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2.
3.
4.
复合培养人工皮肤的细胞生物学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培养人工皮肤构建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规律。
方法: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制备人工皮肤,计算收缩指数,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
成能力,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培养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合成能力。
结果:培养12 d之内,人工皮肤的收缩指数只有5%左右;14 d后开始出现较大的同心圆收缩,收缩指数14%~27%;23 d后收缩指数维持在30%左右。3H-TdR掺入率及3H-脯氨酸掺入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结论:复合培养人工皮肤增殖活跃,收缩不明显,具有合成细胞外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凝胶人工皮肤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 制备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GAGs)-成纤维细胞真皮替代物(DE),随后在“成熟”的DE表面接种KC,先浸没培养,再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完整的人工皮肤。对人工皮肤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人工真皮浸没培养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将促进其收缩。液气界面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人工皮肤有结构致密的真皮和分化良好的表皮。结论 我们制作的壳多糖-胶原-GAGs凝胶人工皮肤是有满意真皮表结构的新型人工皮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在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G/PBT)嵌段共聚物中植入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构建人工真皮替代物,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增生及真表皮间的相互作用,为研制大面积创面覆盖物——复合皮奠定基础。方法(1)酶消化法培养幼儿成纤维细胞;(2)制备:PEG/PBT膜,接种成纤维细胞后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3)H.E染色;(4)扫描电镜观测PEG/PBT膜的表面是否有成纤维细胞附着;(5)透射电镜观察膜上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结构特点。结果(1)利用PEG/PBT膜构建的人工真皮形成后质地与颜色近似真皮组织,有一定的弹性,可出现较明显的细胞增殖,未见人工真皮收缩现象。(2)H.E染色可见PEG/PBT膜呈较均一的淡红色网状分布,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于胶原膜表面。(3)扫描电镜下可见PEG/PBU膜表面有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出现,且成纤维细胞紧密贴附于PEG/PBT膜上。(4)透射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结论成纤维细胞在PEG/PBT膜中有着活跃的生物学特性,以PEG/PBT膜为支架构建的人工真皮具有同正常真皮相似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皮肤干细胞在结膜去细胞基质上的生长和分化情况,探讨利用皮肤干细胞及结膜去细胞基质构建人工结膜的可能性。【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1~2代人皮肤干细胞接种于人结膜去细胞基质上,在体外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标本分别行HE染色、人上皮细胞角蛋白CKl9单克隆抗体、结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CK8抗体、CK13抗体、MUC5A/C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结果】皮肤干细胞在结膜去细胞基质等模拟的体外微环境下可形成类似结膜上皮细胞的复层增生,并有类结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表达,呈CK8抗体、CK13抗体、MUC5A/C抗体表达阳性。【结论】利用皮肤干细胞可在体外模拟的微环境下分化构建人工结膜,用于结膜移植眼表重建。 相似文献
10.
人的复合人工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角朊细胞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成我包皮角细胞的分离、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及鉴定技术。方法:采用细胞工程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结果:采用细胞工程技术至少可将角朊细胞传至6代以上,此时的细胞数至少原代培养的细胞数的1万倍,经冻存、复苏后,此角朊细胞仍既能增殖、又能分化,生长状态与原代培养的角朊细胞相类似;免疫组化显示:AE1反应阳性。结论:可以认为我们建立了角朊细胞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快速、同步检测含漱液中A、B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方法 以流感病毒A型保守的M基因和流感病毒B型的NS基因为模板分别设计的两对引物 ,用MRT -PCR同时扩增A型M基因和B型NS基因的片断 ,得到相对应的病毒片段 ,根据扩增出的片段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含漱液中A、B型流感病毒分型。 结果 用MRT -PCR从 19株A型流感病毒毒株和 11株B型流感病毒毒株分别特异地扩增出M基因 5 0 1bp的片段和NS基因 13 6bp的片段 ,灵敏度可达 1 6× 10 -5TCID5 0 ;对 2份黑天鹅的咽拭子和肺组织标本均检出A型流感病毒M基因 5 0 1bp的片段。 结论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A、B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研究衰老和端粒长度的关系,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测定端粒DNA相对长度的方法-SYBRGREEN I定量PCR法,研究其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年轻(10周龄)和老年(28月龄)SD大鼠的肾脏,分离、培养出肾小球系膜细胞,提取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组大鼠系膜细胞端粒DNA长度进行检测。结果:老年大鼠系膜细胞的端粒(T/S=1.1±0.08)短于年轻组(T/S=1.8±0.38)(t=9.28,P<0.05)。结论:随增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端粒DNA长度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的效果,并应用于日常检测工作。方法对临床1100例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8种高危HPVDNA分型及定量检测。8种高危HPV型别为主要高危型HPV16、18、45、31和次要高危型HPV33、52、58、67。结果在1100例标本中排除了14例B球蛋白为阴性的标本,剩余1086例标本总体的内标平均值为3.71×10^6IU/ml。随机重复性试验和对每个型别的各浓度标本进行的重复性试验每次扩增均为阳性,型别符合率为100%。共检测出阳性标本287例,HPV16、HPV18/45、HPV31、次要高危型和合并感染各有46、17、14、146和64例,分别占总阳性标本的16%、6%、5%、51%和22%。所有标本绝对定量值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结论多通道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灵敏度高、复性好,可用于临床HPV感染的筛查与宫颈病变程度预测以及患者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钟山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7)
目的 解决医院感染实时监测问题,实现感染病例智能化识别与预警,并进行实时干预及反馈,提高监测效率,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方法 采用PDCA设计理念研发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开发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结果 实现了住院患者全程监测、疑似病例智能预警,通过建立信息交互平台,使专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感染诊断,形成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系统。结论 通过高效预警机制和临床干预-反馈机制,实现了感染防控的“关口前移”,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水平和工作效率,开创医院感染防控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制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基因TaqM an探针以进一步研究PSD93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生后1天的SD大鼠大脑组织mRNA中扩增PSD93基因部分CDS区片段,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采用TaqM an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113bp相符,DNA序列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RNU50717)比较,所克隆的PSD93基因片段与其中的113bp完全相同,与PSD93基因100%同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大于0.99,反应效率为0.95,各点变异系数小于20%。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成功获得FQ-PCR PSD93基因TaqM an探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七年制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实行"导师领导下的临床与科研专业指导小组"培养体制、辅以严格的考核评估措施以及科学的激励机制。结果经过2年一个轮转周期的实践,接受培训的医学生临床思维、基本技能、人文素养和文献检索筛选、科研思维、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提高;参与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结论构建和实行导师领导下的临床与科研专业指导小组培养体系,明显有益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团队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