位的精度 ,用胶片法测定二次等中心系统精度和总的治疗精度。结果 :BRW头环CT定位精度为 0 .65mm ,最大误差为 1 .0 9mm ;SRS2 0 0二次等中心系统误差为 0 .1 9mm ;总治疗误差理论计算值为0 .68mm ,胶片法检测值为 1 .43mm。结论 :X 刀治疗系统精确度已达到放射外科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到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已20年。于1993年参与脑立体走向等中心放射治疗(现称X刀)的研制工作,为国内较早的开展X刀工作的参与人之一。目前负责头颅X刀治疗工作,总例数达1808例,国内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前后装技术与 X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各有所长,在某些肿瘤治疗中,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比常规治疗好.随着体部定位技术和 X刀的发展, X刀分为传统 X刀和微型 X刀,其中微型 X刀具有传统 X刀和后装技术的优势,前景看好,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本文就后装治疗与 X刀的现状及其临床比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γ刀、X刀和粒子刀系三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肿瘤等治疗,本文主要对γ刀、X刀及粒子刀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性价比做一比较,其中包括设备价格、安装操作难易程度、放射生物效应、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等,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ν刀和X刀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两者的治疗精度相同,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一致、均匀性X刀优于Y刀,对于复杂靶区X刀治疗效率更高。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技术在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垂体腺瘤和三叉神经痛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表明两种技术在病变控制率、正常组织损伤率等方面无差别;ν刀治疗的临床应用经验更丰富,X刀的治疗方式则更多样化,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X刀治疗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对脑胶质瘤患者X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用X刀治疗脑胶质瘤50例,其中分次X刀治疗4例.星形细胞瘤48例,髓母细胞瘤2例.X刀周边剂量14.14~28.50Gy,平均(21.17±3.79)Gy,一般以70%~90%等剂量线覆盖肿瘤边缘.43例经6~54个月随访.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消失8例,缩小11例,大小不变13例,增大11例.肿瘤坏死21例,囊性变8例,环状强化9例,肿瘤暂时性反应性肿大6例,脑水肿10例,脑坏死2例.结论对手术难以切除、体积小的胶质瘤X刀治疗安全有效,X刀术后脑水肿较常见,分次X刀治疗有可能降低其发生率,术后出现的肿瘤反应性肿大和脑坏死需要与肿瘤进展鉴别.  相似文献   

8.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Lek-sell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1〕,1968年世界上第1台γ刀投入使用,1982年美国Coloumb等〔2,3〕采用直线加速器6~15MevX线进行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照射,实现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起到与γ刀一样的作用,称为X刀。至今在临床应用只有10多年历史,由于X刀比γ刀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故在极短时间内很快在全世界普及。由于其临床应用短暂,故多借鉴γ刀及常规分次放疗的经验理论,没有世界公认的应用原则。作者综合了近10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论述X刀的生物、物理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1 X刀放射生物(radiob…  相似文献   

9.
X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先进医疗器材,它是由直线加速器、立体定位系统及电子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组成,而由直线加速器发生高能的X射线聚焦照射治疗颅内或体部的肿瘤。立体定向X刀治疗精确度高,使用灵活方便,适应范围广,无创伤、可重复定位,疗效肯定,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0%以上。同时,X刀治疗无大出血、感染、麻醉意外等情况,故为不少患者找到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我科于2002年12月-2005年12月,用X刀治疗35例颅内肿瘤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全方位护理,有效及时的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X刀是在不做开颅手术的情况下对颅内病灶采用一次性大剂量窄射束照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稍有不慎,就会给医院和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立体定向、计划设计、治疗实施三个方面简述X刀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