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布特点及癫痫发作及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43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癫痫发作组及无发作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为7.93%(51/643),癫痫的发生率为3.57%(23/643),卒中后1周出现首次癫痫发作有20例(40.1%),1~6月有19例(3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皮质梗死及SSS评分30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迟发性癫痫发作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首次癫痫发作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后1周及1~6月。SSS评分30分及皮质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更容易出现癫痫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遍认为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CVD)是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病因。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30%的癫痫发作是由于卒中所致。不过各家报道的发病率差异很大(0~23%)。目前已习惯将其发作是发生在卒中之前、同时或之后区别为预兆性、早发性和晚发性发作。为了揭示 CT 扫描与临床及 EEG资料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各发作的机理,作者分析了88例完全卒中的 CVD 患者。病人和方法作者从1982~1986年就诊的6000例 CVD 中发现298例(5%)有癫痫发作。选择其中88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癫痫发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报道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4.3%~42.8%,其差异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有些只包括脑梗塞,有些则为脑出血患者。本文选择了200例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200例患者,男1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2.3岁,平均随访时间39.9月。行 CT、EEG、MRI、颈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相关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79例脑卒中病例中173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相关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74%,其中有61.27%在卒中早期出现癫痫,晚期癫痫发作38.73%。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及病灶的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卒中的年龄、性别、类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累及皮质和大灶病变是重要致痫因素,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的机制、治疗、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而癫痫或痫性发作也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有时甚至是脑卒中的唯一临床表现。脑卒中所致癫痫发生于下列情形:脑梗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后癫痫可分为早期癫痫发作(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及晚期癫痫发作(脑卒中发病后2周以上)。1 发病率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外报道为2%~17%,国内报道为5.16%~13.5%,一般为2.7%~8%;有报道为4.4%~42.8%。发病率的差异原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随访估价药物的治疗反应。病人和方法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共50例,男16、女34例。随访时年龄18~46岁;随访时间2个月~9年。全部患者均有肌阵挛发作史;45例(90%)有多种全身发作;25例(50%)有肌阵挛发作和全身强直阵一挛发作史;2例(4%)有肌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18例(36%)有肌阵挛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8例(16%)有光源性抽搐反应。18例(36%)有原发性全身发作家族史。紧张刺激时全部患者都有症状加剧;情绪急剧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使用流行病学原理探究其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卒中类型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治疗与预后等。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54%,早发性癫痫发生率1.05%,迟发型癫痫5.49%(P0.05);皮下病灶继发癫痫发生率32.26%,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发生率67.74%(P0.05);14例血性卒中继发性癫痫,17例缺血性卒中继发性癫痫(P0.05);在患者预后情况中发现,此次研究41例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7例偶发症状,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主要为迟发性癫痫,普遍为全面性皮层发作,出血性卒中发生癫痫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脑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约 3 0 % ,生长缓慢的脑瘤易伴发癫痫 ,可达 75%以上。作者对71 1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脑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其中伴癫痫发作 1 65例 (A组 ) ,平均年龄 47 4( 2~ 83 )岁 ;无癫痫发作 546例 (B组 ) ,平均年龄 49 2 ( 1~ 87)岁 ,脑瘤均由CT、MRI及外科手术确认。结果 ①从脑瘤病人中癫痫发作的年龄分布发现 3 0~ 3 9岁的脑瘤患者中有癫痫发作者占 3 7 1 % ,40~ 49岁占 3 5% ,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②以癫痫发作为脑瘤的唯一症状者 44例 ,作为首发症状者 1 2 3例 ,伴有其它症状和体征者 1 2 1例 ,只有 1次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41例经颅脑CT证实的且无癫痫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患者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1.65%(98/841),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发作类型以全身大发作占57.14%(56/98),发作时间半年内发病率为73.46%(72/98),本组98例患者中,除3例半年后复发外,其余病人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症状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多数于卒中后半年内发生,部分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发作类型以全身大发作为主,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卒中病人中的癫痫持续状态(SE)的研究尚不多。本文报道卒中病人中的SE发生率、临床表现以及卒中后SE的演变过程。方法3205例首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9例是首发卒中后伴有癫痫的病人。这些病人中31例系SE(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且其间从无恢复)。研究中将癫痫和  相似文献   

11.
