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CT、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CT、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同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比较CT、MRI对阴道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征象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以术后病理分期为对照,术前CT对病变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5.6%,而MRI诊断符合率为90.2%;术前MRI诊断I B1期及以下符合率85.7%,显著高于CT的50.0%(P0.05)。对照术后病理各征象结果,CT对阴道浸润诊断准确率68.3%,显著低于MRI的90.2%(P0.05);CT对子宫体侵犯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97.6%,显著高于MRI的87.1%、85.4%(P0.05);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92.7%,显著高于MRI的81.5%、70.7%(P0.05)。结论术前MRI对浸润性宫颈癌IIA以下分期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而对IIA以上病变诊断价值不如CT。MRI在阴道浸润诊断方面准确率更高,而CT在子宫体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1例宫腔占位性病变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比较MRI、宫腔镜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宫腔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MRI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7.1%、92.6%、95.2%、97.9%;敏感度分别为90.7%、98.9%、93.4%、99.7%;特异度分别为92.5%、95.4%、93.9%、98.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1.3%、93.2%、98.2%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96.7%、91.2%、99.2%均高于单一的检测方式。结论 联合应用MRI和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可提高诊断的效能,为疾病的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华杰  刘会玲  那磊  吴文瑛 《河北医学》2016,(10):1681-1683
目的::探讨超声( US)与CT/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超声与CT及MRI结果,分析超声与CT/MRI对软组织肿瘤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3.6%、76.5%、80%,特异度分别为50%、51.5%、71.1%,超声与C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与M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不高,超声与CT/M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CT及MRI对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特异度较高,超声与CT/MR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廉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对大部分良性肿瘤做出定性诊断,应该为软组织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CT/MRI检查除了对脂肪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比较高以外,对绝大部分软组织肿瘤诊断能力不高于超声。对于少部分复杂肿瘤,可以多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11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MRI、CT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8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31例。MRI联合CT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或CT单独检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X线、CT、MRI、超声对II型痛性足副舟骨(PAN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确诊的45侧II型PANB的X线、CT、MRI以及超声影像诊断资料,比较四者诊断PANB的敏感度及测量准确性。结果:X线、CT、MRI、超声诊断II型PANB的敏感度分别为68.9%(31/45)、88.9%(40/45)、 95.6%(43/45)、91.1%(41/45)。X线的敏感度低于CT、MRI及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及超声诊断II型PANB敏感度较高,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CT、MRI、超声对诊断阳性患者副骨最大径值测量结果分别为(11.5±6.6)mm、(9.5±7.3)mm、(9.3±7.1)mm、(11.8±6.8)mm,四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检查诊断II型PANB敏感度相对不足;CT敏感度高但对软组织成像效果欠佳;MRI敏感度最高,且可以显示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应用价值高但价格昂贵;超声诊断敏感度高,可显示副骨、纤维连接处和软组织病变,可进行动态多角度扫查,且经济方便,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门子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6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给予西门子128层螺旋CT检查。评价128层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 128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00%、95.16%及72.22%;128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63%、86.96%、93.41%,中度狭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88%、80.65%、88.37%,重度狭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37%、38.89%、90.14%,血管闭塞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88%、100.00%、91.72%。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应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检查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明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并且可明确患者的冠状动脉是否存在明显病变情况,进而防止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联合MRI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胆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创建不同检查法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71%,误诊率为10.81%,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89.19%。增强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59%,误诊率为2.86%,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4.44%。MRI联合增强CT检查法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AUC值(0.876)均高于单项检查(0.751,0.697),除准确率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误诊率低于单项检查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增强CT与MRI均为胆管狭窄病变诊断的有效方法,二者联合使用诊断效能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窦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对副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X线平片与CT检查的副鼻窦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各窦腔炎性病变20例,X线显示15例,显示不全5例.结论 CT检查较X线平片更能清楚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RI多参数成像联合CT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在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 R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RVF患者的MRI多参数成像和CT多期增强成像资料(同时做两种检查),根据所需资料分成A、B、C组,其中A组仅收集CT检查资料,B组仅收集MRI资料,C组同时收集CT和MRI检查资料,并根据病因及复杂程度对瘘管进行分类。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两两比较各组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各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及每两组之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A、B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MRI(94.40%、100.00%、95.00%)、 CT(87.50%、75.00%、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二者间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低于C组。两者联合检查一致性同样较高。