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枢经"学说[1]认为,枢经主司开阖,且借助"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等的作用畅达全身。"枢"亦有转枢、根本之义,人体阴阳门户的开阖,均离不开枢的转纽。枢经对于机体而言,一发而动万机,是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关键。而张介宾亦重视"枢"的作用,其创立之"八略"、"八阵"更是将针对枢经治疗的和法正式确立,其学术思想中多有与枢经学说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2.
明代医家张景岳,博学多识,学验俱丰;不仅精于医术,对养生学亦独有神悟,造诣颇深。其在《景岳全书》之“先天后天论”、“治形论”、“传忠录”、“中兴论”等篇中,探《内经》寿夭之理论,集诸家养生之大成,现就其养生学思想作如下探讨。1 禀受于天 制命于人张景岳谓:“人之所受于天而得生者,本有全局,是即所谓天年也”。凡能“尽终其天年”,自然衰老而逝者称“寿”;不及“天年”,早衰而亡者曰“夭”。对于寿夭的原因,张氏认为“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夫禀受者.先天也;修养者,后…  相似文献   

3.
“枢经学说”源于中医学经典著作,但其涵义具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外延。概述其涵义,并阐述调治“枢经”的临床意义:枢畅气机;枢通血脉;枢和气血;枢部真精;枢透邪气。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妇人之病病因有多种,情志之伤是妇人痰病形成之主要原因,七情之伤为甚,在治疗妇人之病时应重视调情志;经病形成有多因,但疾病进一步发展,必归脾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泥芩术为安胎圣药;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求嗣与宜麟,需识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诸策,以孕子与优生。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与黄元御均为明清时对阴阳数理颇有心得的著名医家。虽二者思想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对阴阳生化理解侧重点不同,从而对五行八卦的关系有不同的解读,进一步影响了二人的临床理论与用药。本文试从阴阳始生、阴阳转化、五行与八卦、临证特点四个方面对二者的学术思想加以比较,以助于系统了解二者学术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介绍枢经学说指导下的推拿手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对于《内经》理论的临床发挥(开阖枢的思维启迪;形气辨证理论;五体辨证理论;主从制化理论);关于推拿配方的思考;手法的继承与创新。进而阐述关于推拿学科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景岳辨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在中风病的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虚损”是中风发病的根本因素,而其他因素(如痰、瘀等)皆继发于元气虚损;治疗也应以培补元气为主。现浅识如下。1中风非风中医学对中风病病因的认识,在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至元代王履首先提出“类中风”之名:“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但也有的医家认为“类中风”包括尸厥、痰厥、血厥、酒厥、中虚、中气、中食、中寒、中火、中湿、中暑、中恶等…  相似文献   

8.
<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吴鞠通经历了"癸丑岁,都下瘟疫大行"[1]之后,有感于悲惨的现状,决定采辑历代名医著述,加以个人见解,合成一书。清嘉庆十八年(1813),《温病条辨》付梓刊行。就在前一年,已是礼部侍郎的汪廷珍为吴氏写下了《温病条辨叙》,盛赞了吴鞠通"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其书"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同时又盛赞刘河间"独知热病,超出诸家,所著《六书》……庶几幽室一灯,中流一柱"。然而对于张景岳,汪氏评价说:"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对比汪廷珍对张景岳和吴氏、刘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慢性筋骨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独到,所著《景岳全书》对慢性筋骨病相关病证有着详尽的阐述.作者主要通过仔细阅读《景岳全书》,参阅相关文献注解,对张景岳论治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作一浅析,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对张景岳冲任学说的思想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明代医家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6~17世纪。其学术思想重视命门、相火,并始终贯穿于其重要著作《医贯》中。而命门属少阴,相火属少阳,与少阴少阳枢经密切相关,故本文将结合枢经的性质特点对赵献可《医贯》中的学术思想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 五经配伍、针经治脏 ” 是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本研究通过探讨便秘与五脏的关系,以针调本经及所对应的母经、子经、我克经、克我经的 “ 大五经 ” 的整体观念治疗便秘,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通过对脉诊的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确定病位、掌握病候、执简驭繁地对伤寒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指出:临证时,须根据病机病情的变化,灵活化裁运用经方。张氏运用经方时的"知常达变"思想对我们今天研究经方、运用经方裨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络系统与络病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系统的组成主要有十五大络、阴络、阳络、缠络、孙络和浮络等。它是运行人体气血、沟通脏腑肢节、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功能单位。络病理论认为络病是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深入研究络系统和络病理论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理论 ,并对其中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辨证论治等理论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运用现代医学对传统中医进行微观研究 ,提出相应的假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痹证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仲景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相关论述,对张仲景痹证学术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世界的难题,是全球人类的灾难。西医放疗、化疗、手术被誉为抗肿瘤的“三板斧”,是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何乃举主任中医师遍访全国中医界名家及民间老中医,加之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从伤寒六经辨治癌症的思路经验,从六经辨证仲景已经把癌症早有定位,按照六经辨证学术研究,脏腑本能之气衰败,三阳经外感入里化内热,内热不除,耗伤三阴,引起三阳内闭,闭则不通,聚焦在脏腑,泛滥成灾,这是肾亏骨空内伤。内伤三阳热耗,形成阴不足,阳有余,阴阳失调,必然使脏腑大病。按六经辨治方法,泄内实热,顺水行舟,给病邪找出路,热去阴自复。开鬼门解表,洁净腑利小便。把握伤寒六经辨治规律,诊治癌症也有十之六七,也能见病之源,病跟经走,方跟病行,经病同行,六经大道找病,切中病源。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化意识形态对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颖  Wang Zhenguo 《河南中医》2009,29(6):528-529
中医学术流派是指中医学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学在不同学术流派的争鸣中不断发展壮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与传承成为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主线,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古代的文化意识形态启迪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对学术流派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璇  徐天成 《河南中医》2016,(10):1823-1825
经络生长发育的规律是由总及次,层层细分,如树枝状延伸至人体的关节毛窍。经络生长发育的特点由总及次逐步细化,且其每分出一级的数量庞大无法想象,这才使得经络遍布全身统率人体的特性有章可循。而经络的生长发育和已有的"一源三岐"学说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经络的次生关系决定了经络的生长与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经络的走形图像一直未能有确切的定位。现从经络次生关系的角度,结合相关典籍描述,并运用分形理论,计算出手少阴心经的走形图像。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经络,使得经络数字化而不单一化、个体化并具简便化的这一目的得以实现。这将成为中国脑计划中的重要一步,是完善中医机器人的重要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甘慧娟  黄海 《中医药导报》2006,12(11):22-24
文章对张仲景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关于治咳喘之经文、方药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治喘大法为发则治标,缓则治本;宣降肺气、祛痰化饮、理气和胃为治疗哮喘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