老年期发生的癫痫发作50%以上与脑出血或脑梗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癫痫发生率为5%~10%。本文用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2组经CT、MRI或DSA确诊的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病人的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耗氧率(rCMRO_2)和局部氧摄取率(rOER)。 25例中12例于卒中后2~13月发生癫痫,PET检查前有1~10次癫痫发作,发病后3天作PET检查,13例脑梗塞后无癫痫发作。癫痫组CT病灶大小为18~103mm,平均68mm,无癫痫组为16~94mm,平均64mm。PET结果表明2组病灶对侧半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的住院患者252例,经随访1~5年,排除7例死亡、13例失访,最终共232例(早发型111例、迟发型121例)纳入研究。按首次癫痫发作后是否复发,将232例分为复发组(108例)及无复发组(124例)。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头部MRI或CT影像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首次癫痫发作的情况、常规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表现、癫痫发作出现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NIHSS评分≥16分的比例分别为61.1%(66/108)和44.4%(55/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11)。复发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NIHSS评分水平均高于无复发组,年龄低于无复发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复发组迟发型癫痫发作比例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67/108)比43.5%(54/124),P0.05];两组癫痫持续状态及发作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复发组脑电图结果异常、皮质受累、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高于无复发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63/108)比32.3%(40/124)、51.9%(56/108)比21.0%(26/124)、38.0%(41/108)比13.7%(17/124)、48.1%(52/108)比27.4%(34/124),均P0.05];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皮质受累(OR=3.118,95%CI:1.452~6.697,P=0.004)、出血性脑梗死(OR=2.672,95%CI:1.113~6.410,P=0.028)、大面积脑梗死(OR=2.463,95%CI:1.081~5.612,P=0.032)、NIHSS评分≥16分(OR=2.080,95%CI:1.013~4.271,P=0.046)、脑电图异常(OR=2.612,95%CI:1.175~5.808,P=0.018)、迟发型癫痫发作(OR=2.079,95%CI:1.026~4.215,P=0.042)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高为保护因素(OR=0.932,95%CI:0.896~0.969,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后出现首次癫痫发作的患者,皮质受累、出血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16分、脑电图异常、迟发型癫痫发作的患者癫痫复发的可能性大;年龄较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卒中病人878例,将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8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脑卒中病人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为9.11%(80/878),脑出血病人癫痫的发生率为13.57%(35/258),脑梗死病人癫痫的发生率为7.26%(45/620);不同出血及梗死部位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全面发作8例(10.00%),单纯部分发作6例(7.50%),复杂部分发作21例(26.25%),部分发作扩展为全面发作45例(56.25%)。治疗后观察组NFD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人的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较无癫痫的病人差,抗癫痫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癫痫病人的神经功能及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源性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特点、预测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心源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341例。随访2年,根据随访脑卒中后有无癫痫分为癫痫组87例和无癫痫组25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梗死灶位置、面积和癫痫发作特征,分析其预测因素。结果 癫痫组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受累脑叶中颞叶、顶叶比例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显示,癫痫组早发型癫痫发作率为33.3%,晚发型癫痫发作率为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0.394,95%CI:0.227~0.683,P=0.001)、累及颞叶(OR=0.353,95%CI:0.198~0.630,P=0.000)、累及顶叶(OR=0.271,95%CI:0.148~0.497,P=0.000)与心源性脑梗死发生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相关。结论 心源性脑梗死梗死灶累及颞叶、顶叶时可能增加脑卒中后癫痫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63例,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脑电图检测结果、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显著少于对照组,累及导联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急性脑梗死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脑梗死再发脑卒中的病例也相应增多 ,现对脑梗死再发脑卒中继发癫痫者与未继发癫痫者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继发癫痫者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院共收治脑梗死患者 492例 ,6年内再发 1 1 5例 ,其中 2 1例继发癫痫发作(均于再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 ,以往无类似发作史 ) ,男 1 8例 ,女 3例 ,年龄 45~ 85岁 ,平均 68.4岁 ,有高血压史 1 0例 ,糖尿病史 7例。未继发癫痫发作的 94例作为对照组 ,男 61例 ,女 33例 ,年龄 42~ 86岁 ,平均66.1岁 ,有高血压史 45…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我科15年(1971~1985年)间,符合leob诊断标准的67例完全恢复性脑卒中(SFR)的随访资料,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47例,女20例;首次发作SFR的平均年龄56岁,40~69岁占79.1%。50例(74.6%)患有高血压病,27例(40.3%)为吸烟者(>30支/日)。19例(28.4%)患有冠心病,21例(31.3%)有高胆固醇血症(>280mg%),5例(7.5%)患有糖尿病,12例(17.9%)为高龄患者。对上述五种卒中危险因素,19例仅存在一种,22例存在二种,17例存在三种,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1993~2012年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发病临床特点、临床结局等。结果 87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78.5±10.4)岁,年龄>75岁占73.6%。住院期间并发癫痫占73.6%,全身性发作占75.9%,部分性发作占12.6%,记录不详占11.5%。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42.5%),其余主要为代谢性疾病、颅内肿瘤、脑变性病和脑外伤等。所有患者中有47例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占54.0%,放电阳性率仅为6例,占12.8%,主要表现为背景和节律异常,弥漫或局限性慢波活动,散在性棘波、尖波等。结论脑血管病为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全身性发作是主要的癫痫发作形式。老年癫痫患者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的比例并不高,且癫痫放电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 2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脑卒中类型、出血/梗死部位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记录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以上,共41例(3.4%)患者出现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脑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1%(18/354),高于脑梗死患者的2.7%(23/851)(χ2=4.316,P=0.038)。脑叶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30.4%(7/23),高于基底核区外侧出血患者的6.7%(9/135)(χ2=8.678,P=0.003),基底核区外侧出血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高于基底核区内侧出血患者的1.3%(2/156)(χ2=5.333,P=0.021);大脑皮质梗死患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13.2%(15/114),高于内囊/基底核区梗死患者的2.2%(8/368)(χ2=23.109,P=0.000)。41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单纯部分发作3例(占7.3%),复杂部分发作11例(占26.8%),部分发作扩展为癫痫全面发作23例(占56.1%),全面发作4例(占9.8%);早发型癫痫19例(占46.3%),迟发型癫痫22例(占53.7%)。早发型癫痫患者病死率为21.1%,迟发型癫痫患者为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4,P=0.107)。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较高,且与脑卒中类型及出血/梗死部位密切相关,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扩展为全面性发作为主,脑卒中后第2周和6~12个月为癫痫发作的两个高峰;临床上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是相对容易控制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至少持续30min以上,或者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清者。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持续状态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类型,如不及时控制发作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脑损害。我们采用硫喷妥钠联合机械通气抢救癫痫持续状态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5例癫痫持续状态(男28,女17),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3.2岁。45例患者均为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全身抽搐,紫绀,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呼吸频率R>30次/min或<8次/min,SaO2<90%,PaO2<8.0kPa,PaCO2>6.66kPa。8例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外院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