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方法,加强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例数多于股静脉置管,且并发症少,方便临床护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减少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保证了常用脱水药物快速输注,从而保证手术的相对安全性,缩短了急诊手术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但应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把其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常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途径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机会,分析原因,以供临床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别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出现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3种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结果:发生CRS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误伤动脉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气胸的机会: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结果: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0 1/ 2 0 0 2 0 7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 4 0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颈内静脉置管 110例 ,平均年龄(4 7± 18)岁 .股静脉置管 116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锁骨下静脉置管 5例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9例 ,平均年龄 (6 6± 5 )岁 .2 4 0例中留置导管时间 3~ 2 4 5d,平均 31d ;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 18~ 90d ,平均 35d ;股静脉 3~ 2 4 5d,平均 2 8d .1.2 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1h后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 38.0℃以上 ,最高达 39.8℃ ,急查化验示血象高 ,排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血液透析室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度血液透析中心133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析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对并发症采取的解决方法。结果13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栓13例,发生感染31例,导管位置不良35例,导管破损、裂缝9例,脱管患3例,中心静脉置管与血液透析管路不匹配1例。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刺激性小的优点。适用于大出血抢救 ,实施静脉营养 ,使用强刺激性药物等患者 ,能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 ,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掌握适应证 ,选择合适的穿刺途径 ,对提高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自 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经颈内静脉 ,股静脉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情况比较 ,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共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操作6 87例 ,其中颈内静脉 6 0 8例 ,股静脉 39例 ,颈外静脉 40例 ,所使用材料均为美国Arrow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65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三种置管途径在误入动脉、出血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易引发血气胸,股静脉置管方式易形成血栓。结论:临床上应以颈内静脉置管方式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普外科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针对各个环节制订出相应护理细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49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将其为对照组(240例)和改进组(250例),对照组每天在输液开始时更换无菌透明敷贴,用O.5%碘伏棉签消毒,用3M公司的6cm×7cm透明敷贴将导管末端向上固定;改进组由专人定时每周更换1次敷贴及肝素帽,使用一次性护理包消毒,用3M公司的10.0cm×11.5em的透明敷贴将导管末端呈半圆形顺应胸骨方向向下固定。对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6例,发生率为40.00%:改进组发生并发症12例,无空气栓塞、脱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4.80%。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由于护理操作不当和护士责任心不强引起。重视护理细节,可以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经过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或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1]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最早由werner ferssmon 1929年报道开始,中心静脉因其管径粗、血流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不受输入液浓度与PH值的限制,输入的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而不引起对血管壁的刺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对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通过查找文献,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对穿刺部位的不适、出血、血肿、心律失常,导管堵塞,感染,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认为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和提高技能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血液灌流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形成原因及主要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局部渗血32例,导管堵塞11例,置管部位感染2例,导管脱落3例,72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可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保证血液灌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郑晓静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201-20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NICU病人等[1]。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临床资料2002-2005年我院共为36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用于大手术和需长期输液等治疗,置管时间11~14天,均未发生气胸、空气栓塞、出血、导管感染等并发症。2护理要点及体会2.1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且要等到晾干后再行穿刺。(2)减少机械性刺激:尽可能选择贵要…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途径、时间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我科对1 9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3个部位CVC共2 000 例次,其中股静脉450例次,锁骨下静脉86例次,颈内静脉1 464例次.结果 股静脉留置5~75(20.5±13.1)d,血栓形成19.11%,感染18.22%,误穿入动脉5.77%,穿刺总渗血4%,导管脱出2.22%,血肿形成1.33%;锁骨下静脉留置10~84(41.8±20.1)d,感染12.79%,血栓形成9.3%,误穿入动脉9.3%,穿刺点渗血5.81%,血肿形成3.48%,血、气胸2.33%,导管脱出1.16%;颈内静脉留置12~155(53.8±28.5)d,误穿入动脉13.4%,感染8.06%,血栓形成6.08%,穿刺点渗血1.91%,血肿形成0.68%,导管脱出0.27%,心律失常0.10%,损伤喉返神经0.05%.结论 血液透析应用CVC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在颈内静脉比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置管在患者应用十分广泛。但此项技术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对无菌操作更为严格,在穿刺过程中及导管的维护过程中操作及护理不当会引起感染、心律失常、堵管及导管脱出、裂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