MRI与CT对不同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联合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来院就诊治疗的70例诊断为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FFDM和MRI影像学检查,术前均对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组织学来确定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MRI检查以及2种方法联合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FFDM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38%、67.86%、73.85%;MRI检查对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49%、82.14%、84.62%;2种影像联合检查对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89%、96.43%、93.85%。2种影像联合检查在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上均高于单一的FFDM和MRI检查(P<0.05)。结论FFDM联合MRI检查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上要高于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定位、定性等方面上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资料、依据,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对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方案,可视为乳腺疾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小儿下丘脑错构瘤(H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疑似HH患儿1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5.00%,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75.00%,MRI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 (P<0.05);6例HH患儿中,包括Ⅰ型患儿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Ⅱ型患儿1例,Ⅲ型患儿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痴笑样癫痫。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后,性早熟患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痴笑样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MRI能够对HH患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临床分型,从而为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ET/CT、CT、MR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广泛接受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7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PET/CT、CT、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70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宫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0.0%。PET/CT、CT、MRI检查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29.4%,20.0%及61.5%;特异度分别83.0%,72.7%及61.4%。结论 PET/CT、CT、MRI诊断宫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各有优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3例肺周围性病变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患者的病理结果,随访结果,肿块大小以及穿刺并发症,其它检查情况.结果穿刺结果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3例假阴性,没有1例假阳性,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100%;良性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94.8%;大小结节多次穿刺取材满意率无差异;大结节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优于小结节(P<0.005);常规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病理检查阳性率最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对X线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期间经X线初步诊断为肺癌的患者132例,均采用CT联合MRI对肿块进行进一步的扫描,并结合术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CT、MRI及CT联合MRI对经X线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联合MRI、CT、MRI在肺癌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4%、80.0%、66.7%,敏感度分别为92.3%、80.8%、78.2%,特异度分别为50.0%、59.3%、85.2%。经χ2检验,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优于CT、MRI诊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影像学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以CT联合MRI为最高,建议对经X线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进一步实施CT联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诊断方法对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52例行增强CT检查,48例行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或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胰腺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患者SUVmax平均值分别为7.15±4.28、2.41±0.7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7%、98.00%、96.63%、97.37%、96.08%,各诊断效能值均明显高于增强CT及MRI诊断(P<0.05)。结论与增强CT及MRI比较,18F-FDG PET/CT在鉴别胰腺囊性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与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髋,所有患者均使用CT与MRI进行诊断,以ARCO法分期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与MRI的临床诊断结果都比较准确,60例患者经CT和MRI定性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97%,但与CT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相比,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高达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都具有准确的诊断效果,但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查中MR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之间高度疑似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行螺旋CT、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的漏诊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在螺旋CT诊断AP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22.4%、77.6%、76.7%;MRI诊断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6.1%、93.9%、93.3%;两者相比MRI明显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对AP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为准确灵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癌术前评估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3例疑似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入院行MRI增强扫描和MS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增强扫描和MSCT的术前评估效能和诊断价值。结果:经金标准诊断,103例患者中共69例为胰腺癌,34例为良性占位病变。MRI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94.12%,准确度为90.29%。MSCT检查的敏感度为92.75%,特异度为91.18%,准确度为92.23%。两种方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确诊的69例患者的分期结果进行分析,MRI增强扫描、MSCT的诊断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增强扫描与MSCT应用于胰腺癌诊断中的效果均较好,且不具备明显差异,对于术前分期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二者各自特点和现实情况进行选用,以期为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率88.89%,炎性囊性病变率83.33%,肝脏恶性肿瘤囊变病变率91.43%分别低于MRI检查的100%、95.83%、97.1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肝脏囊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5.83%虽明显高于CT检查的79.55%和79.1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有效诊断肝脏囊性占位,且准确率均较高,但核磁共振诊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对肝脏囊性病变更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